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远离虚伪的美丽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很多教师在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花拳绣腿,玩空心思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所谓美丽的数学课堂,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教学不是走秀
  很多教师在接受教育的新理念后,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确实下了几番工夫。我们随处可见教师们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如:通过讲故事、多媒体的动画设计、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我听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年·月·日”时,这位教师与学生一起,经过一番探究学习,得出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上、下半年分别是哪些月份,一年中的每个季度又包括哪个月后,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好吗?”学生很兴奋,集体大声地说:“好!”师:“是上半年生日的同学们请站起来!”几个学生从座位中站了起来。师:“很好!请坐下!是第二季度出生的同学请站起来。”刷刷,又有两个学生站了起来。师:“大家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很好。”随后教师又继续教学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了……听完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应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像这样的游戏也确实收到了一些实效,但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吗?一味追求情景的装饰而忽视数学本身的魅力,显然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探究潜力是毫无意义的。
  二、 合作学习不是走形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青睐,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这样的内容应该是具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其次,小组合作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合作学习还要建立合作小组,分工明确。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学习,教师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把握好组织形式,没有注意合作学习的度,导致合作不充分,走过场、凑热闹。
  三、课堂评价不要太廉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因此,课堂评价似乎更多的是批评、指责和否定,新课程则更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所以,在课堂上,或是:“棒极了!”或是:“真了不起!”或是:“太好了,为他鼓掌!”这些评价,成了新课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此时,你不觉得表扬也太廉价了、太做作了?学生一句精彩的答案或是一个绝妙的表演,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会情不自禁使人为之鼓掌,会不约而同地产生共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必要频繁地让学生鼓掌激励,或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予过多的随意性评价,难道不可以用肢体语言去表扬激励他们的成绩吗?
  要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微笑中进行,如微笑示意、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等。教师一概以“真棒”或“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生学习吗?过多的鼓励与赞扬,适得其反。不错,我们是要把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放在首位,是要尽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感,但过多地滥用鼓励与赞扬,只会使学生麻木、盲目,反而失去了激励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对学生评价的力度,抓好契机,既肯定所表扬者又激励其他学生,才能给予学生有效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融合度。不要让真不错、太棒了、很好、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词语,再在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扬,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因此,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八一小学 江西旅游商贸学院 )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在一次新教师座谈会上,一位老师谈到学生背书情况令人担忧,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背诵课文、轻松地背诵课文呢?  一、树立榜样,引发兴趣  部分学生背不出课文是因为没兴趣造成的。歌德讲过这么一句话:“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郭沫若也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尝试过“树立榜样”的做法,以此引发
摘要:学生口语交际对象和内容有着相对的确定性,和校本息息相关。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整合学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坚持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人本观念,在校本理念的烛照之下,拓展和深化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掘校本资源,衍生“演讲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校本视角 口语交际    校本化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在学校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所研究的
一、 设计思路  《合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本单元以“合作”为主题,精选课文,让学生懂得怎样与朋友合作,进而培养合作意识。本次口语交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依据《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动手,把美术课上得更精彩,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愉快学习,让他们在动手活动中不断吸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美术课《会飞的娃娃》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观察、触摸、对比中了解眉、眼、鼻、嘴、耳及脸形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校将一年级列为有效教学试点年级,在一学期的试点调研中,笔者认为,把握以下三个方面,是构建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 情境化的兴趣激发,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通道,就能接受65%知识。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组合,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并茂,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即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能只是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一、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