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可为稳定建宁县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阐述了建宁县2017年优质稻和水稻制种高产创建目标,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及高产创建工作措施,以期为优质稻和水稻制种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质稻;水稻制种;高产创建;福建建宁;2017年
中图分类号 F326.1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30-01
1 目标任务
2017年,建宁县9个乡(镇)建成20 hm2以上的连片粮食产能区优质稻高产示范片9片,面积1 333.33 hm2,其中核心片面积260 hm2,平均产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750 kg/hm2以上);建成66.67 hm2以上连片粮食产能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示范片9片,面积3 333.33 hm2,其中核心片面积1 000 hm2,平均产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0 kg/hm2以上)。
1.1 提升机械作业能力
充分发挥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集中育秧能力,依托各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加大水稻机插育供秧服务力度,扩大机插秧作业面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1.2 提升绿色增产能力
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技术的组装示范,全面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水稻“五新”。重点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高产高效绿色增产技术模式。
1.3 提升主体经营能力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点向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努力实现20 hm2以上产能区内入住1家以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2 技术要点
2.1 建设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
2017年新建产能区配套建设的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建设智能化板房式叠盘暗出苗车间,配套浸种消毒池、浸种网兜、带钩钢结构吊篮和电动升降装置;配套播种操作间和秧盘精量播种流水线,包括碎土机、水稻育秧全营养基质、育秧硬盘、塑料平板双面托盘、自动化水稻催芽机、自动化水稻精量播种机、叉车及6台小型杂交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1台日产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等。
2.2 推广水稻“五新”技术
扶持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品种、统一病虫防治及耕、种、收(烘)等服务,提高水稻产能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集中展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绿色生态关键技术[1-2]。
2.2.1 主推品种。中稻(杂交稻)主推泰丰优656、C两优占、扬两优6号,中稻(常规稻)主推佳辐占、玉针香;烟后稻主推泰丰优3301(低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天优华占(中、低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夷优266(中、高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等优质高产组合。
2.2.2 主推技术。按照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要求,在粮食产能区示范片中重点推广露天防虫网集中育秧、机插、“植保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授粉后即割除父本(杂交水稻制种示范片中应用)、机收、机烘等主推技术。
2.2.3 推广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技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3],科学制订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预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指导产能区经营和服务组织开展“无人植保机”病虫统防统治。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土地集中流转片区安装灭虫灯防虫,减少农药使用量。
2.2.4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产能区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种植户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粒肥,确保水稻早发、稳长、大穗、健壮、不早衰[4]。
2.2.5 提高产能区机械化综合水平,推广多元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行耕、种、收(烘)等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服务,提高产能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机跨片区作业。
2.3 扶持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粮食产能区建设,推进产能区建立利益共享、稳定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项目建设机制[5]。
3 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工作领导,建宁县成立粮食产能区建设及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健全共同协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县农业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好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同时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抽调农技、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科教、经管等相关业务所站人员组成工作队伍,具体抓好项目实施,确保任务完成。
3.2 强化服务意识
及时提供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建设承建商有关信息,供经营主体选择。同时,做好工厂化育秧示范点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建设指导工作。各相关业务所站,指导经营主体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要求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主动做好良种、水稻工厂化机插秧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指导;在关键农时,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生产[6]。加大示范推广力度,通过召开专题技术培训、举办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水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3.3 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强化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制度。粮食产能区建设列入本年度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之一,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产能区建设工作贡献突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有力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表彰,由县政府授于“建宁县糧食生产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 参考文献
[1] 王增刚.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34(8):99.
[2] 张云鸣.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06.
[3] 张昌辉,刘际福,向春芝.怀化市油稻轮作制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7(2):15-16.
[4] 胡艾,向宗和,谭国顺,等.秭归县严坪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2005(2):28-29.
[5] 王进,王信洪.滨海县2013年粮油高产增效创建成效与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13):146.
[6] 唐存凤.会泽县娜姑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5):25-26.
关键词 优质稻;水稻制种;高产创建;福建建宁;2017年
中图分类号 F326.1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30-01
1 目标任务
2017年,建宁县9个乡(镇)建成20 hm2以上的连片粮食产能区优质稻高产示范片9片,面积1 333.33 hm2,其中核心片面积260 hm2,平均产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750 kg/hm2以上);建成66.67 hm2以上连片粮食产能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示范片9片,面积3 333.33 hm2,其中核心片面积1 000 hm2,平均产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0 kg/hm2以上)。
1.1 提升机械作业能力
充分发挥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集中育秧能力,依托各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加大水稻机插育供秧服务力度,扩大机插秧作业面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1.2 提升绿色增产能力
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技术的组装示范,全面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水稻“五新”。重点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高产高效绿色增产技术模式。
1.3 提升主体经营能力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点向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努力实现20 hm2以上产能区内入住1家以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2 技术要点
2.1 建设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
2017年新建产能区配套建设的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建设智能化板房式叠盘暗出苗车间,配套浸种消毒池、浸种网兜、带钩钢结构吊篮和电动升降装置;配套播种操作间和秧盘精量播种流水线,包括碎土机、水稻育秧全营养基质、育秧硬盘、塑料平板双面托盘、自动化水稻催芽机、自动化水稻精量播种机、叉车及6台小型杂交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1台日产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等。
2.2 推广水稻“五新”技术
扶持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品种、统一病虫防治及耕、种、收(烘)等服务,提高水稻产能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集中展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和先进适用、增产增效、绿色生态关键技术[1-2]。
2.2.1 主推品种。中稻(杂交稻)主推泰丰优656、C两优占、扬两优6号,中稻(常规稻)主推佳辐占、玉针香;烟后稻主推泰丰优3301(低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天优华占(中、低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夷优266(中、高海拔翠碧一号烟后稻)等优质高产组合。
2.2.2 主推技术。按照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要求,在粮食产能区示范片中重点推广露天防虫网集中育秧、机插、“植保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授粉后即割除父本(杂交水稻制种示范片中应用)、机收、机烘等主推技术。
2.2.3 推广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技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3],科学制订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预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指导产能区经营和服务组织开展“无人植保机”病虫统防统治。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土地集中流转片区安装灭虫灯防虫,减少农药使用量。
2.2.4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产能区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种植户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粒肥,确保水稻早发、稳长、大穗、健壮、不早衰[4]。
2.2.5 提高产能区机械化综合水平,推广多元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行耕、种、收(烘)等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服务,提高产能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机跨片区作业。
2.3 扶持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粮食产能区建设,推进产能区建立利益共享、稳定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项目建设机制[5]。
3 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工作领导,建宁县成立粮食产能区建设及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健全共同协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县农业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好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同时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抽调农技、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科教、经管等相关业务所站人员组成工作队伍,具体抓好项目实施,确保任务完成。
3.2 强化服务意识
及时提供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建设承建商有关信息,供经营主体选择。同时,做好工厂化育秧示范点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建设指导工作。各相关业务所站,指导经营主体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要求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主动做好良种、水稻工厂化机插秧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指导;在关键农时,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生产[6]。加大示范推广力度,通过召开专题技术培训、举办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水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3.3 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强化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制度。粮食产能区建设列入本年度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之一,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产能区建设工作贡献突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有力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表彰,由县政府授于“建宁县糧食生产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 参考文献
[1] 王增刚.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34(8):99.
[2] 张云鸣.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06.
[3] 张昌辉,刘际福,向春芝.怀化市油稻轮作制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7(2):15-16.
[4] 胡艾,向宗和,谭国顺,等.秭归县严坪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2005(2):28-29.
[5] 王进,王信洪.滨海县2013年粮油高产增效创建成效与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13):146.
[6] 唐存凤.会泽县娜姑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