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赣南采茶舞蹈中的“艺谚艺诀”与“三大表演技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采茶舞蹈是客家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当地的各种民间歌舞、灯彩舞蹈及民间戏曲的艺术养分,成为了既有客家风俗,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形式。本论文主要对赣南采茶舞蹈的“艺谚艺诀”进行分析,对“三大表演技巧”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进行动作和表演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赣南采茶舞蹈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艺术风格;“艺谚艺诀”;表演技巧
  一、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源流
  赣南,历史悠久,盛产茶叶。在历代的茶树种植区里属安远九龙山最具代表性,生活在九龙山的人们世代都是以种植茶叶为生。关于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初源可追溯到唐代——“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遭受灾难,饱受战争之苦的客家祖先们为了生存,跋山涉水来到了赣南、福建、广东等地安定了下来。他们带来了客家的文化和艺术形态,这对赣南采茶舞蹈初源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唐代当时赣南安远九龙山的茶园已初具规模,在客家先民的影响下,九龙山上的茶农们把在劳动時自娱自乐的茶篮灯戏演绎成了在如今广为人知的地方剧种——赣南采茶戏。在宋朝时期,深受宋明理学文化思潮的影响,赣南客家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它们形成了既是汉族的又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茶山歌舞就是在这种繁荣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当时的茶歌舞蹈《九龙采茶灯》就是采茶歌舞的雏形,它是采茶舞蹈最初的歌舞形式。在明朝时期,赣南安远九龙山的茶叶被朝廷列为贡品,使得茶叶贸易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使得大批茶农涌现。茶农在山上种茶、采茶,自娱自乐,甚至边歌边舞。当时流传的“采茶歌”、“采茶灯”都是茶农们在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到了清朝时期,采茶歌舞迎来了农业大发展以及茶叶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好时机,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生机。在当时采茶歌舞已积累了许多节目,每月初十到十五,在晚上街头巷尾都会表演花灯、采茶戏。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三角戏”,也一直流传至今,它就是现今赣南采茶戏三角班最初的形态。新中国建立至今,随着文化艺术大繁荣和百花齐放的政策方针的指引,赣南采茶舞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近几十年来,一大批优秀的采茶舞蹈作品涌现,如《走山》《长长的红背带》、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等。在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被列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采茶舞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传承,经过赣南地区的时代发展、经济发展、茶文化的发展和艺术审美的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屹立在赣南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赣南采茶舞蹈中的艺谚艺诀
  (一)貌合神符的艺谚艺诀
  前辈艺人传下的关于矮子步的艺诀非常形象具体,“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这几句口诀集中体现了矮子步的动作体态和要领,“老虎头、鲤鱼腰”即矮子步上身的体态,“双手峨眉月”即为手势的姿态语言。这句艺诀充分说明矮子步在外形和神态上与某些动物在外观上相契合。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蛤蟆腿,狗秙尾,三节腰,箾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秙尾;狮子跳,架子腿,行如蝶,走如水”等艺谚艺诀。这类貌合神符的艺谚艺诀通俗易懂,貌合神符,让人一听就能领会到,使得人们在学习赣南采茶舞中矮子步的过程中变得轻松,同时对其更加理解。
  (二)比喻贴切的艺谚艺诀
  相传采茶舞蹈的传人被困在四川的峨眉山上,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无路可走,幸而被一只黄狗带路,因此获救。于是他加长服装,用左袖来模仿狗尾以示感激,从此采茶舞艺人对犬极为崇拜,并以此为图腾,同时在舞蹈中模仿狗尾摇摆的姿态,编出了各种水袖动作。如“黄狗摆尾”、“黄狗伸腰”等等。从此采茶舞艺人对犬崇拜到了图腾的地步,把左袖加长,以似狗尾,并模仿狗的姿态编出如黄狗撒尿,黄狗伸腰,黄狗摆尾等一系列幽默喜剧的舞蹈动作。“摆动像狗尾,站似吊马尾,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②这句流行于当地的口诀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将赣南采茶舞蹈单袖筒的表演特征和艺术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提出方法具体要求的艺谚艺诀
  赣南采茶舞蹈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同时也流传着各种采茶舞蹈的口诀。在扇子花这一表演技巧中,老一辈的采茶舞艺人们留下了“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千秋,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等具体的艺谚艺诀,其明确的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这对于后人在学习扇子花时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三、采茶舞蹈中的三大表演技巧
  (一)“矮子步”的生成由来及表演特征
  赣南采茶舞蹈“三大表演技巧”中的矮子步是赣南采茶舞蹈中一个独特的元素,每年春天到了采茶时节,茶童和茶女一起上山采茶,男背茶篓女提茶篮,由于茶树矮小,只能弯腰采摘,茶女的茶篮装满后便要倒入茶童的茶篓里,而此时茶童必须双腿半蹲前行,让茶女把茶叶倒进去,这种“负重必蹲,爬山要倾,搭茶要矮,挑担要扎”的劳作生活慢慢就形成了矮子步的体态特征。
  矮子步分为高桩、中桩、低桩三种,它集中体现了一种丑中见美的艺术效果。矮子步不仅反映了赣南独特的地貌环境特征,同时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他们风趣开朗的性格特征。
  走矮子步被看作是赣南采茶舞蹈男角中生和丑的舞姿基础,在表演中半屈膝或者屈膝蹲身、抬头、直腰,右手拿扇举在头上、胸前或者腰间同时舞扇子花;左臂舞水袖,前后、左右、上下自由摆动,伴随跳跃节奏进行,快慢自如,进退随意,也可以原地踏步。
  (二)“单袖筒”的生成由来及表演特征
  民间采茶舞艺人们普遍都认为单袖筒是来源于茶山的劳作:采茶时天气炎热,茶童用袖筒擦去汗水,用袖筒驱赶蚊虫,在挑茶时把袖筒绑在腰上便于着力等等。   相对整个中国汉族民俗舞蹈来说,单袖筒都是别具一格的,因为其他戏曲艺术中的水袖都有长有短,但都是用双手抓袖,称做双水袖,而赣南采茶舞蹈中却只有左袖筒,通过借鉴和继承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水袖的艺术成分,左手甩袖,右手耍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体态特征。赣南采茶舞蹈中单袖筒被青壮年男子所使用,所需用劲的地方各不相同,形成了很多水袖动作,在运用的时候,把它们联系、穿插起来就可以千变万化,左手与右手耍扇,配合身段表演,组成各种不同的舞蹈姿势。
  (三)“扇子花”的生成由来及表演特征
  在赣南采茶舞蹈里扇子花是丑、旦皆备的基础动作之一。从老艺人们常说的“采茶没扇子,等于吃饭没筷子”可见,扇子在采茶舞蹈中极其具有重要性。在赣南采茶舞蹈中不管男女老少,手中的扇子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模拟生活工具、生产劳动,也可以是四肢的延伸,以此来表达感情,渲染气氛。
  扇子花的表演特征是“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采茶舞中扇子花的种类繁多,扇花已经成为了采茶歌舞艺术中的程式化动作。但在不同的情境中,艺人们善于在这三十种扇花的基础上即兴發挥,使手中的扇子千变万化。
  四、赣南采茶舞蹈中的“艺谚艺诀”与“三大表演技巧”相互作用
  赣南采茶舞蹈是赣南客家先民遗留下来的一项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它的风格特点,文化底蕴,表演技巧及艺术特色在如今也广泛受到推崇和发展。这对于赣南采茶舞蹈的继承和保护、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前辈采茶舞蹈艺人早年编创出的许多艺谚艺诀珍贵而实用,代代相传的赣南采茶舞艺谚艺诀为人们学习三大技巧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这对于采茶舞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从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的动作韵律上、风格特点上将它们与艺谚艺诀相联系,相结合之下,它们相互发挥作用——貌和神符、通俗易懂的艺谚艺诀让人们对采茶舞蹈中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具体丰富、形象贴切的艺谚艺诀使得人们在学习采茶舞蹈及表演技巧时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提出方法具体要求的艺谚艺诀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五、结语
  处于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赣南采茶舞蹈,需要的是我们对它的挖掘和整理,不仅仅只是对采茶舞蹈文化价值的提炼,还需让其得到大力的发扬和传承。对于赣南采茶舞来说经典的、代代相传的艺谚艺诀在与表演技巧相结合之下,不仅给予人们在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将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其在舞蹈艺术的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象,从方方面面来体现出赣南采茶舞蹈的美学特点以及文化底蕴。通过本课题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赣南传统艺术的了解和掌握,而且更加懂得将赣南采茶中代代流传的艺谚艺诀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进行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赖丹.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审美意韵[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5,11.
  作者简介:
  谢丽,女,研究生在读,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其他文献
一、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说到受教育的权利,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下教育的含义。在我国当今社会下,教育的含义往往受到了扭曲和曲解,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社会的问题。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
师生交流就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过程。亦是师生教学艺术不断交流的过程。“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曾经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背景或环境,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因素。没有良好的师生交流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学系统这一重要因子缺失,就会阻断整个教学的流畅性与有效性。而教学艺术则在形成有效的师生交流中扮演了重要
中国人学习日语有一种亲近感,因为日文中存有大量汉字。然而这些汉字和中文汉字又不完全一样,不管是在写法还是在读音上,又或是在意思上。本文就此作一些闲谈。 Chinese peo
摘 要:跳远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运动项目。迄今,在田径领域内,跳远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国内学术界过去十年有关跳远运动研究发展脉络,本研究借助美国华人博士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III就迄今这一研究方向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学术界有关跳远运动研究的成果数量呈稳定状态,但是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较强的学术
靠乡村的谭三弦身兼数职,既是村委委员又是文化活动室负责人,后来又兼了文化协管员。谭三弦不仅三弦弹得惊天地泣鬼神,书画诗词样样拿得起,村里人都管他叫谭秀才。  谭三弦在村头盖了新楼房,乔迁新居后想把旧房腾出来作为村非物质遗产展览室。老婆张桂珍却想把旧房租给做生意的外乡人,说好每月八百元。俩人为此起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僵持半个月后,张桂珍下了最后通牒:“要开展览室也行,让村里每月拿出七百元房租。”
期刊
职业高中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一起组成了高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班级管理的成与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职业高中也不例外。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就必须思考和创新班级管理,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班级,基于此,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笔者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所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学习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那么,什么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能是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在笔者看来,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首先就应该是互动交流的课堂。本文中笔者对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构建策略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而智能建筑各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因此设计人员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要加强
爷爷有一根拐杖,檀木的,很坚硬,是五爷给他的。五爷是个军人,参加过抗联,跟随杨靖宇将军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五爷回到家乡又先后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民团组织和人民解放军,这根拐杖就是五爷带回来的。说是拐杖,其实就是一根笔直的木棍,稍粗的那端是一个近似于龙头模样的把手,五爷说这是杨将军奖励给他的。  爷爷很喜欢这根拐杖,平时从不离手,每天都要精心地擦拭几遍。爷爷是土改时期的老村长,打过鬼子扛过枪,解放
期刊
一、新时代下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短短十年间,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知识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例如B2B,B2C模式的出现,等等这些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都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社会用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