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读写是语言交流的高级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读写内容,由易到难,坚持天天写,结合所学课文,力争学以致用,让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才会让学生的写作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读写 基础 学习习惯 设计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对这几项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低于10万字,根据学过的话题或题材,利用所给的提示写简单的文字说明,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如果听不懂,说不来,读写无从谈起。所以在七年级我就加大听说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说英语,通过对话,课文,游戏,唱歌,做一做,画一画,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接触英语,让英语无处不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接触后,记单词,背诵默写课文,就所学的单词,对话写出模仿的句子。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津津有味,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外作业就心情愉快。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作保障,读写才可能进行下去。所以,我从七年级起就有计划地先听说,后读写,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读写内容。从七年级起,教师要结合每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匹配的内容,结合实际,体现新授课、复习课的特点,让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的文章题材要广泛。学了八年级游北京的日记后,可让学生读有关北京的文章;九年级学了有关巴黎的课文后,可选取另外描述巴黎的文章作课外阅读。在写作方面也是结合课文内容安排练习。七年级时,可安排班级、家庭成员、个人喜好等内容;八年级时,可安排购物、家庭活动、问路、问时间、请求允许和问答等内容;九年级时,可安排提建议、自由表达、信息交流或同学生日等内容。
三、注重读的训练,培养阅读能力。读有三种形式:大声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朗读能让学生眼、耳、口、脑各器官并用,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在有情感和声音的配合下,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读物的思想感情。也可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读几遍后师生一起背诵,让学生减轻背诵的负担,体会成功的快乐。默读也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顺利完成阅读的主要方法是速读、理解和词汇的运用。我在教学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分角色朗读,这是表达情感、创造性阅读的好机会,也是为了夯实基础、快速阅读、培养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课堂上加强阅读训练,没有课外阅读的补充也是不行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多渠道诱导学生多读难度与教材相当的文章,但生词的密度不宜太大。如《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上的篇幅。有条件可以订阅〈Shanghai Students Post〉之类的报纸就更好了。如果能每周坚持读2、3篇,三年下来,阅读量就相当可观了。学生很乐意读这类文章,因为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介绍国外同龄人的情况,或者明星,以及时尚的东西。除了这些,还要读新闻报道、科普小品、人物传记、社会读物及实用性的通告、广告、说明、图表、图示、电报、会议记录等。文体上尽量包括各种各样的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小品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遇到生词不许查词典。而要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可根据单词在句中的成分猜测单词的词性,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单词的褒贬性,进而猜测单词的大意。也可根据构词法确定它的大概含义。在三年的教学中,我由易到难,从最初的yes/no回答,逐渐到"when,who,what..."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训练写作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学习语言的最高阶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稳扎稳打地训练。
由易到难,坚持天天写。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我从七年级起,就要求学生背诵抄写所学翻译的句子,用规范的英语句子是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结合所学课文,力争学以致用。例如学了有关家庭的介绍,就写自己的家庭;学了被动语态,就写校规;学了虚拟语气,就写給别人的建议;对一些长篇课文,要求学生把完整答案连接起来,加上适当的连词,构成文章的简写。
五、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多写是一个方面,写后检查也必不可少。一些学生写作只图完成任务而不管质量如何。我要求学生写完文章时先打草稿,然后检查的拼写错误,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再誊抄在作业本上。同一个题目别人是怎样写的?他们的观点如何?别人比我好在哪里?这就是互评的来历。评价比自己好的文章,学习别人的长处;评价比自己差的文章,看看容易犯哪些错误。然后老师在每周定期精心组织写作讲评,在全班读本次学生中写的好文章,让全班同学学习,激励大家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总之,教师要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掌握良好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读写训练的内容遵循学生的知识规律,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读写 基础 学习习惯 设计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对这几项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低于10万字,根据学过的话题或题材,利用所给的提示写简单的文字说明,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如果听不懂,说不来,读写无从谈起。所以在七年级我就加大听说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说英语,通过对话,课文,游戏,唱歌,做一做,画一画,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接触英语,让英语无处不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接触后,记单词,背诵默写课文,就所学的单词,对话写出模仿的句子。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津津有味,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外作业就心情愉快。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作保障,读写才可能进行下去。所以,我从七年级起就有计划地先听说,后读写,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读写内容。从七年级起,教师要结合每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匹配的内容,结合实际,体现新授课、复习课的特点,让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的文章题材要广泛。学了八年级游北京的日记后,可让学生读有关北京的文章;九年级学了有关巴黎的课文后,可选取另外描述巴黎的文章作课外阅读。在写作方面也是结合课文内容安排练习。七年级时,可安排班级、家庭成员、个人喜好等内容;八年级时,可安排购物、家庭活动、问路、问时间、请求允许和问答等内容;九年级时,可安排提建议、自由表达、信息交流或同学生日等内容。
三、注重读的训练,培养阅读能力。读有三种形式:大声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朗读能让学生眼、耳、口、脑各器官并用,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在有情感和声音的配合下,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读物的思想感情。也可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读几遍后师生一起背诵,让学生减轻背诵的负担,体会成功的快乐。默读也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顺利完成阅读的主要方法是速读、理解和词汇的运用。我在教学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分角色朗读,这是表达情感、创造性阅读的好机会,也是为了夯实基础、快速阅读、培养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课堂上加强阅读训练,没有课外阅读的补充也是不行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多渠道诱导学生多读难度与教材相当的文章,但生词的密度不宜太大。如《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上的篇幅。有条件可以订阅〈Shanghai Students Post〉之类的报纸就更好了。如果能每周坚持读2、3篇,三年下来,阅读量就相当可观了。学生很乐意读这类文章,因为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介绍国外同龄人的情况,或者明星,以及时尚的东西。除了这些,还要读新闻报道、科普小品、人物传记、社会读物及实用性的通告、广告、说明、图表、图示、电报、会议记录等。文体上尽量包括各种各样的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小品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遇到生词不许查词典。而要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可根据单词在句中的成分猜测单词的词性,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单词的褒贬性,进而猜测单词的大意。也可根据构词法确定它的大概含义。在三年的教学中,我由易到难,从最初的yes/no回答,逐渐到"when,who,what..."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训练写作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学习语言的最高阶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稳扎稳打地训练。
由易到难,坚持天天写。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我从七年级起,就要求学生背诵抄写所学翻译的句子,用规范的英语句子是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结合所学课文,力争学以致用。例如学了有关家庭的介绍,就写自己的家庭;学了被动语态,就写校规;学了虚拟语气,就写給别人的建议;对一些长篇课文,要求学生把完整答案连接起来,加上适当的连词,构成文章的简写。
五、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多写是一个方面,写后检查也必不可少。一些学生写作只图完成任务而不管质量如何。我要求学生写完文章时先打草稿,然后检查的拼写错误,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再誊抄在作业本上。同一个题目别人是怎样写的?他们的观点如何?别人比我好在哪里?这就是互评的来历。评价比自己好的文章,学习别人的长处;评价比自己差的文章,看看容易犯哪些错误。然后老师在每周定期精心组织写作讲评,在全班读本次学生中写的好文章,让全班同学学习,激励大家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总之,教师要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掌握良好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读写训练的内容遵循学生的知识规律,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