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学生写作贵在有“真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平淡、无味、矫情、造作,没有真情实感。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从生活中去寻找真实、典型的材料,认真感悟、提炼,才能写出有“真情”的文章。
  关键词:生活;观察;感受;真实;典型;素材;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122-1
  
  从事语文教学有十多年了,我发现同学们的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平淡、无味;机械摘抄、模仿;空洞无味;为写作而写作,为记事而记事,为抒情而抒情,使我们的作文显得矫情、造作。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没有把自己的真感情融入其中。一篇文章没有真情,不管它的语句有多优美,采用的修辞有多么形象生动,也是打动不了读者的,它也是一篇失败的作文。
  一位同学在《致爸妈的一封信》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这是我第一次写信给你们,虽然你们思想封建行为落后,但是你们都在迁就我,我的调皮捣蛋,你们都视以为常,可是,我不喜欢你们一直都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妈妈,请不要再对我使用您的河东狮吼了……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可每次回家都说不出,因為你们不会与我一起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多么朴实的话呀,可那也是她对父母的真心话,相信父母看了之后定能理解女儿的心了。
  而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当最后一片树叶飘落时,它不会忘记哺育出它的树根,当最后一只雏鹰飞出巢后,它心中仍然时刻想着家乡和父母,当最后一只孵出的小鱼游于江河时,它不会忘记小河湾里带大的母亲……只要有生命,就会有亲情,世界上最深的海不会有父母的爱深,宇宙上最高的天不会有父母对子女的情高……”
  这位学生用了大量篇幅来抒发她对父母的爱的赞美之情,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可实际效果呢?还不及上文那些朴实的言语,必然打动不了读者!
  每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我都感动不已,父亲那几句朴实的话,那几个细微的动作,那一次次的叮嘱……都是那么令人心悸。它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也折射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懊悔和思念。可见文章的美,不在于它采用了多华丽的词藻,有多深奥的道理,多巧妙的结构,而是有真挚的情感,唯有如此,文章才会有灵气,才会打动人,放出光芒!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的文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找真实而感人的写作素材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会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并通过观察,择取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捕捉其感人的瞬间,这样生活中的那一幅幅精彩画面都能为我所用。
  例如,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你每天接触到的各任课老师,还有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各种趣事,家庭里发生的各种趣事,还有我们日常的交流等等都为我们的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和素材。
  二、学会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真实的、典型的材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在选择材料时,我们一定要从家庭、学校的生活中淘取真实的素材,绝不能虚构故事来博取老师的同情。因为只有这些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引人入胜,启发他人,感动读者。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经历,读后令人感动不已。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尽量做到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在这里,作者用“微笑”、“摇”、“拗”等词语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位完全陶醉在书本里的儒生形象。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捕捉到生活中感人的细节,体会家人至真至纯的亲情,让爱的细节成为我写作的亮点。
  典型的材料就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说明问题,最能体现人物特点或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材料。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病中的妈妈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想尽办法让儿子重拾生活的信心,展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儿子去买橘子那一场景,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最能打动读者。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打动读者,令人感动了呢?回答肯定是不行。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精心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还要有令人心动的细节描写等等。罗丹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做到了这些,再加上你的真情实感,相信我们的作文就一定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尹秀敬.7-9年级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陈媛.探索多样性的生生互动写作策略[J].江苏教育,2017(03).
  [3]王景翠.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二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这朵文学艺术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独占一席之地。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古诗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因为诗句的拗口、难理解而产生厌恶感。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元素,创设古诗词教学情景,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学生融入诗词的境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古诗词;教育戏剧;教学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要: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且叛逆心理较强,在这段时期教师如果能加以管教及感化,会对学生日后心理的形成具有重大帮助。本文通过四个方面讲述教师应如何用“爱”去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爱;理解;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90-2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但是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却问题颇多,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基础知识薄弱,阅读量非常小,在口语表达方面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写作文更是错字连篇,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目前我国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深化教育改革,以服务为宗旨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现存问题分析,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25-1      引言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学习共同体”模式,是适应现代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现。教师要在这个学习模式的引领下,力求达到对英语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都能做到轻松高效。本文中,笔者将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主要从学习共同体的定义、重要性、基本途径、具体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共同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基于以读导写的写作教学思想,用写作眼光阅读,通过广泛阅读与时事阅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用写作方法阅读,注重写作技巧分析,发挥文本范例效应,为写作搭建写法支架;用写作思维阅读,解构文本匠心,分析文本出彩点,发展学生写作思维;用写作情感阅读,以读的情感引发写的情感,采用多样化情感表达方式,充沛写作情感,实现读写相长。  关键词:以读导写;初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
摘 要:美术教学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美术教学游戏化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化;美术;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初中历史课是学生初中学习过程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以及个人世界观的塑造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历史教学中的侧重点大都放在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方面,却忽视了它对于学生教育的真实意义。最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与进步,新课标对历史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更新自身教育理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新的导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育策略  
摘 要: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应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开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积极构建学生个性价值的前提下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习,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结合个人多年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86
摘要:化学家庭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家庭小实验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化学教学;激发兴趣;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82-2  不少教师视教材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