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标,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而传统的实验观不利于新课改进行,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微型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优点给化学新课改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途径,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微型化学实验对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及新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 微型化学实验 实施途径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能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方法是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在我国的现行高中即使是在新课改地区化学实验的实施仍然不尽人意。据了解,现在很多重点高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精神,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实验室建设得很好,各种药品、实验仪器全部都具备,甚至配有专门的实验员,但是学生却反映,他们很少进实验室,一学期也进不了一两次,教师的演示实验仍然是简单的容易操作的就做一下,这些硬件到最后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仅成为应付评估的一个条件,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可以说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做成课件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比如高中化学现行教材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前我们仅仅靠讲授,要我们的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一问题成功解决。但是多媒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很多教师将一些比较难做的实验也做成了课件,把反应过程活灵活现地模拟出来,我们的学生可能只是受到了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虽然可能比以往教师单纯的讲授稍微印象深刻些,但久而久之他们对这种方式也会厌倦,到时教师即使课件做得再怎么生动也吸引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才有可能达到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说起让学生做实验,我们的教师总觉得困难重重,有的抱怨学校实验条件不好,根本进行不了;有的抱怨学生组织纪律性太差,不听话,很难管;有的更干脆,觉得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来得快,对学生考试帮助更大。总之,到最后我们的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亲手做实验,尽管他们很想去做。分析看来,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整体来看硬件条件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西部地区条件更差;另外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但这些孩子好奇心很强,而且敢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的优点;一线教师迫于高考压力,认为只要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就行,而且高考又不考实验操作,讲比做来得更快些,效果更好些,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剥夺了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权利,相反,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实验提供最大方便,使其达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微型化学实验以现象明显、便于操作、污染小、安全简单、节省时间、节约经费、便于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学校也许负担不起建设标准实验室的高额费用,但我们总可以为学生买到几十元一套的微型化学仪器,也许我们为学生实验所用的大量药品而发愁,但我们可以买来有限的药品供大量的学生使用。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就可以让学生在奇妙的化学世界进行探索,在“做”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会学习的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安排,不但不会出现我们教师所担心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情况,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以下是本人对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途径的建议与方案介绍:
1.变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我们知道在我国现行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内容的呈现也较老教材有很大变化,不再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学习卡片自己探究,得出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适当引导、正确指导、恰当评价与总结,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能把现象呈现给前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而且这种仅仅从视觉给学生以强化远不如学生亲自做效果更好。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很小,不太占用学生课桌面积,学生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室中进行实验,从而真正实现将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改造常规实验为微型化学实验
有人曾经研究过,高中现行新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可以利用微型化学仪器来做,而且照样可以做到现象明显、结论突出,将常规实验变为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做到节省药品,减少污染,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质,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3.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身边化学问题
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手中的微型化学仪器或自行组装简易反应装置,探究身边的化学问题,比如常见的污染问题,查资料、取样、分析、检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出污染源,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很多与衣、食、住、行有关化学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或直接给他们一些很小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充当总指挥的准备,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实际困难予以解决,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当科学家的快乐与艰辛,养成坚强的品质。
除了以上三种途径外还有很多途径有待我们一线的教师去开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探索一些能够使学生顺利达标的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说的微型化学实验素材,促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瓅编著.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一兵,沈戳.化学新课程改革与微型化学实验[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6).
[4]杨明生.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做法[J].理化生教学,2000,(12).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 微型化学实验 实施途径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能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方法是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在我国的现行高中即使是在新课改地区化学实验的实施仍然不尽人意。据了解,现在很多重点高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精神,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实验室建设得很好,各种药品、实验仪器全部都具备,甚至配有专门的实验员,但是学生却反映,他们很少进实验室,一学期也进不了一两次,教师的演示实验仍然是简单的容易操作的就做一下,这些硬件到最后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仅成为应付评估的一个条件,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可以说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做成课件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比如高中化学现行教材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前我们仅仅靠讲授,要我们的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一问题成功解决。但是多媒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很多教师将一些比较难做的实验也做成了课件,把反应过程活灵活现地模拟出来,我们的学生可能只是受到了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虽然可能比以往教师单纯的讲授稍微印象深刻些,但久而久之他们对这种方式也会厌倦,到时教师即使课件做得再怎么生动也吸引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才有可能达到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说起让学生做实验,我们的教师总觉得困难重重,有的抱怨学校实验条件不好,根本进行不了;有的抱怨学生组织纪律性太差,不听话,很难管;有的更干脆,觉得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来得快,对学生考试帮助更大。总之,到最后我们的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亲手做实验,尽管他们很想去做。分析看来,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整体来看硬件条件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西部地区条件更差;另外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但这些孩子好奇心很强,而且敢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的优点;一线教师迫于高考压力,认为只要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就行,而且高考又不考实验操作,讲比做来得更快些,效果更好些,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剥夺了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权利,相反,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实验提供最大方便,使其达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微型化学实验以现象明显、便于操作、污染小、安全简单、节省时间、节约经费、便于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学校也许负担不起建设标准实验室的高额费用,但我们总可以为学生买到几十元一套的微型化学仪器,也许我们为学生实验所用的大量药品而发愁,但我们可以买来有限的药品供大量的学生使用。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就可以让学生在奇妙的化学世界进行探索,在“做”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会学习的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安排,不但不会出现我们教师所担心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情况,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以下是本人对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途径的建议与方案介绍:
1.变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我们知道在我国现行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内容的呈现也较老教材有很大变化,不再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学习卡片自己探究,得出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适当引导、正确指导、恰当评价与总结,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能把现象呈现给前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而且这种仅仅从视觉给学生以强化远不如学生亲自做效果更好。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很小,不太占用学生课桌面积,学生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室中进行实验,从而真正实现将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改造常规实验为微型化学实验
有人曾经研究过,高中现行新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可以利用微型化学仪器来做,而且照样可以做到现象明显、结论突出,将常规实验变为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做到节省药品,减少污染,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质,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3.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身边化学问题
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手中的微型化学仪器或自行组装简易反应装置,探究身边的化学问题,比如常见的污染问题,查资料、取样、分析、检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出污染源,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很多与衣、食、住、行有关化学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或直接给他们一些很小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充当总指挥的准备,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实际困难予以解决,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当科学家的快乐与艰辛,养成坚强的品质。
除了以上三种途径外还有很多途径有待我们一线的教师去开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探索一些能够使学生顺利达标的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说的微型化学实验素材,促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瓅编著.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一兵,沈戳.化学新课程改革与微型化学实验[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6).
[4]杨明生.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做法[J].理化生教学,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