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越来越成熟,已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感知转变。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对语文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们将仔细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阅读的学习,不仅是感受与体验,更有质疑与讨论。质疑,是思维发散的动力,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便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是人的天性,从孩童时期开始,人们就会在困惑的时候探索问题,也正是如此,人类社会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探究的源动力,便是问题。许多教师在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对教学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备课就是做好充足的知识上的准备,其实不然,备课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备问题,思考究竟什么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是学生自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一篇课文或者阅读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以便学生能更加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在文章的关键部分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赤壁赋》一文中,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前为何在文章的开头大发悲音?再例如,在《雷雨》一文中,周朴园只想用金钱来偿还鲁侍萍这些年受的苦,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发自内心的吗?这样设置问题,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入思维的状态。通过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持不同观点的各方进行激烈的辩论,挖掘文章的不同层面,打开不同方向的视野。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联系比较,寻找异同点
  联系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學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智力、增益知识。特别是对高中语文来说,对比阅读更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办法。它的具体方法是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各自的内涵、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组织结构和人物特点等等方面的理解。在对文章进行比较时,可以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向进行。纵向比较是指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观点的变化。例,在《过秦论》和《六国论》两篇文章中,两篇文章的题材同为历史评论类散文,也都是在分析国家灭亡这一历史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虽然这两篇文章分析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但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首先,《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而《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惧秦而赂秦。这时就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为何同样是国家灭亡,得出的结论却大不相同。首先,我们要清楚国家的灭亡,绝不是单一的因素就能够决定的,而其中的某一原因被作者用文章表达出来,绝对是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过秦论》的作者贾谊生活在汉初,当时战争刚刚结束,广大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贾谊正是要通过这篇文章来劝谏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而《六国论》的作者苏洵是北宋时期的人物,当时契丹和西夏频繁骚扰北宋边界,而统治者却采取消极的求和政策。苏洵正是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提醒统治者不要重演六国悲剧。通过以上的问题及其分析,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得了解文章、学习知识,并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教师保持最佳状态
  其实,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哪一门学科掌握得好,往往是由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决定的。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修炼自己的素养,在开拓学生思维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民主,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地碰撞,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用高昂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状态被激发出来,思路会更加灵活,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把握课堂节奏,激起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也可以联系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记忆。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后会有更多好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李军军,江苏高淳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理念提出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并且,将其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还能够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教学中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一种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必要的作业也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学生对于作业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并不愿意做作业。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采用完全固定的形式,并不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及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做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期,思维发育还没成熟,小学生的赏析能力还有限,不能仅针对一个文本进行无参照性的艺术赏析,教师需要将其放入两个文本或多个文本当中,引导其针对体裁、题材、手法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获得所学文本关于体裁、题材、艺术手法的特点,从而进行准确的赏析。另一方面,对比阅读扩展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对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对比阅读教学。  一、进
期刊
有个秀才租赁和尚的房子读书,实际上是假借读书之名,终日游览罢了。一天,秀才忽然中午回房,招呼书童取书来。书童取来《左传》,秀才看了一眼,说:“低。”又取来《汉书》,秀才瞥了一眼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
【摘要】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课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现代传感技术及不确定度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及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 研究生课程 现代传感技术 不确定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01-02    1 引言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
阅读教学在规律上不单纯是学生循序渐进理解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众多个体生命修养身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阅读目标同情境进行统一,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产生阅读教学同身心灵魂相融合的效果,最终达到优化阅读理解的目标,而具体操作则需要在下述三个方面进行。  一、阅读目标的确定  首先,阅读目标的确认是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大阅读的环境下,我们应当认识到,阅读教学目标一方面固然在于学生知识面
期刊
就语文学科及其课程活动而言,如何寻求培养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之间的有机“链接点”呢?笔者认为,注重对基本策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素养以及促进其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本规则。  一、要善于在字词类教学中进行方法指导  古语云:“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字词类教学是贯穿始终并活跃其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向语文学习的良好
期刊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超人~等,举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事实上,陈茂榜的学
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日记是学生心灵的窗子,是学生“想说就说”的舞台。让学生通过经常的练笔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作文的写作仓库。但是由于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观察能力不够细致,对写作的兴趣还在培养中,如果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常常会苦于“无米下锅”,或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敷衍了事,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学生从起步阶段就讨厌习作,反而得不偿失。循环日记的训练方法在这个环境下应运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