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寓言诗学的元范例——《周易》与《文心雕龙》关系另解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是《文心雕龙》寓言诗学的逻辑起点和元范例。《周易》最突出的寓言文本特征是“隐”,所“隐”者为“精义”,所以“隐”者为“四象”;刘勰欣赏由这一表意方式所形成的辞近旨远、精义深隐的风格。《周易》和两汉易学的寓言式思维方式还体现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篇目结构上,刘勰希望通过对“大易之数”的认同与仿效使《文心雕龙》与《周易》一样成为天道与神理的寓言。“道”与“神理”等终极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意义并非实质性的,而是功能性的,即让河图、洛书、易象等符号与数字有所寓意。
其他文献
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国家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使风险投资活动与国家创新目标、创
志愿协议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在由环境管理向其它领域扩展.本文试图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引入我国的科技管理之中,实施科技志愿协议.文章首先对科技志愿协议进行了界定,然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政治课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阵地。但是,把政治课教学单纯地当做理论“灌输”,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引发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
20世纪20年代在胶济铁路沿线逐渐形成了以潍县为中心的山东烤烟种植、收购、加工区,并通过胶济铁路和青岛港将烤烟运销至国内外终点市场。英美烟公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五四新文学打破了"家国同构"的传统,而战时中国文学开始的"家国同构"的重建是一种复杂的历史存在,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异."家国同构"的传统既在民族命运和无产阶级政治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