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常孩子们读语文书、课外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孩子们写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倾吐积累的过程。可见,阅读——积累——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阅读是积累的基础,积累是作文的前提,阅读是作文最基础的环节。也就是说,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积累。所以,积累是阅读和作文之间的连接点。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语言库存,是衡量其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语言贫乏,表达自然困难。那么我们应怎样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优美词句积累法
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情并茂的范文,可运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优美词句,在阅读中领悟,在训练中积累。
(一)语言扩展法
即设计一定的句式,让学生以课文的语言材料为依托,增补句子的成分,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内涵更为丰富。通过读文、填空,学生领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语言基础。
为了让学生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还可以在阅读中运用填充法指导学生积累词语。例如读了《秋天的雨》后,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那些恰当、优美的修饰、限制语,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五彩缤纷)的菊花、(香香)的梨、(甜甜)的菠萝。”这个练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并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逆向思维能力,我把左边的词语擦去,再做以下练习,并要求学生不能用书上的词语:“( )的银杏叶、( )的枫叶、( )的田野、( )的菊花、( )的梨、( )的菠萝。”通过这一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使学生学会了巩固和灵活运用词语。
这样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丰满文章的内容。
(二)语言重组法
即回忆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对其内化与重组,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达。如记叙描写天空的一段话,先让学生很快地在脑子里搜索课本中有关描写天空的一句或一段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进行重组后就会呈现许多优美句子,不但句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二、情感积累法
情感是伴隨认识的心理体验,是写作的巨大动力。情感也需要积累。当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会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欲望。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帮助学生积累情感。
(一)抓重点词语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言则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我让学生抓住“细腻而柔软”这个词语,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抓“新鲜红嫩”这个词语,体会杨梅果肉的可爱;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进一步领悟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二)抓修辞手法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贪婪”“吮吸”写出了雨雾中杨梅树像吮吸乳汁的“小宝宝”那样可爱,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
(三)抓感情朗读
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情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将内化的情感外显的过程。在学生理解全文之后,我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升华认识。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了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写作知识积累法
如果积累了一定数量优美的词句,学到了一些倾吐情感的方法,而没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也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使其把积累和运用接通,学习文章的选材、结构、谋篇布局和组织材料。那么怎样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
(一)摘抄积累法
平时,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把佳词美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二)背诵记忆法
光抄不记是达不到目的的。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他们的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特别是一些歇后语、名言警句,不但能使文章增色,还能提升文章的内涵、思想、品味。
(三)应用积累法
光积累,不应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因此,每次作文,都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词语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凡恰当运用了的学生,我就给他另外加分,以示奖励。对于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或进步大的作文,我还把它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学生主动、积极地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就能较大程度地丰富自己的语言。
通过习作练笔,不仅巩固了学生积累的语言,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积累、作文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一、优美词句积累法
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情并茂的范文,可运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优美词句,在阅读中领悟,在训练中积累。
(一)语言扩展法
即设计一定的句式,让学生以课文的语言材料为依托,增补句子的成分,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内涵更为丰富。通过读文、填空,学生领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语言基础。
为了让学生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还可以在阅读中运用填充法指导学生积累词语。例如读了《秋天的雨》后,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那些恰当、优美的修饰、限制语,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五彩缤纷)的菊花、(香香)的梨、(甜甜)的菠萝。”这个练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并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逆向思维能力,我把左边的词语擦去,再做以下练习,并要求学生不能用书上的词语:“( )的银杏叶、( )的枫叶、( )的田野、( )的菊花、( )的梨、( )的菠萝。”通过这一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使学生学会了巩固和灵活运用词语。
这样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丰满文章的内容。
(二)语言重组法
即回忆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对其内化与重组,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达。如记叙描写天空的一段话,先让学生很快地在脑子里搜索课本中有关描写天空的一句或一段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进行重组后就会呈现许多优美句子,不但句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二、情感积累法
情感是伴隨认识的心理体验,是写作的巨大动力。情感也需要积累。当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会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欲望。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帮助学生积累情感。
(一)抓重点词语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言则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我让学生抓住“细腻而柔软”这个词语,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抓“新鲜红嫩”这个词语,体会杨梅果肉的可爱;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进一步领悟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二)抓修辞手法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贪婪”“吮吸”写出了雨雾中杨梅树像吮吸乳汁的“小宝宝”那样可爱,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
(三)抓感情朗读
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情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将内化的情感外显的过程。在学生理解全文之后,我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升华认识。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了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写作知识积累法
如果积累了一定数量优美的词句,学到了一些倾吐情感的方法,而没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也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使其把积累和运用接通,学习文章的选材、结构、谋篇布局和组织材料。那么怎样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
(一)摘抄积累法
平时,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把佳词美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二)背诵记忆法
光抄不记是达不到目的的。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他们的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特别是一些歇后语、名言警句,不但能使文章增色,还能提升文章的内涵、思想、品味。
(三)应用积累法
光积累,不应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因此,每次作文,都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词语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凡恰当运用了的学生,我就给他另外加分,以示奖励。对于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或进步大的作文,我还把它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学生主动、积极地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就能较大程度地丰富自己的语言。
通过习作练笔,不仅巩固了学生积累的语言,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积累、作文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