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陈旧过时的教材内容
  虽然服装专业教学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但过于陈旧落伍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学无所用,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服装教材应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教材撰写者要及时地将最新、最实用、最具时代特色的内容进行编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2.传统的教学模式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最终是要为专业技能而服务。然而目前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服装院校的毕业生,本身的实践经验就很匮乏,对目前服装企业中的新型技术与工艺甚至并不了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理论练习,使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很快适应岗位,尤其是推板、排料、放码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中职服装专业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关。
  3.明显的教学脱节
  服装专业所存在的教学脱节问题一方面是专业课程内部之间的脱节,最为明显的是设计与制图之间的结合与对应,如设计领先,制图落后,使学生的设计最终也是一张图或者一幅画,失去了专业课程的意义;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与社会、与企业有着明显的脱节。中职院校是“人才出口”的基地,服装专业与外界脱节,会直接影响人才输出,很容易造成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因无法适应岗位而最终被淘汰的局面。
  二、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就是注重专业课程之间、专业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与结合。通过对教材内容有益的、必要的增减与重组,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趋于实用性和实践性。本文以“旗袍与中式服装”一课为例,将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作一简单介绍。
  1.服装设计
  一件作品的产生,首先是从设计开始。先由服装设计教师为同学们讲解旗袍的来历、特点。旗袍最初为满族人的传统服饰,因满族又被称为“旗人”,因此才有“旗袍”一词。随着中国元素风靡世界,旗袍也成了带有民族印迹的一种文化,它因其与众不同的立领、偏襟、侧开衩造型和独特的侧胸省、侧腰省设计,将东方女性的魅力展现得尽善尽美。在了解了这些之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皮肤颜色和个人喜好为自己设计一款旗袍,并鼓励他们通过多渠道进行调研,捕捉一些流行元素,为自己的设计寻找“灵感”。
  2.选择面料
  在进行面料选择时,教师首先要将各类面料的质地、结构、色彩、性能等以及相配套的辅料进行介绍,并将服装面料与服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领学生到面料市场进行现场选购。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精心挑选,大胆搭配,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彰显个性的棉、麻、纱等面料为料,还购买了与主料配套的滚边、装饰布贴等。
  3.制图打板
  制图打板是服装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个学习环节。旗袍的制图打板最关键的部位是领口的比例设计,旗袍立领不但是旗袍特有的一种领口设计,同時也是中式服装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重点对学生强调领口与领型的变化应用,同时针对制板方法、板型框架结构等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求更新、更高效的制板方法。
  4.加工制作
  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能看到自己亲手设计出的作品成型,是一种非常大的诱惑。很多学生到加工制作环节时,往往会带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做工粗糙,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向学生灌输质量意识,并在旗袍加工重点环节——衣领的缝制衔接、前片偏襟、侧面拉链安装、滚边以及成衣熨烫整形给予细心指导。
  5.自我评价
  一件作品是否成功,它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应该如何改进和加强,这都是在作品完成后需要学生进行反思的问题。在学生们完成了旗袍的制作后,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穿,然后通过试穿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自己的问题与弊端,总结出经验与成绩,从而加深印象。在此次制作中,只有一位同学在制图打板时将袖腔比例尺寸计算错误,导致成品作废,其他学生均没有明显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同学都设计出了独具个性的旗袍,还为自己的作品起了别具一格的名字,如“纯真年代”“旧时回忆”“民族风”等。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作品展示接到了其他专业学生的订单。
  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不但为学生开辟了展现专业能力与个人才华的空间与机会,还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学生们从一体化全过程的学习中,体验到了主动创造的乐趣,收获了独立制作、独立完成的成功喜悦,提高了相应的知识本领和实践能力,成为了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新型服装人才。
其他文献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校名源自《诗经》周南篇,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创办。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有名师荟萃:朱剑凡、徐特立、周震鳞、杨昌济、杨树达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一直处在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引入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但是在课程模式和体系上却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始终未能脱离“学科模式”的传统格局,能力本位思想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仍没有向能力本位转变
摘 要:本文以“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运行维修”为例,介紹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和情境在机床电气故障检修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探索贴近职业岗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和工作岗位需求能有效结合在一起。经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望,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在专业实习中能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关键词:机床电气;故障检修;项目教学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目的分析包头地区尖锐湿疣(CA)的发病人群及其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方法用HPV通用型和特异型引物6/11、16/18、16、18型对CA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通用型10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引起全身许多器官并发症,对眼、心、脑、血管、神经等病变研究较多而对其胆囊病变不被重视.我们用B型超声观察近3年来我院疗养的168例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