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速度 云下的温度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沪旅客在上海南站亮码进站。
徐汇区“看家护院 邻里互助”汇治理小程序。

  新冠收拾了中国,还是中国收拾了新冠?这是韩国友人朴根太先生向笔者发出的疑问。笔者认识朴先生居然已二十五年了,如今他是CJ集团社长。他老家恰恰是大邱,也就是当下韩国的“武汉”。这让CJ集团摄制的影片《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奖的喜庆气氛,还来不及全民分享就变得荡然无存,还有点不合时宜了。
  笔者断然回答朴先生的是:中国已经收拾了新冠,希望韩国参照中国不少经实战检验为有效的“兵法”与新冠相抗衡,祝福他的祖国和美丽家乡也能早日把新冠收拾了。作为韩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朴先生又很担心如此严格的社会防疫措施,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景气和预期。笔者的见解是负面影响在今年上半年会存在,关键是审时度势把握好抗疫和复工的关联。这是社会运转的两个轮子。
  那么,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代表的上海,是怎么做到抗疫和复工两不误的呢?笔者告知朴根太:两年来上海大力推行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机制,也就是白领们口碑中的“云服务”发挥了战略性的作用;不仅企业感到便利了,而且公众处理生活事务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减轻不必要的焦虑。一网通办的典型,就是上海中心城区信息化、智能化从硬件到软件都已经持续耕耘多时的徐汇区。

  徐汇区去年6月成立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实行“三位一体”运行,这样的机制设计和不断优化,首先支持了当前的防疫工作。

“优等生”的云服务


  作为城市智慧管理的“优等生”,徐汇区去年6月成立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实行“三位一体”运行,做到行政服务中心在前端推进政府改革精简化、城运中心在中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大数据中心在后端推进数据支撑精准化。这样的机制设计和不断优化,首先支持了当前的防疫工作。
  例如,借助区域内实有人口数据库,徐汇区大数据中心设计了“社区疫情动态分析模型”。这个新开发的模型,就是通过对“确诊、疑似、密接、重点地区来沪”等十三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并以红黄蓝进行区分,可实时对整个徐汇区九百五十七个小区疫情进行风险评估而无一死角。这种社会管理的创新,一方面可以让钟南山和張文宏等前线白衣战士放下心来,使他们关于4月底局势出现根本好转的预言可能成真;另一方面值得海外城市如韩国大邱等抗疫第一线借鉴。
  有关专家告知笔者:徐汇区开发的这套防疫检测系统在近期的实战中经受了考验。如2月25日和26日两天,徐汇全境共发现七名疑似病例,其中三名疑似病例未居住在徐汇;而二名疑似病例所居住小区,已经显示在2月24日发布的“高风险小区清单”内;其余二名疑似病例所居住小区,位于“橙色”较高风险区域。这种特殊时期的信息化公开,有效地防止了社区居民的恐慌心理;同时从社会安全角度来看,也有助于防止谣言的传播及出笼。而徐汇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宋开成还认为:大数据的有效开发不仅可以追踪实况,还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市场监督人员对沿街商铺扫码检查。

  宋开成举例说明的是:上海近期全面启用“随申码”,要求每位入沪人员必须填写健康信息。相比之前通过警务随身pad查验身份证,“随申码”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但对上海南站这一入沪“大门”来说,还有更高需求——压缩检查时间、提升通行速度。徐汇区大数据中心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地开发出了“上海南站客流分析模型”,就可以精准估计某个特定时间段的客流量。
  他具体向笔者介绍到:“通过和市级部门协调,我们对接了火车客票系统,建立南站返沪人员排查工作实战场景,可获取未来24小时南站到达旅客情况。”如经过对整个2月份客流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后,开发小组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当月南站日均旅客数量5000人,主要集中在9点至10点、12点至13点两个时段,平均客流量占全天的40%左右。基于这个分析,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向南站相关部门建议:加强这两个时段的工作力量投入,对返沪人员进行精准且有序的排查。建议得到了果断采纳,其效果是既有序安全地掌控了复工人员返回,也减轻了南站工作的强度。
  从常态的智能化城市管理需求来评估的话,可以说:“模型分析数据反映了真实状况,能够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敲门。”如2月中旬,经营着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的翟先生打算复工,事先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复工条件,发现需要登记员工返沪日期、是否隔离等信息。“去哪里备案?怎么登记?”一下子难住了翟先生,询问了圈内好友,得知“汇治理”小程序平台可以线上登记。他自然产生疑问:“行不行啊,光靠一个小程序?”不过,令翟先生感到意外的是,登记非常顺利。即登录企业板块,选择企业复工备案板块,法人库内的姓名、身份证等相关信息系统会自动匹配,完成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整个过程居然不到十分钟。系统还自动生成企业法人二维码,25名公司员工通过翟先生分享的二维码,就能同步“码”上填报。没过几天,翟先生就拿到了复工备案过审通知。“我自己就是做互联网的,没想到上海可以把大数据用得如此精准!”翟先生感慨道。   这样顺利的复工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徐汇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工作组,开发“汇治理”等疫情防控系统及指挥平台,力图用好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以及道口健康登记、“随申码”、企业复工登记等市、区相关数据资源,精准赋能疫情防控和营商服务。
  形势总在逼人:尤其是进入3月之后的华东地区,复工复产呼声开始日益高涨。就在3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网统管”课题调研組在徐汇区城市运营中心平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大数据“超级工厂”精准支撑社区防疫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战斗力。初步答卷是可以拿高分的:考察当日,已经累计访问1674.7万人次,支持1.65万家企业、5000多家商铺、76家工地复工复产复市……眼下,徐家汇也已经恢复生机!

倒逼政府效能改革


  目前,徐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全市推广的可行性,甚至可以为海外城市有所合理借鉴。当然,一网通办在加速了网上办事便捷性的同时,也不可能替代所有的人工服务和部门上门服务。企业所期待的营商环境,很多是线上无法充分解决的,还需要更实际的制度化或政策性创新。
市民使用徐汇“汇治理”预约口罩、扫码登记。
徐汇区城市运行中心指挥大厅的徐汇区疫情防控指挥平台。

  例如,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和企业名称的国企负责人就告知笔者:上海和长三角经济的基本面继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上海也将如期实现今年的全面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根本目标;但是当下态势下,迅速实行全面复工的成本是很高昂的。他的例子是:一个跨越全年周期的建筑工地要实现全面复工,就会有一千多人投入工程建设;一千多人从外地回到上海,要经过十四天隔离、且必须是旅馆单间条件下完成;这样的高昂成本是以前从来没有面临过的局面。所以,没有进一步政策性创新、企业自然会觉得很难马上就地实现良性的经营。因此,笔者认为云上讲究速度,云下还需温度。
  那什么叫“云下还需温度”呢?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困难打造些新平台。如笔者在调研中就了解到一家新疆风味的烤肉连锁店,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主打的羊肉和牛肉原材料基本上依赖于新疆原产地供应,现在原产地的原材料物流供应已经中断四十多天了。而企业如果宣布彻底关门,则意味着一千多个少数民族员工的失业。面对困境,企业投资者和员工们都体现了社会责任感;投资者表态决不会关门和解雇员工,而员工们纷纷表示无营业额期间不要工资。但是总得有活干、有新的利润源吧?企业投资者、企业工会代表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社区居民和社区范围内已复工的其它企业需要外卖(盒饭)服务;而那些鸡肉、鱼虾和蔬菜等潜在的新服务品种所需的原材料,也很容易在上海本地市场就近获取。
  那么,能否尽快转型为新快餐服务呢?如按原先的工商管理和食品安全制度,是很难变更的。甚至需要重新注册一家公司,接受验资、消防、食品安全等相关检查流程后才能展开新的业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和提高线下工作温度了,让企业尽快转入新角色而渡过难关,也算是抗疫和复工倒逼政府效能改革吧。(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1. 蔡英文最近首度接受網络媒体“沃草”线上直播活动。据台媒报道,全台湾2300万人,但蔡英文的脸书直播观看人数仅1825人,数据惨淡。网友留言,“这数字,民调低成这样,不是没有原因”“亏我还放着nba不看看你讲屁话” “又开始说鬼话了”,“节目应改名叫2018蔡英文不让问”。2. 此次中美谈判,一个小丑值得一提,就是我们崇洋媚外自行加戏的台湾“省长”蔡英文。3. 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连续发生
暑期,青少年游泳培训大热。  “现阶段,我周末的课都排满了,不接受新的私教学员了。”这是从事网球教练工作的蔡先生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直到新学期开学,体育培训市场火起来了。所谓“双减”政策,亦即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此时,正处于暑期。但已经有学员在与蔡先生沟通,希望将平日的课转到周末来上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芬兰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这项报告综合人均GDP、社会支持、人均寿命、社会自由程度、宽容度等因素打分进行排名。今年的报告更聚焦幸福和社区的关系。  排名前十的国家:  芬兰、丹麦、挪威、冰岛、荷蘭、瑞士、瑞典、新西兰、加拿大和奥地利。  排名垫底的五个国家:  卢旺达、坦桑尼亚、阿富汗、中非共和国、南苏丹。  美国2017年世界第5,2018年就降
上期封面  我、1990年生人,曾爷爷奶奶辈移民到上海,自认也是个比较正宗的“上海宁”。  上周编辑部策划做“上海早餐”选题,我的任务是创作插图,展现旧辰光舌尖上的魔都。这对于“吃货”的我来说,何尝不是件美差——“大饼、油条、豆腐浆、粢饭糕”是深入骨髓、刻入我记忆的早饭小吃,绘画的部分自然是信手拈来。  初稿交出,不料随即引来“老上海”同事们的群嘲:“侬迭个生煎不对额呀,侬画的是‘小杨生煎’,阿拉
詹小洪  一言以蔽之,韩日贸易战,或许日本伤得更重!  去年7月,日本、韩国爆发了贸易战。日本对韩国实行贸易限制,将韩国踢出了“白单”,韩国民众则祭起了“抵制日货(No Japan)”运动。近半年过去了,可谓是两败俱伤,但日本伤得更重。  旅游业。日本对韩采取限贸措施,导致2019年赴日旅游的韩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赴韩旅游人数也在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韩国赴日旅游人数。以往总是韩国去日本的人多,日本
真人秀飞行棋、网红打卡区、公益杂货铺……当上海市民在位于徐汇正大乐城中庭流连忘返之际,意味着以「幸“盔”有你,“带”上安全」为主题的安全守护行动主题宣传日活动成功“出圈”,吸粉无数。  7月1日至7月5日,中南置地举办的交通公益潮玩展会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以更潮更酷的方式将交通公益播撒得更远。  在此次公益展的第二天,中南置地携手上海市六家政府机构,启动安全守护行动主题宣传日活动。  上海市公安局
小时候,每逢过年老爸都会带我去“白相城隍庙”。城隍庙离我家不远不近,老爸带我沿着方浜路一直向黄浦江方向走,半小时后就能看到两根旗杆高耸入云,在一大片黛瓦白墙的老平房中间,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威势。老爸告诉我:那两根旗杆是福建人捐给庙里的。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一百多年前,福建商帮在上海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小刀会起义的主力就是福建商帮和闽籍无业游民,豫园的点春堂原是福建商帮主政的木业公馆,小刀会的副
2月18日,德黑兰自由纪念塔为中国加油。  我是在伊朗生活的湖北人。这次新冠疫情,我因没有回家过年而逃过一劫,却在两个月后的德黑兰感受疫情的冲击波——伊朗卫生部4月4日公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伊朗累计确诊55743例,累计死亡3352例。伊朗目前是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国家。要学会用智慧保护好自己  在伊朗长期生活的中国人并不多,这里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也从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一
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  2019年10月14日晚,陈彦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现场,心潮起伏。“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尤其是秦腔。”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布,陕西作家陈彦凭借长篇小说《主角》获奖,这是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之后,第四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西作家和作品。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副主席
《红楼梦》中的酒令。  早在汉字出现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酒很早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是助兴之物。从敬酒劝酒到行酒令,从投壶到射覆。酒桌上的讲究可不少呢。在酒的作用下,诗词歌赋被赋予了更多的激情与色彩。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