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宝宝的胃容量较小,吃不下多少东西,但宝宝生长发育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又很高,掌握孩子的饮食需要,做好食物搭配是关键。
2007年出版的《中国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是中国知名营养专家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晶。他们形象地用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为1~3岁宝宝提供了经典指导。针对1~3岁幼儿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专家这样建议:
除了每日供应不少于80~100g 的幼儿配方奶粉,或者350ml 鲜牛奶(普通液体奶)或相当量的乳制品外,由以下种类和相应数量的食物构成的膳食,可基本满足1~3岁幼儿每日的营养需要:
1.鸡蛋等蛋类、鱼虾肉、瘦畜禽肉等100g。
2.米和面粉等粮谷类食物100 ~ 150g。
3.新鲜绿色、红黄色蔬菜以及蕈藻类蔬菜(如香菇等)150 ~ 200g。
4.新鲜水果150 ~ 200g。
5.植物油20 ~ 25g。
食物数量的上下限,分别对应于1~3岁的年龄范围,也就是说,刚满1岁的幼儿,食物用量在上述范围的相对低值上安排;接近3岁的幼儿,其膳食食物数量按上述范围的高值安排。以此在这个数量范围内选择相应品种食物制订的食谱,除了维生素 外,基本上可以达到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或适宜量。
在此基础上,每月再选用猪肝75g、鸡肝50g 或者羊肝25g,做成肝泥,分次喂食, 以增加维生素A 的供应。
Tops:肝泥如何加?
Tips 营养学家特意将肝泥列入婴幼儿每月必加的食物。
假如你没有时间做肝泥,去超市买来现成的熟肝,切碎放在粥中或是切成片给宝宝吃。每顿饭吃一片肝或一勺切碎的肝即可,每周吃一两次就可以啦。
黄金法则1:粗细搭配
精白米、精白面属于细粮,口感好,但在制作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素。玉米、小米、燕麦、豆类属于粗粮,但一般口感不如细粮。其实,只要合理混搭,就能做出口感好又有营养的美食,比如将大米、小米和燕麦一起煮粥,口感就不错,或者将玉米面与白面混合,可以蒸发糕,口感如面包样松软。把粗粮细做,一样味美可口。粗粮做成的馒头,用少量油煎一下,有脆脆的口感,对于磨牙期的宝宝非常适合,大些的宝宝也会喜欢吃。
黄金法则2:荤素搭配
肉食属于荤食,含丰富的蛋白质,口感也香。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属于素食,纤维素、维生素含量较高。妈妈本着每餐一口肉食,三口素食的原则,基本上就是合理的。妈妈可能发现,有的宝宝更喜欢吃肥肉,其实主要是由于肥肉吃起来更香,而且肥肉比瘦肉容易咬碎。因此妈妈要在肉的做法上多下功夫,可以把肉铰成馅,包成包子、馄饨,这样瘦肉也都能吃下。粗纤维的牛肉也可以做成肉丸,与青菜同煮。做肉末烧豆腐时,可以再配入胡萝卜或是油菜,这样一份菜中有几种食材,营养更丰富。
黄金法则3:干稀搭配
干的主食,比如馒头、花卷、米饭等要尽量做得软一些,这样有利于宝宝咀嚼、下咽。
稀的汤粥类,一般在饭后喝,有利于增强饱足感,而且粥汤类还能为不爱喝水的宝宝补充水分。但在制作时,妈妈要注意,宝宝喝的粥或汤,要避免放有强烈滋补效果的食材,比如参类,喜欢煲汤的南方妈妈尤其要注意。因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吃滋补的食物后爱上火,可能出现流鼻血情况,长期食用可能造成性早熟。因此宝宝的汤以蔬菜汤为主,如西红柿蛋汤、冬瓜海米汤、菠菜鸡蛋汤等。粥以小米粥、紫米粥、红薯粥、南瓜粥、水果粥为主。
黄金法则4:色彩搭配
饭菜呈现丰富的色彩,可以让宝宝更有食欲。同时,颜色的深浅,也与营养相关。
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茴香、西兰花等,它们大都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能够满足宝宝维生素的需要,并帮助宝宝清理肠胃。常吃绿色蔬菜还能帮助宝宝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黄色蔬菜的代表菜有南瓜、胡萝卜、黄椒等,它们含有丰富的β-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促进宝宝视力发育。红色的蔬菜代表是西红柿,它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有利于提高宝宝抵抗力。
黑色的食品虽然看起来不太好看,但营养丰富。如黑芝麻中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叶酸、卵磷脂等,其中卵磷脂、亚油酸均具有健脑功效;木耳含有多糖类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它所含有的固醇类成分有利于钙的吸收,儿童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小儿佝偻病;紫菜含有大量的碘,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妈妈在制作宝宝餐时,要把这些不同色彩的食物灵活运用,这样不仅颜色好看,还能促进食欲,比如胡萝卜、土豆、鸡肉做成的炒三丁,芹菜炒香干,西红柿炒鸡蛋等。用紫菜和米饭做成寿司、饭团也不错。另外,妈妈还可以尝试用米饭、面包、配菜摆出小动物、花朵的模样,这也是吸引宝宝吃饭兴趣很有效的好方法。
掌握了以上专家指导的核心要领,妈妈就会发现,给宝宝一份营养丰富的食谱,就如同玩转一个魔方,可以自由地排列组合。这4 个原则从食物搭配角度,能够帮助妈妈把专家的建议落实到每天的生活里,让宝宝吃得又好又香,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编辑/ 兰淑会(lansh@bphg.com.cn)
2007年出版的《中国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是中国知名营养专家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晶。他们形象地用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为1~3岁宝宝提供了经典指导。针对1~3岁幼儿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专家这样建议:
除了每日供应不少于80~100g 的幼儿配方奶粉,或者350ml 鲜牛奶(普通液体奶)或相当量的乳制品外,由以下种类和相应数量的食物构成的膳食,可基本满足1~3岁幼儿每日的营养需要:
1.鸡蛋等蛋类、鱼虾肉、瘦畜禽肉等100g。
2.米和面粉等粮谷类食物100 ~ 150g。
3.新鲜绿色、红黄色蔬菜以及蕈藻类蔬菜(如香菇等)150 ~ 200g。
4.新鲜水果150 ~ 200g。
5.植物油20 ~ 25g。
食物数量的上下限,分别对应于1~3岁的年龄范围,也就是说,刚满1岁的幼儿,食物用量在上述范围的相对低值上安排;接近3岁的幼儿,其膳食食物数量按上述范围的高值安排。以此在这个数量范围内选择相应品种食物制订的食谱,除了维生素 外,基本上可以达到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或适宜量。
在此基础上,每月再选用猪肝75g、鸡肝50g 或者羊肝25g,做成肝泥,分次喂食, 以增加维生素A 的供应。
Tops:肝泥如何加?
Tips 营养学家特意将肝泥列入婴幼儿每月必加的食物。
假如你没有时间做肝泥,去超市买来现成的熟肝,切碎放在粥中或是切成片给宝宝吃。每顿饭吃一片肝或一勺切碎的肝即可,每周吃一两次就可以啦。
黄金法则1:粗细搭配
精白米、精白面属于细粮,口感好,但在制作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素。玉米、小米、燕麦、豆类属于粗粮,但一般口感不如细粮。其实,只要合理混搭,就能做出口感好又有营养的美食,比如将大米、小米和燕麦一起煮粥,口感就不错,或者将玉米面与白面混合,可以蒸发糕,口感如面包样松软。把粗粮细做,一样味美可口。粗粮做成的馒头,用少量油煎一下,有脆脆的口感,对于磨牙期的宝宝非常适合,大些的宝宝也会喜欢吃。
黄金法则2:荤素搭配
肉食属于荤食,含丰富的蛋白质,口感也香。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属于素食,纤维素、维生素含量较高。妈妈本着每餐一口肉食,三口素食的原则,基本上就是合理的。妈妈可能发现,有的宝宝更喜欢吃肥肉,其实主要是由于肥肉吃起来更香,而且肥肉比瘦肉容易咬碎。因此妈妈要在肉的做法上多下功夫,可以把肉铰成馅,包成包子、馄饨,这样瘦肉也都能吃下。粗纤维的牛肉也可以做成肉丸,与青菜同煮。做肉末烧豆腐时,可以再配入胡萝卜或是油菜,这样一份菜中有几种食材,营养更丰富。
黄金法则3:干稀搭配
干的主食,比如馒头、花卷、米饭等要尽量做得软一些,这样有利于宝宝咀嚼、下咽。
稀的汤粥类,一般在饭后喝,有利于增强饱足感,而且粥汤类还能为不爱喝水的宝宝补充水分。但在制作时,妈妈要注意,宝宝喝的粥或汤,要避免放有强烈滋补效果的食材,比如参类,喜欢煲汤的南方妈妈尤其要注意。因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吃滋补的食物后爱上火,可能出现流鼻血情况,长期食用可能造成性早熟。因此宝宝的汤以蔬菜汤为主,如西红柿蛋汤、冬瓜海米汤、菠菜鸡蛋汤等。粥以小米粥、紫米粥、红薯粥、南瓜粥、水果粥为主。
黄金法则4:色彩搭配
饭菜呈现丰富的色彩,可以让宝宝更有食欲。同时,颜色的深浅,也与营养相关。
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茴香、西兰花等,它们大都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能够满足宝宝维生素的需要,并帮助宝宝清理肠胃。常吃绿色蔬菜还能帮助宝宝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黄色蔬菜的代表菜有南瓜、胡萝卜、黄椒等,它们含有丰富的β-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促进宝宝视力发育。红色的蔬菜代表是西红柿,它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有利于提高宝宝抵抗力。
黑色的食品虽然看起来不太好看,但营养丰富。如黑芝麻中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叶酸、卵磷脂等,其中卵磷脂、亚油酸均具有健脑功效;木耳含有多糖类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它所含有的固醇类成分有利于钙的吸收,儿童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小儿佝偻病;紫菜含有大量的碘,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妈妈在制作宝宝餐时,要把这些不同色彩的食物灵活运用,这样不仅颜色好看,还能促进食欲,比如胡萝卜、土豆、鸡肉做成的炒三丁,芹菜炒香干,西红柿炒鸡蛋等。用紫菜和米饭做成寿司、饭团也不错。另外,妈妈还可以尝试用米饭、面包、配菜摆出小动物、花朵的模样,这也是吸引宝宝吃饭兴趣很有效的好方法。
掌握了以上专家指导的核心要领,妈妈就会发现,给宝宝一份营养丰富的食谱,就如同玩转一个魔方,可以自由地排列组合。这4 个原则从食物搭配角度,能够帮助妈妈把专家的建议落实到每天的生活里,让宝宝吃得又好又香,建立好的饮食习惯。
编辑/ 兰淑会(lansh@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