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任务的重要位置上。面对新一代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读悟结合、练评结合这几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很重视朗读。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那么朗读究竟有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一、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早在《三国志》里,古人已经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其中之意义自然出现。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朱自清先生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半在声音里头。他指出,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开始。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通过让学生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形式,将读与思结合,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做到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二、朗读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
  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在此期间,不求甚解,只要读得多,记得多就好。古今中外那些学问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文人,无不深谙读书之道,领略读书的妙处。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就主张学生应背诵。他说:“学语文有无捷径和秘诀?有。那就是要背诵。”又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你能背诵的多,脑子里装它几十篇,它就可以好好地为你服务。”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更有生动精辟的阐述。他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轻松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道学生朗读,让朗读成为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增强记忆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手段。
  三、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他们体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需要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朗读上,让学生获得语感。
  在我们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既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巧妙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语感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深层把握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通过立体化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四、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一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两个方面在审美活动中经常是同时发挥作用的。
  总之,朗读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明确目标、读悟结合、练评结合地开展朗读才能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感情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我们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读书境界:“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其他文献
浙江省是全国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和冷藏基地。鲜食大豆品种“台75”因其品质好,产量高,于1994年从台湾引入我省栽培,是外商指定的唯一用来出口的品种,且目前还没有可替代的品种
近十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在整个小学阶段基本实现轮回,诸多实践证明,此次课程理念是充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育人理念、模式。鉴于当前教育软、硬件的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形式也更趋创新化、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2)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并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并表现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亲情,在家的亲情中,对学生进
摘 要:目的:本文对双黄连制剂中连翘与金银花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方法的有缺陷进行了分析。方法:介绍了4种常用的提取工艺,并对不同方法制得的干浸膏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到双黄连制剂中连翘与金银花,得到的干浸膏出膏率最高,并且干浸膏松脆有光泽。结论:在对双黄连制剂中连翘与金银花进行提取时,可以采用中醇提水沉法,其效果优于其他提取方法。  关键词:双黄连;连翘;金银花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册混合运算》从《课标》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为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然而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给人类、环境和生态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就四川省PM10和PM2.5的危害进行合理分析,提出四川省PM10和PM2.5的有效控制对策,以促进人类、經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川省;PM10和PM2.5;危害;控制对策  根据四川省近几年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和相关报告来看,由于四川处于盆地、空气湿度较重和静风与微风等多种因素,特别
【摘 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地理 环境教育 探索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工作也在逐步的实施中,在现代化经济规划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实现长远的经济效益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道路建设企业应当响应国家政策,在经济建设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道路路基建设具有较多的技术要点,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要对气候、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综合的分析。文章就具体的工程实施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道路路基;质量控制;施工要点;
要用好教材,把课上好,体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等,是每个教师应去研究、去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要达到上述目的要做到挖拓好教材。  一、结合实际挖拓教材  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应用于生活。因此,多注重练习应用性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调整教材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有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
摘 要:随着近年来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作为一个关系着工农业发展以及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特殊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狠抓质量,在工程的施工建造过程中努力做到质量至上。在建立健全水利系統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积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先进理念,解决好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本研究从水利工程的前期设计筹划、中期施工建设到后期的验收维护工作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