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多拉病毒”或许来自外星球
法国科学家日前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亚一处池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病毒,该病毒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病毒,有1微米(百万分之一米)大,是一般病毒的10倍。其他大部分病毒的大小在5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发现该种病毒的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研究者,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名字——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科学家们相信,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个关于病毒的潘多拉盒子。
为何科学家在之前没有发现Pandoravirus?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许多科学家依然认为病毒比细胞微小得多——他们还不习惯在更大的尺度上看待病毒。
发现者、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克拉弗里博士解释说:“当人们在观察细胞内部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大小比较奇怪,或者含有未知的内容物,或者几何形状超出常规的物体。他们不会想到病毒,而是认为这有可能是某种细菌。”
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Pandoravirus共有2500个基因,其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这种病毒的基因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基因的相似度仅为6%。换句话说,它们和我们相比,几乎就像是外星生命一样。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它起源于一种已灭亡的古老的细胞形态,甚至有可能来自外星球,比如说,火星。
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是“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证据。现在被广为接受的三域系统中包括了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人类等复杂生命体都属于真核生物域。研究者称,三域系统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忽略了一部分拼图。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病毒生活在水中,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至少目前是。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指出这种病毒开启了对地球生命历史起源的置疑,也“显示了我们对地球微生物的了解有多么浅薄”。
揭秘美国死亡谷中“漂移的石头”之谜
美国死亡谷是世界五大危险奇景之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这里也是北美洲最炽热、最干燥的地区。1994年10月31日,美国政府将死亡谷设置为国家公园。
死亡谷以会“走路”的石头而闻名。在死亡谷的赛马场盐湖上,一些神秘的石头在龟裂的地表自行漂移。这些岩石有的重达700磅,在地上留下的轨迹长达600英尺。而使石头行走的神秘力量一直是科学界的不解之谜。
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名科学家Ralph Lorenz表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Ralph Lorenz教授认为,这里的岩石冬季被包在冰中,随着湖床融雪、变得泥泞,冰使得岩石浮在泥土之上,在强劲的荒漠风的吹动下,岩石就能轻而易举地“行走”。
在接受《史密森尼》杂志记者采访时,他总结称:“岩石被厚厚的冰包裹着,液位变化使得岩石能浮在泥土之上。这是一块小浮冰块,恰恰有一个平面向下,这样就会在软泥上留下一条轨迹。”
此前,一些科学家推理称,大量的冰块将几块石头固定在一起,然后风吹着这些石头穿过荒漠。然而,新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风只有达到每小时数百英里的强度才能吹动岩石“行走”起来。而按照RalphLorenz的理论,在适当条件下,微风就能使岩石“行走”,因为冰使它们浮起来,减小了面与面之间的摩擦。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记录下过这些岩石的物理运动,也没有人看到过岩石的漂移活动。
地球上的黄金全部为中子星碰撞爆炸产物
金子常被看作财富象征。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那么,金子来自哪里?美国研究人员说,地球上所有金子可能都是中子星碰撞爆炸的产物。
金子不仅在地球上罕见,在宇宙中同样罕见。科学家此前已知道,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可产生碳与氧等轻元素,却无法产生金这样的重元素。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天文观测则揭开了金子这一重元素的身世。
中子星是巨大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密度超大核心,两颗中子星的碰撞会产生伽马射线暴。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人员说,2013年6月,他们借助美国航天局SWlFT卫星,观测到一次伽马射线暴。这一代号为GRB130603B的伽马射线暴距地球约39亿光年,持续时间不到0.2秒,但其红外线余晖却持续数天时间。
研究人员解释说,中子星碰撞后会喷射出富含中子的物质,这些物质产生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时就会发出这种红外线余晖。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埃多·贝格尔说:“这是首次观测到这种余晖,以及碰撞如何产生重元素。”
据介绍,在银河系中,两颗中子星的碰撞几率为平均每10万年发生一次。每次约有1%的质量会转变成重元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金子。贝格估计,最新观测到的这次碰撞所产生的金子可能相当于10个月球之多。
结合宇宙大爆炸以来可能发生的中子星碰撞爆炸数量,以及一次伽马射线暴可能产生的金子数量,研究人员发现,宇宙中的金子可能全部来自这种伽马射线暴。贝格尔说:“我们的珠宝都是恒星碰撞的产物。”
这一研究成果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芬兰开发出全球首个“刷脸”支付系统
芬兰初创公司Uniqul推出了全球首个“刷脸”支付系统,让消费者购物时不再需要信用卡、钱包或手机,帮人们消除安全方面的担忧。
购物结账时,消费者只需在收银台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自动拍照,扫描消费者面部,再把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消费者面部信息同时与支付系统相关联,等到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显示出来后,用户只需在触摸显示屏上点击“OK”确认,整个交易过程可在5秒钟内完成。
Uniqul公司已启动“刷脸”支付系统的注册工作,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支付系统注册,从传统的银行卡到Paypal或Square账户,均可关联自己的Uniqul账户。
这一支付系统还采用较为罕见的收费模式:个人用户按月支付费用,收费则根据账户所覆盖地域的不同划分等级。以赫尔辛基为例,在选定的支付地点1.6公里半径范围内,每月收费0.99欧元;覆盖整个城市,每月收费1.99欧元;覆盖整个城市及邻近郊区,每月收费,2.99欧元。最高级别用户每月收费6.99欧元,主要针对经常出差,需要“完全摆脱钱包”的人。
Uniqul公司发言人称,“刷脸”支付系统旨在提升交易安全性和速度,其安全系数堪称“军用级别”,甚至能够准确分辨出双胞胎的差别。“当你靠近收银台后,在后台,我们的算法会分析你的生物遗传数据,在数据库中找到你的账户。”这位发言人说。
随着技术发展,面部识别系统未来将安装在自动提款机上,美国迪博尔德集团公司则正在研发基于面部识别系统的第三方转账平台。
法国科学家日前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亚一处池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病毒,该病毒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病毒,有1微米(百万分之一米)大,是一般病毒的10倍。其他大部分病毒的大小在5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发现该种病毒的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研究者,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名字——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科学家们相信,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个关于病毒的潘多拉盒子。
为何科学家在之前没有发现Pandoravirus?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许多科学家依然认为病毒比细胞微小得多——他们还不习惯在更大的尺度上看待病毒。
发现者、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克拉弗里博士解释说:“当人们在观察细胞内部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大小比较奇怪,或者含有未知的内容物,或者几何形状超出常规的物体。他们不会想到病毒,而是认为这有可能是某种细菌。”
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Pandoravirus共有2500个基因,其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这种病毒的基因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基因的相似度仅为6%。换句话说,它们和我们相比,几乎就像是外星生命一样。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它起源于一种已灭亡的古老的细胞形态,甚至有可能来自外星球,比如说,火星。
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是“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证据。现在被广为接受的三域系统中包括了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人类等复杂生命体都属于真核生物域。研究者称,三域系统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忽略了一部分拼图。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病毒生活在水中,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至少目前是。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指出这种病毒开启了对地球生命历史起源的置疑,也“显示了我们对地球微生物的了解有多么浅薄”。
揭秘美国死亡谷中“漂移的石头”之谜
美国死亡谷是世界五大危险奇景之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这里也是北美洲最炽热、最干燥的地区。1994年10月31日,美国政府将死亡谷设置为国家公园。
死亡谷以会“走路”的石头而闻名。在死亡谷的赛马场盐湖上,一些神秘的石头在龟裂的地表自行漂移。这些岩石有的重达700磅,在地上留下的轨迹长达600英尺。而使石头行走的神秘力量一直是科学界的不解之谜。
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名科学家Ralph Lorenz表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Ralph Lorenz教授认为,这里的岩石冬季被包在冰中,随着湖床融雪、变得泥泞,冰使得岩石浮在泥土之上,在强劲的荒漠风的吹动下,岩石就能轻而易举地“行走”。
在接受《史密森尼》杂志记者采访时,他总结称:“岩石被厚厚的冰包裹着,液位变化使得岩石能浮在泥土之上。这是一块小浮冰块,恰恰有一个平面向下,这样就会在软泥上留下一条轨迹。”
此前,一些科学家推理称,大量的冰块将几块石头固定在一起,然后风吹着这些石头穿过荒漠。然而,新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风只有达到每小时数百英里的强度才能吹动岩石“行走”起来。而按照RalphLorenz的理论,在适当条件下,微风就能使岩石“行走”,因为冰使它们浮起来,减小了面与面之间的摩擦。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记录下过这些岩石的物理运动,也没有人看到过岩石的漂移活动。
地球上的黄金全部为中子星碰撞爆炸产物
金子常被看作财富象征。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那么,金子来自哪里?美国研究人员说,地球上所有金子可能都是中子星碰撞爆炸的产物。
金子不仅在地球上罕见,在宇宙中同样罕见。科学家此前已知道,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可产生碳与氧等轻元素,却无法产生金这样的重元素。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天文观测则揭开了金子这一重元素的身世。
中子星是巨大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密度超大核心,两颗中子星的碰撞会产生伽马射线暴。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人员说,2013年6月,他们借助美国航天局SWlFT卫星,观测到一次伽马射线暴。这一代号为GRB130603B的伽马射线暴距地球约39亿光年,持续时间不到0.2秒,但其红外线余晖却持续数天时间。
研究人员解释说,中子星碰撞后会喷射出富含中子的物质,这些物质产生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时就会发出这种红外线余晖。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埃多·贝格尔说:“这是首次观测到这种余晖,以及碰撞如何产生重元素。”
据介绍,在银河系中,两颗中子星的碰撞几率为平均每10万年发生一次。每次约有1%的质量会转变成重元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金子。贝格估计,最新观测到的这次碰撞所产生的金子可能相当于10个月球之多。
结合宇宙大爆炸以来可能发生的中子星碰撞爆炸数量,以及一次伽马射线暴可能产生的金子数量,研究人员发现,宇宙中的金子可能全部来自这种伽马射线暴。贝格尔说:“我们的珠宝都是恒星碰撞的产物。”
这一研究成果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芬兰开发出全球首个“刷脸”支付系统
芬兰初创公司Uniqul推出了全球首个“刷脸”支付系统,让消费者购物时不再需要信用卡、钱包或手机,帮人们消除安全方面的担忧。
购物结账时,消费者只需在收银台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自动拍照,扫描消费者面部,再把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消费者面部信息同时与支付系统相关联,等到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显示出来后,用户只需在触摸显示屏上点击“OK”确认,整个交易过程可在5秒钟内完成。
Uniqul公司已启动“刷脸”支付系统的注册工作,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支付系统注册,从传统的银行卡到Paypal或Square账户,均可关联自己的Uniqul账户。
这一支付系统还采用较为罕见的收费模式:个人用户按月支付费用,收费则根据账户所覆盖地域的不同划分等级。以赫尔辛基为例,在选定的支付地点1.6公里半径范围内,每月收费0.99欧元;覆盖整个城市,每月收费1.99欧元;覆盖整个城市及邻近郊区,每月收费,2.99欧元。最高级别用户每月收费6.99欧元,主要针对经常出差,需要“完全摆脱钱包”的人。
Uniqul公司发言人称,“刷脸”支付系统旨在提升交易安全性和速度,其安全系数堪称“军用级别”,甚至能够准确分辨出双胞胎的差别。“当你靠近收银台后,在后台,我们的算法会分析你的生物遗传数据,在数据库中找到你的账户。”这位发言人说。
随着技术发展,面部识别系统未来将安装在自动提款机上,美国迪博尔德集团公司则正在研发基于面部识别系统的第三方转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