浅谈高职院校洁净煤技术课程设计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洁净煤技术》是高职院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文对该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明确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对课程进行定位与设计,采用合理有效地考核方案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 课程定位 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27-02
  1 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
  1.1 课程性质及任务
  《洁净煤技术》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煤炭深加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任务旨在通过系统地洁净煤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操作、动手技能实训及学生自学、自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洁净煤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从事煤炭洗选等特殊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
  1.2 课程开发过程
  (1)确定教学大纲:根据《洁净煤技术》教学计划及目标、结合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及模式来编写教学大纲。
  (2)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及《洁净煤技术》课本内容,结合学生就业导向及课程开发的整体目标,确定并整理教学内容。
  (3)内容组织:课程内容采用模块项目化,该课程共由7个模块15个项目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包括老师讲理论,学生实际操作设备、自己准备材料制作产品;学生准备课件、讲义进行讲课评比,老师总结;学生自学上交论文等形式,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4)课件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内容组织形式来制作教学课件,课件内容由文字、图片、现场视频及微课视频组成,并把它分模块分项目形式进行制作。
  (5)确定考核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取消传统的考试模式,依据模块任务不同按不同的比例计入总分,最后加上平时成绩给出学生综合成绩。
  2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2.1 课程定位
  《洁净煤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生以后学习《煤炭洗选技术》《炼焦工艺》等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该课程把《洁净煤技术》16章内容划分为7个模块15个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学生讲课老师点评、学生最后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等教学模式的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学生探讨、研究和学习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繼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洁净煤技术》课程设计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传统的概念与定理引入等授课方式,采用模块项目教学模式,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增大实操比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最终培养学生具备该专业的岗位能力。
  该课程内容依据《洁净煤技术》课本进行重组,包括煤炭洗选、配煤和型煤、水煤浆、热解和气化、烟道气净化、煤制活性炭和煤层气利用7个模块。其中煤炭洗选模块通过课件、微课视频给学生讲解,最终让学生单独操作跳汰机,按操作步骤给学生打分,分数按5%的比例计入总分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配煤、型煤两个模块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理论结束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成员自己找两种以上的煤和添加剂,在实训室通过破碎、筛分、成型几个步骤制成不同形状的型煤,并测定其冷、热强度及浸水强度分别记录压力值,学生最后上交书面材料详细写明成员分工、原料来源、粘结剂比例及整个型煤制作步骤后测定结果,依据报告和现场表现及作品好坏给出该模块的成绩,按25%计入总分;水煤浆模块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最后按5%计入总分;烟道气净化模块通过课件、视频进行讲解;热解和气化和煤质活性炭两个模块由学生分组准备资料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找几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当评委进行打分,老师做点评并进行记录,最终依据学生成绩打分、上交的课件和教案给出这两个模块的成绩,均以20%比例计入总分;煤层气利用模块学生自学,最后交一份煤层气利用或烟道气净化为内容的小论文,依据论文给出成绩,并按5%比例计入总分;学生平时成绩按20%计入总分;最后综合7个部分分数计算出学生最终成绩,不再进行期末考试。
  3 课程整体设计
  3.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洁净煤技术》共7个模块,教学实施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操作及制作、自学及讲课40学时。大大削减了老师传统授课时间,同时大大增加学生操作及自主学习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面是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一:煤炭洗选12学时,成绩比例5%。
  模块二:煤炭配煤和型煤18学时,成绩比例25%。
  模块三:水煤浆10学时,成绩比例5%。
  模块四:煤的热解、气化和液化8学时,成绩比例20%。
  模块五:洁净煤燃烧和烟道气净化12学时,成绩比例0或5%。
  模块六:煤制活性炭技术8学时,成绩比例20%。
  模块七:煤层气及煤中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学时,成绩比例5%或0。
  3.2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
  (1)课程考核方式。
  实操技能+过程考核材料+平时成绩=课程考核成绩
  (2)课程考核方法。
  ①模块一:实操技能占5%。
  ②模块二:实操技能+总结资料占25%。
  ③模块三:实操技能占5%。
  ④模块四:授课能力+课件+讲义占20%。
  ⑤模块五(模块七):论文占5%。
  ⑥模块六:授课能力+课件+讲义占20%。
  ⑦平时成绩占20%。
  3.3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该课程具体组织形式:模块一教师讲理论知识,每个学生都实际动手操作,根据操作过程给出该模块分数;模块二和三是把该院13级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21名学生分成4组,每组成员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制作产品,进行评比并结合学生上交报告给出这两个模块分数;模块四老师以课件、视频等形式讲述理论;模块五和六同样把学生分成4组,自己准备课件、讲义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比赛,老师和学生当评委给学生打分,老师进行点评,结合分数和学生上交的课件及讲义给出每组成员该模块分数;模块七是自学模块,每位同学交一篇小论文,依据论文给出该模块分数。整个实施过程均由一位教师担任。整个课程分别在实训楼106和505进行。
  3.4 课程实施条件
  师资力量:化工教研室有15名教师,其中副教授3人,副教授级高工1人,讲师11人,研究生学历14人,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完成课程的实施。校内实训条件: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拥有煤化工分析实训室、煤炭洗选技术实训室、化工安全实验室等个6实验室,能够同时满足学生实操课程的实施。校外实训条件:煤炭深加工专业与田选、七洗、尼龙66盐、十一矿焦化厂等单位建立了实训基地。
  4 结语
  总之,通过该次《洁净煤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实训环境、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训练,理解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实际运用打下良好地知识和技能基础,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临山,彭建喜,主编.洁净煤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周安宁,黄定国,主编.洁净煤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3] 赵利安,许振良,主编.洁净煤技术概论[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利用泛函分析的技巧讨论了一类对具有连续时滞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周期解的稳定性。
分析了滁州学院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既要构建实践教学的制度体系、教学系统及教学考评
摘 要:本文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以及个人在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上的实践经验,就电力系统调度监控工作之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电力系统调度监控异常问题的有效对策,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粗浅阐述能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电力系统调度监控工作上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做好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铺垫。  关键词:电力系统 调度监控 异常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
摘 要:虚拟桌面系统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概念的具体体现,是云计算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应用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虚拟桌面系统构成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远程链接访问和系统管理4个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传统桌面终端在主机防护、维护管理和节能降噪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从4个方面对虚拟桌面系统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虚拟桌面系统在信息安全、运维管理、信息保障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