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教学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流模式。实践证明,我国学校体育自主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自主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贯彻落实自主教学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学校体育自主教学的困境
1.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理解不够
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种对体育教学的漠视态度,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有些学生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厌恶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更谈不上自主学习。[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侧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一贯成为主导,将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和自主创新能力,结果导致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不能够统一,使学生得不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保守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传统简约化的竞技体育,内容单一、枯燥,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千篇一律,很多现代化教学方法(如个案教学)都没有被科学地应用,教学方法缺乏时代性。
4.教学管理难度大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还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学生的实际要求,导致教学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难度。
二、中学体育自主教学困境的归因分析
中学体育自主教学在我国经历了短暂而曲折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但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中学体育自主教学之所以遇到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学主体性教育的缺失。
主体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的,只有学生个体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因此,体育教学应以此为依据,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回归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深入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他们投入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
三、中学体育自主教学的理论构建
体育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统一,既要体现教师的作用,还要凸显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构建体育自主教学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1.确立体育自主教学的认知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总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既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导致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质化、附庸化。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并非是被动地、消极地、纯粹地接受事物,个体还具有自发性和能动性,能够主动地接受事物,并改造事物。体育教学应遵循这一价值导向,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形成和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关注体育自主教学的个体发展观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具有自主、自由、合作等观念,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体育自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练就,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3.强调体育自主教学的个性观
真正意义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也是体育教学的终极价值所在。因此,体育自主教学应针对学生发展的这一特点,时刻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终极关怀。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自主教学之所以遇到诸多问题根本在于体育教学主体性教育的缺失。确立体育自主教学认知观,关注体育自主教学个体发展观,强调体育自主教学个性观是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自主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姚晓东.自主学习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 肖川.论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深化[J].江西教育科研,1999(1).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华中学)
一、学校体育自主教学的困境
1.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理解不够
在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种对体育教学的漠视态度,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有些学生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厌恶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更谈不上自主学习。[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侧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师一贯成为主导,将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和自主创新能力,结果导致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不能够统一,使学生得不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保守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传统简约化的竞技体育,内容单一、枯燥,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千篇一律,很多现代化教学方法(如个案教学)都没有被科学地应用,教学方法缺乏时代性。
4.教学管理难度大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还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学生的实际要求,导致教学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难度。
二、中学体育自主教学困境的归因分析
中学体育自主教学在我国经历了短暂而曲折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但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中学体育自主教学之所以遇到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学主体性教育的缺失。
主体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的,只有学生个体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因此,体育教学应以此为依据,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回归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深入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他们投入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
三、中学体育自主教学的理论构建
体育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统一,既要体现教师的作用,还要凸显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构建体育自主教学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1.确立体育自主教学的认知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总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既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导致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质化、附庸化。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并非是被动地、消极地、纯粹地接受事物,个体还具有自发性和能动性,能够主动地接受事物,并改造事物。体育教学应遵循这一价值导向,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形成和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关注体育自主教学的个体发展观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具有自主、自由、合作等观念,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体育自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练就,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3.强调体育自主教学的个性观
真正意义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也是体育教学的终极价值所在。因此,体育自主教学应针对学生发展的这一特点,时刻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终极关怀。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自主教学之所以遇到诸多问题根本在于体育教学主体性教育的缺失。确立体育自主教学认知观,关注体育自主教学个体发展观,强调体育自主教学个性观是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自主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姚晓东.自主学习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 肖川.论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深化[J].江西教育科研,1999(1).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