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整体教育水平稳定提升、各类教育资源愈加丰富的形势下,高中生物学科进入了深度学习的发展新阶段。本文以生物学概念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以及教师应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生物基础。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  教学探究
  高中生物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理解族群与个体生命联系的重要学科。目前,高考正在不断侧重对生物概念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性
  受新课程标准及高考改革的影响,生物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专业性概念在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占比明显提升。概念是学生建立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真正内化生物知识。因此,优化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生物教学迈入下一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教师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 生物学概念的基本内容
  生物学概念主要指高度总结、概括复杂的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的知识,其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模型、理论及法则等,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同时,生物学概念是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规律及原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学科的学习主要分为内涵学习与外延学习,内涵学习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而外延学习则侧重于对概念及原理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条件的掌握。二者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结合,是教师渗透生物学概念的主要途径。
  三、 生物学概念的教学途径
  (一) 前概念知识的迁移与矫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前概念是指在学习新概念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学生的认知中的内容,它主要通过生活经验及以往的知识积累形成。高中生已经接触过系统的生物知识,因此高中生物学习过程同样是前概念知识的迁移与矫正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专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思维建立前概念与新概念的正确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快速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中。这种前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有效连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生物概念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前概念的角度审视新概念的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猜想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及大致的作用机制。同时,教师可以举出向日葵向着阳光转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向性运动,从而构建前概念与向性运动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二)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微观领域认识细胞结构,深化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成分组成、运作过程及作用原理等,促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情境进行细胞观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完善生物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学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将部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数学的形式,从而促使学生体会生物学概念反映的生命本质及变化规律。例如,在“种群和群落”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种群、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关系、群落结构等生物学概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充分利用曲线图、条形图、饼状图等图表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思考种群与群落的发展历程,促使学生精准把握相应的变化规律,从而高效完成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三)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讲解、习题训练等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为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系统分析法与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提供小组合作的主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小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细胞器在整体细胞系统下的功能与联系,进而促使学生深化对“细胞器”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渗透系统分析法,促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各类生物問题,进而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从更高的思维层面思考生物学概念。在高考的综合性与灵活性逐渐提升的形势下,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完善生物知识体系,从容应对高考变化。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入微课视频,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内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给大家讲解生物学概念。通过该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传达者,促使学生以新的视角整理课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生物学概念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从而构建出“概念学习—概念整理—概念输出—应用”的学习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 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分析生物知识在其中的体现与作用机制,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从而准确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在实验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及整理归纳,做出完整的生物实验报告。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厘清实验思路,由实验结论反推知识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整理实验结果,并运用生物思维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反射”这一概念的理解。
  总之,为加强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读写联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读写联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读写联动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段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 立足于教材文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
期刊
丁零丁零,下课了,在灿烂阳光映照下,我徐徐走出了教室。两个学生跑过来,很兴奋地告诉我:“张老师,小睿和小美恋爱了。”他们喊完,旁边的学生纷纷大笑起来。说的学生得意扬扬,听的学生也是兴奋不已。他们料定老师会严厉批评这两名同学。有一个平时闷一点的学生,甚至用手遮住脸暗暗地笑起来,但还是不禁笑出了声。  看着孩子们那一脸纯真的笑容,我顿时领悟:孩子们曲解了“恋爱”这个词。可能,他们觉得男生跟女生玩是羞耻
期刊
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學阶段的学生处在知识启蒙的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科目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互动,导致学生难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使用巧妙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融入创
期刊
如今,多元化已经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