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是由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他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1870年兰德尔(Christopher C.Landell)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针对当时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教育中的课程应该主要由案例组成。1980年以后,随着现代管理学教育在中国的兴起,案例教学法也随之被引入我国。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案例教学法已被我国高校多种学科应用于教学中。本人经过多年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发现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类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采用许多单独的案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该课程特点的案例教学法——“一例通”。那么,如何更好地实施“一例通”教学法呢?本文分别从“一例通”教学法的作用、研究内容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一、“一例通”教学法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一例通”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案例取自实际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项目,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对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学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早完成步入社会后的角色转变。
  2.由于“一例通”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工程,并根据理论教学的要求,对案例按分项工程的顺序进行分解和组织教学,案例完整,内容衔接紧密,使学生轻松容易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污水处理厂的系统设计方法。
  3.“一例通”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类实践性和系统性强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具体研究内容
  1.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例通”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反复实践验证“一例通”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并根据理论教学的要求,对案例按分项工程的顺序进行分解和组织教学。作为完善和补充,在运用“一例通”教学的同时还可选用其他工程的典型实例作为辅助手段,以解决一些案例没有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使教学内容不但整体脉络清晰,而且深入透彻。
   2.教学内容的研究。精心选择典型案例,所选案例应包含理论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并介绍工程项目的多种比选方案,以及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思考如何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弥补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合类比能力、多重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一例通”教学法的设计过程中,以及在反复的实践验证中,注重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开展环境科技创新实验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对案例进行分解和组织教学。综合案例选好后,还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对综合案例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案例,使其适应课堂教学要求。子案例的分解必须与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相对应,尽量做到每个典型的分项工程都有子案例。分解后的子案例按教学进度要求汇编在一起,形成案例集。
  2.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对接。“一例通”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取自实际建筑工程,并保持实际工程原貌,子案例中不仅要有文字描述,还要有相应分部、分项工程图纸,以便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对接。
  总之, 我们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效果。由于“一例通”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具有挑战性和实效性, 因此, 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范围和课堂掌控的能力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尽快加入到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大潮中。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在诉讼过程中能够用来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明材料。证据材料以提供原件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一般基本原则,在证据材料为复制件的情况下,只
政治建校是由公安高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是公安高校区别于普通高校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学校担负着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和培训中级警官的双重任务,教工既是教师,又是人民警察;学生既是大学生,又是公安后备人才。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江西警察学院始终把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多途径、全方位地强化师生的政治意识、警察意识和奉献意识。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可见,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打开学困生厌学的“心门”,且“温水泡茶慢慢浓”,不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其积极的情绪促进学习,帮助其改进学业,以提高其学习技能。  一、借助成功体验,培养学习动机  著名学者詹姆斯曾经说过:“
周二下午都是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教师神采奕奕,课堂如行云流水。上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课堂上安静得出奇。可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郭老师”打破了整个教室的宁静,所有聽课教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扭过头来。原来是我的学生小峰在门口叫我,我悄悄把他带到楼下。见我脸上不悦,他战战兢兢地说:“郭老师,对……对不起,刚才我……我忘了交作业,我来补交……”打扰课堂只为一本作业本,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