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所代表中以合作办学成果的院校,就要扬帆起航。结束高考的同学们,不妨考虑一下,这可是体验以色列创新教育的绝佳机会。
“今天或许是对汕头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考察评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汇报答辩会在汕头大学举行。”2014年5月29日09时许,汕头市政府应急办在新浪官微上发布了这么一条微博。这意味着,距离这所中以合作共建学校敞开校门的日子不远了。
魔术棒一挥 “中以麻省理工”落成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简称TGIT),是李嘉诚基金会于2013年捐资创办的一所中外合作共建院校。2013年9月29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李嘉诚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校方领导签署合作备忘录,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宣告成立。按照备忘录,透过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逾10亿港元),以色列理工学院将与汕头大学连手打造“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汕头市政府还将另拨1.47亿美元作为建设基金和初始运作款,并提供3.3万平米的场地用于校园建设。
对国人而言,“以色列理工学院”这名称或许有点陌生。但在世界上,这所学院却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人称“以色列的麻省理工”。1912年创校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全世界仅10所组建及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学之一,在纳米科技、生命科学、干细胞、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太空和工业工程及医学等领域上备受全球肯定,并一直引领着创新科技发展的先河。
对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成立,国人多有不解,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问:“这是想培养东方犹太人么?”
李嘉诚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缔结此次“良缘”,完全出于他对教育投资的理解和对科技创新的推崇。在特拉维夫的签约仪式致辞中,他这样说:
“在今天变动不居的年代,‘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术棒,内含成就转变的威力,产出成千上万种新选择、新想法与新对策,也能为存在已久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然而发挥魔术棒的威力,取决于魔术师本身的能力修为,真正的魔法潜藏在思考的创生力中。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可享有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失当,不推行改革是对未来的罪行,‘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李嘉诚期望,以色列理工学院能够将创新精神传至中国,推动中国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而从这所院校在以色列的地位和影响着眼,它有充足的底气让李嘉诚相信他此次的教育投资是明智且能创造未来的。
犹太记者Gail Lichtman曾这样解读李嘉诚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The answer lies in the shared belief of the parties in the power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cross international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all.(合作双方对教育和科研的影响力持有相同的信念,所以不惜远渡重洋,跨越多重文化障碍,只为追求知识并造福大众。)
李嘉诚领衔创新教育投资
也许有人会问,李嘉诚为什么会到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考察?这就要从李嘉诚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对创新教育等命题的关注说起。自1980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内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捐款都用於支持教育、医学研究、以及医疗等项目,中国大陆、香港及海外的教育、医疗及公益事业之发展都有所惠及。
李嘉诚相信,科技可以主导未来,创新教育是李嘉诚及其基金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全球最佳科技院校之一,以色列之所以崛起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强国,有赖该校提供的前沿研究、创新科技和企业精神。
过去十年间,以色列理工学院共有三名科学家获颁诺贝尔奖;该校的研究人员为科学、科技与医学作出无数的贡献;优秀的毕业生们大力推动着以色列作为“创业国度”的经济。该校与科技业界的强大协同效应,孕育了创意科技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国际科技巨擘如谷歌、苹果、微软等,并启迪数以百计的新兴企业在以色列和世界各地成立。
基于对以色列这个“创业国度”的好感,李嘉诚基金会于2011年对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了一番考察。当时基金会高管参观了学院位于海法的校本部,询问校方是否愿意同汕头大学合作。随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校长Peretz Lavie教授也回访了基金会在香港的总部。这次考察促使“维港(李嘉诚私人投资公司)”投资了当地一家研发革命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公司 Waze。 Waze 后来被谷歌收购,所得收益捐赠以色列理工学院作为本次捐资的部分款项(详见上期文章《想做聪明人,就去以色 列》)。
几次联系之后,双方确立了筹建TGIT的合作计划。李嘉诚基金会此次给予的1.3亿美元,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同时也是以色列高等教育界有史以来获得最慷慨的资助之一。这笔赠款将用于完善以色列理工学院位于海法的校本部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履行其在TGIT的职责。
在创新教育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虽是得到捐款金额最多者,却并非首个获得李嘉诚基金会捐资的受益者。在此之前,基金会曾向多个院校和机构捐款,以助其进行创新教育研究。
2007年6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舒力克工程学院获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捐款300万加元,赞助设立一个教授席,以带领发展和推行实用的创新学识,推动工程界培育创新思维。卡尔加里大学的目标是培育更多领导创新教育课程的研究议题,并透过参与国际会议和学院交流把研究的成果发布至世界各 地。
2008年4月,基金会资助斯坦福大学成立创新知识研究中心。据悉,这所造价9000万美元、以李嘉诚其名命名的研究中心,是斯坦福大学校园内拥有最先进和创新科技的教学中心之一。 2013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学获李嘉诚基金会慷慨捐赠港币20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发展,资助学生进行国际研究、创业及服务社会,并协助大学开展其他新项目,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领袖。
此外,国内的创新活动,李嘉诚基金会亦积极组织、参与。以“科技夹子”为主题的“2014科技创新日”即是李嘉诚基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合作主办,意图通过一系列“创新日”带动国内的“创新 热”。
汕头或成为高精尖教育新城
对于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汕头大学方面表现出了十分热切的期待。出席特拉维夫签约仪式的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曾指出,“以色列经济向前发展,依仗该理工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这经验值得中国的大学借鉴。广东省和中国大部分的高校如能吸收学习其做法,那么以创新精神为本的经济体系便指日可待 了。”
就实际情况来看,汕大的理工科在广东省内实力不够顶尖。有人指出,结合当前的大数据产业区来看,汕大的确需要由一个顶尖的理工科学院来培养专业人才。而以色列理工学院正是理想的选择。
作为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对汕头大学亦持肯定态度。该学院Paul Feigin教授(现任以色列理工学院战略项目副校长,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执行副校长)说,汕头大学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断追求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学,“这很符合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精神和我们以后的发展道路: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时代和科技的变革者。”
Paul Feigin谈到,为了在中国发展一种新型教育机构,以色列理工学院需要这样的合作伙伴:它必须愿意做一些与众不同和振奋人心的事情。“我们相信,汕头大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合作伙伴。汕头大学作为中国国内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它的研究和教学理念与我们以色列理工学院肯定有着相似之处。与此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这也是我们选择在中国进行教育投资的理由之一。此外,汕头大学拥有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这使得它敢于参与普通大学难以驾驭的项目。”
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办学,其优势何在?Paul Feigin指出,“以色列理工学院早前作出了一套全球化的战略决策—首先与新加坡的研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在纽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建立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机构来鼓励技术转让。此外,我们能给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带来优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资源,让他们将来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显而易见,无论是汕头大学,还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对于这次合作都极为满意。Lavie教授形容这是“关键性的突破,给以中两国加强合作联系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他强调,“把以色列创新与企业精神和中国无可比拟的庞大资源结合,将会是一次相得益彰的合作。我们希望用以色列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的规模及资源,创办一所具影响力的研究院。这不仅利于中国和以色列的发展,更有利于全人类的发 展。”
TGIT正在来的路上
依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学思维,办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世界一流的教研团体。Paul Feigin指出,在打造教研团队方面,他们计划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建立一支由专业博士后组成的、独一无二的教研团队;同时,“我们给他们配备了一流的实验室,让他们能够独立开展研究项目”。因此,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员时,首先会进入以色列理工学院进修,去获取一些对于教育、研究和创新的经验,然后再回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工作。
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Paul Feigin表示,“新生入学将会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接受全程英语教学,之后学生将前往我们在海法的国际学院进行教学。”由于目前汕头方面,尚处于教师招募和设施建设阶段,以色列理工学院计划先接收中国学生到海法进行培训,再回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教学。Paul Feigin另外提到,“我们将与汕头大学的研究者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正在考虑通过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其提供进修课程。”
按照中以两方面的合作计划,TGIT会于2014年度学年开办土木与环境工程和电脑科学的学士课程。此外,以色列理工大学与汕头大学将合建创新中心,成为一座促进两国教育发展的桥头堡,直接把广东工业和以色列的创新科技对接,让以色列创新科技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共同研究、开发和引领新技术。TGIT又将于2014年开始联合汕大推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生命科技研究,以改善中国医疗系统服务和临床诊症等迫在眉睫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到2020年,TGIT还会加入其他包括机械、物料、化学和飞机工程等学科。
就目前的情况来,TGIT的筹建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因仍处教育部审批阶段,TGIT在2014年招生的计划未能实现。对此,以色列理工学院亦有备而来,他们计划在中国增加国际生的招生名额,并首次在广东进行招生。据了解,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拟在广东招收40名学生,入读该校的权威专业—土木与环境工程学士学位课程。
鉴于和汕头大学的合作关系,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招生的面试、英语测试以及暑期预备课程都将在汕头大学举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以色列理工学院面试主要考察学生报读该校的意愿、对未来的规划以及是否具备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期16周的暑期预备课程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国际生入学前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英语),今年也放在汕大进行。以色列理工学院收费标准包括:申请费50美元,学费13000美元/年,住宿费4000美元/年,其他费用约6000美元/年。一般而言,奖学金额度为学费的20%-80%。
(实习生冼小堤、郭新玲、陈凯茵对本文亦有贡 献)
拎客
申请以色列理工学院提供资料和要求
1、填写该校申请表
2、高中三年成绩单
3、两封推荐信(最好来自数学或物理老师)
4、高考(理科)成绩(615 )或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
5、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托福80 、雅思6.0 或内测)
6、个人申请短文
7、面试
“今天或许是对汕头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考察评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汇报答辩会在汕头大学举行。”2014年5月29日09时许,汕头市政府应急办在新浪官微上发布了这么一条微博。这意味着,距离这所中以合作共建学校敞开校门的日子不远了。
魔术棒一挥 “中以麻省理工”落成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简称TGIT),是李嘉诚基金会于2013年捐资创办的一所中外合作共建院校。2013年9月29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李嘉诚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校方领导签署合作备忘录,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宣告成立。按照备忘录,透过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逾10亿港元),以色列理工学院将与汕头大学连手打造“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汕头市政府还将另拨1.47亿美元作为建设基金和初始运作款,并提供3.3万平米的场地用于校园建设。
对国人而言,“以色列理工学院”这名称或许有点陌生。但在世界上,这所学院却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人称“以色列的麻省理工”。1912年创校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全世界仅10所组建及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学之一,在纳米科技、生命科学、干细胞、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太空和工业工程及医学等领域上备受全球肯定,并一直引领着创新科技发展的先河。
对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成立,国人多有不解,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问:“这是想培养东方犹太人么?”
李嘉诚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缔结此次“良缘”,完全出于他对教育投资的理解和对科技创新的推崇。在特拉维夫的签约仪式致辞中,他这样说:
“在今天变动不居的年代,‘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术棒,内含成就转变的威力,产出成千上万种新选择、新想法与新对策,也能为存在已久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然而发挥魔术棒的威力,取决于魔术师本身的能力修为,真正的魔法潜藏在思考的创生力中。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可享有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失当,不推行改革是对未来的罪行,‘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李嘉诚期望,以色列理工学院能够将创新精神传至中国,推动中国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而从这所院校在以色列的地位和影响着眼,它有充足的底气让李嘉诚相信他此次的教育投资是明智且能创造未来的。
犹太记者Gail Lichtman曾这样解读李嘉诚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The answer lies in the shared belief of the parties in the power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cross international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all.(合作双方对教育和科研的影响力持有相同的信念,所以不惜远渡重洋,跨越多重文化障碍,只为追求知识并造福大众。)
李嘉诚领衔创新教育投资
也许有人会问,李嘉诚为什么会到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考察?这就要从李嘉诚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对创新教育等命题的关注说起。自1980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内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捐款都用於支持教育、医学研究、以及医疗等项目,中国大陆、香港及海外的教育、医疗及公益事业之发展都有所惠及。
李嘉诚相信,科技可以主导未来,创新教育是李嘉诚及其基金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全球最佳科技院校之一,以色列之所以崛起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强国,有赖该校提供的前沿研究、创新科技和企业精神。
过去十年间,以色列理工学院共有三名科学家获颁诺贝尔奖;该校的研究人员为科学、科技与医学作出无数的贡献;优秀的毕业生们大力推动着以色列作为“创业国度”的经济。该校与科技业界的强大协同效应,孕育了创意科技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国际科技巨擘如谷歌、苹果、微软等,并启迪数以百计的新兴企业在以色列和世界各地成立。
基于对以色列这个“创业国度”的好感,李嘉诚基金会于2011年对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了一番考察。当时基金会高管参观了学院位于海法的校本部,询问校方是否愿意同汕头大学合作。随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校长Peretz Lavie教授也回访了基金会在香港的总部。这次考察促使“维港(李嘉诚私人投资公司)”投资了当地一家研发革命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公司 Waze。 Waze 后来被谷歌收购,所得收益捐赠以色列理工学院作为本次捐资的部分款项(详见上期文章《想做聪明人,就去以色 列》)。
几次联系之后,双方确立了筹建TGIT的合作计划。李嘉诚基金会此次给予的1.3亿美元,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同时也是以色列高等教育界有史以来获得最慷慨的资助之一。这笔赠款将用于完善以色列理工学院位于海法的校本部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履行其在TGIT的职责。
在创新教育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虽是得到捐款金额最多者,却并非首个获得李嘉诚基金会捐资的受益者。在此之前,基金会曾向多个院校和机构捐款,以助其进行创新教育研究。
2007年6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舒力克工程学院获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捐款300万加元,赞助设立一个教授席,以带领发展和推行实用的创新学识,推动工程界培育创新思维。卡尔加里大学的目标是培育更多领导创新教育课程的研究议题,并透过参与国际会议和学院交流把研究的成果发布至世界各 地。
2008年4月,基金会资助斯坦福大学成立创新知识研究中心。据悉,这所造价9000万美元、以李嘉诚其名命名的研究中心,是斯坦福大学校园内拥有最先进和创新科技的教学中心之一。 2013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学获李嘉诚基金会慷慨捐赠港币20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发展,资助学生进行国际研究、创业及服务社会,并协助大学开展其他新项目,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领袖。
此外,国内的创新活动,李嘉诚基金会亦积极组织、参与。以“科技夹子”为主题的“2014科技创新日”即是李嘉诚基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合作主办,意图通过一系列“创新日”带动国内的“创新 热”。
汕头或成为高精尖教育新城
对于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汕头大学方面表现出了十分热切的期待。出席特拉维夫签约仪式的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曾指出,“以色列经济向前发展,依仗该理工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这经验值得中国的大学借鉴。广东省和中国大部分的高校如能吸收学习其做法,那么以创新精神为本的经济体系便指日可待 了。”
就实际情况来看,汕大的理工科在广东省内实力不够顶尖。有人指出,结合当前的大数据产业区来看,汕大的确需要由一个顶尖的理工科学院来培养专业人才。而以色列理工学院正是理想的选择。
作为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对汕头大学亦持肯定态度。该学院Paul Feigin教授(现任以色列理工学院战略项目副校长,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执行副校长)说,汕头大学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断追求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学,“这很符合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精神和我们以后的发展道路: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时代和科技的变革者。”
Paul Feigin谈到,为了在中国发展一种新型教育机构,以色列理工学院需要这样的合作伙伴:它必须愿意做一些与众不同和振奋人心的事情。“我们相信,汕头大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合作伙伴。汕头大学作为中国国内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它的研究和教学理念与我们以色列理工学院肯定有着相似之处。与此同时,中国也致力于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这也是我们选择在中国进行教育投资的理由之一。此外,汕头大学拥有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这使得它敢于参与普通大学难以驾驭的项目。”
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办学,其优势何在?Paul Feigin指出,“以色列理工学院早前作出了一套全球化的战略决策—首先与新加坡的研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在纽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建立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机构来鼓励技术转让。此外,我们能给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带来优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资源,让他们将来在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显而易见,无论是汕头大学,还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对于这次合作都极为满意。Lavie教授形容这是“关键性的突破,给以中两国加强合作联系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他强调,“把以色列创新与企业精神和中国无可比拟的庞大资源结合,将会是一次相得益彰的合作。我们希望用以色列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的规模及资源,创办一所具影响力的研究院。这不仅利于中国和以色列的发展,更有利于全人类的发 展。”
TGIT正在来的路上
依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学思维,办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世界一流的教研团体。Paul Feigin指出,在打造教研团队方面,他们计划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建立一支由专业博士后组成的、独一无二的教研团队;同时,“我们给他们配备了一流的实验室,让他们能够独立开展研究项目”。因此,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员时,首先会进入以色列理工学院进修,去获取一些对于教育、研究和创新的经验,然后再回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工作。
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Paul Feigin表示,“新生入学将会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接受全程英语教学,之后学生将前往我们在海法的国际学院进行教学。”由于目前汕头方面,尚处于教师招募和设施建设阶段,以色列理工学院计划先接收中国学生到海法进行培训,再回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进行教学。Paul Feigin另外提到,“我们将与汕头大学的研究者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正在考虑通过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其提供进修课程。”
按照中以两方面的合作计划,TGIT会于2014年度学年开办土木与环境工程和电脑科学的学士课程。此外,以色列理工大学与汕头大学将合建创新中心,成为一座促进两国教育发展的桥头堡,直接把广东工业和以色列的创新科技对接,让以色列创新科技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共同研究、开发和引领新技术。TGIT又将于2014年开始联合汕大推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生命科技研究,以改善中国医疗系统服务和临床诊症等迫在眉睫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到2020年,TGIT还会加入其他包括机械、物料、化学和飞机工程等学科。
就目前的情况来,TGIT的筹建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因仍处教育部审批阶段,TGIT在2014年招生的计划未能实现。对此,以色列理工学院亦有备而来,他们计划在中国增加国际生的招生名额,并首次在广东进行招生。据了解,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拟在广东招收40名学生,入读该校的权威专业—土木与环境工程学士学位课程。
鉴于和汕头大学的合作关系,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招生的面试、英语测试以及暑期预备课程都将在汕头大学举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以色列理工学院面试主要考察学生报读该校的意愿、对未来的规划以及是否具备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期16周的暑期预备课程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国际生入学前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英语),今年也放在汕大进行。以色列理工学院收费标准包括:申请费50美元,学费13000美元/年,住宿费4000美元/年,其他费用约6000美元/年。一般而言,奖学金额度为学费的20%-80%。
(实习生冼小堤、郭新玲、陈凯茵对本文亦有贡 献)
拎客
申请以色列理工学院提供资料和要求
1、填写该校申请表
2、高中三年成绩单
3、两封推荐信(最好来自数学或物理老师)
4、高考(理科)成绩(615 )或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
5、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托福80 、雅思6.0 或内测)
6、个人申请短文
7、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