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现状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目前的一大困境。本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留守儿童的规模,分析其存在的心理、知识、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困境,用以加深对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补充建议,并探求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之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 教育困境 ; 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联合立项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74-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民工大规模的涌入城市,保障其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是探索缓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基础,也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一、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规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的数量规模,目前有着多种数据。2004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通过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认为在农村义务教育年龄段所占的比例达到47.7%。据此数据估计,就全国而言,最保守的农村留守儿童数目也不会少于1000万。2005年,人口学研究者段成荣和周福林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估计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的比例为8.05%,据此推算全国留守儿童为2289.2万人。[2]更有2008年来自中国妇女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多万。
  实际上,留守儿童的分布是有地域性的、不均匀的。留守儿童现象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省份,特别是西部省区。而这些关于留守儿童的数据调查主要是分县、或分区进行,所以统计的数据结果与现实存在的数据难免有些误差,现有的这些数据也是我们可以参考的依据。对目前的现状来说,至少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确是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并且,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加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群体正在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在增长,那么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也会相应增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研究现状
  从已有的政策效果来看,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农村有需要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3]这种寄宿制学校将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的责任转移给了学校,由于教师在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方面要比孩子的祖父母更专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了留守儿童莫大的帮助,也给了孩子们一个比较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但是,这种长期的寄宿制生活也有一些弊端,比如:活动的范围太小,寄宿生活单调,娱乐活动缺乏等等,都会让孩子们感到压抑、烦闷。而2003年国家提出的“两为主”的教育政策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不過,这只是对流动到城镇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了一定的教育便利,因为这种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入学门槛;而对于仍然留守农村的孩子来说,意义不大。
  1.心理健康教育
  据2005年的一份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学者李峰则指出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较多,表现为攻击型和畏缩型两类。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王卫国如斯说:“逾千万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其实像水,既弱也强。播撒关爱,明天的他们将回报社会以和谐;若漠视其成长中的问题,明天,这些问题将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灾难。”[4]这也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小觑。但目前的现状是,对于在农村学校或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的情况,确实与现实差距较大。
  2.知识技能教育
  对于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是远离家乡务工,而担负监管责任的主要是年老体迈的祖父母,可想而知,这些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指望学校。但近些年,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出现了一股流动热潮,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骨干教师的流动,给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农村地区贫困的环境制约,比如:教学设施简陋、教师的投入与收益的不成比例、学生生源减少、周边环境影响等等因素,导致一批又一批能力强的教师拼命往城区调动。对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对处于受教育地位的留守儿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道德情感教育
  情感方面的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来说,来自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同时也是最渴望的。很多长期远离家乡务工的父母,为了节省电话费,也为了能多赚点钱,平时很少给家里孩子通电话,长期的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慢慢地累积到孩子对家长的漠视,甚至有些孩子开始对父母有些怨恨。虽然目前也有社会各界的关爱活动的支持。
  道德方面的行为偏差。留守儿童之间的交往具有这些特点:他们比较喜欢与那些同样父母在外务工、自由度大的留守儿童为伍,而不喜欢与那些父母在家、或是家庭教育比较严的同学交往,因为“同病相怜”嘛,留守儿童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5]但是长期的选择这种交友方式,很容易让留守儿童误入一些社会不良群体中,比如偷窃团伙、吸毒团伙、传销队伍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的与这些不良分子待在一块,难免发生道德行为上的偏差。
  4.人身安全教育
  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极度缺乏,由于父母的监护空缺,而其他监护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意识的淡薄,往往是在出现极严重的安全事故之后才引起产生安全教育的意识。而近几年出现关于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特别多,比如央视2011年2月24日的统计报道称,当年中国共有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6]其中《广州日报》就报道过,广东惠州的林就万夫妇长期在深圳打工,三个女儿由80多岁的老人照顾,结果大女儿因蜡烛引燃大火烧成双腿残废,二女儿用柴火烧水引起严重烧伤,三女儿在提开水时,被热水严重烫伤。这种悲惨的安全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缺乏安全指导,才白白让生命之花受到摧残,这是留守儿童目前令人堪忧的安全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目前面临的教育困境,根源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引起的家庭教育缺失,郭晓霞从社会学视角提出缓解的对策,前提是引导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其“重养轻教”的传统观念,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更加关心其学习和心理健康状况;途径是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者间的合作;根本是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7]
  立足长远来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1
  [2]转引自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4:5
  [3]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1.5.29
  [4]选自王卫国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题词.2007
  [5]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4:50
  [6]谭明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探析[J].教育管理.2012.10
  [7]郭晓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2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也日益壮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赢得市场优势,就必须从自身着手加强管理、提高绩效。房地产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从学生个体、教师和家长、学校、教育目标四个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处事中更好地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以及行为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6-01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在如今传播多元化碎片化时代,打造出成功的品牌不容易,维护一个品牌不容易,仅仅因为价格管控不力,让渠道商失去信心——不卖货,失去顾客的信任——不买货。  在如今电商时代,价格越来越透明,批发商零售商陷入囚徒困境,相互殺价行为尤为突出,渠道价格管控也尤为重要。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渠道商们无利可图,最终会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销售,而不论该产品是否是知名品牌,是否畅销。  就品牌形象管理而言,放弃零
【摘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政治和文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以及美国高校教育改革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目前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全球化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功利主义的冲击、课程自身内涵外延不清晰、编排缺乏连贯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经验与不足,我国的高校通识教育应做出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美国 ; 高等教育 ; 通识教育课程 
【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现如今的高校学生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促进素质教育在高校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必须要完善高校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生评价 ; 高校学生评价制度 ;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9-02  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作
【摘要】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发展的因素固然有企业、政府方面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应当转变观念、主动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专业设置应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教师聘任与培养要充分依靠企业,要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推行“订单”培养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是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所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