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稳定性是抗体成药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探讨从单抗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胶体稳定性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曲妥珠、利妥昔及贝伐珠为例,从不同角度表征了这3种单抗的稳定性特点,展示了单抗分子稳定性评价的多种维度和思路.首先,通过检测蛋白内源性荧光(intrinsic fluorescence,IF)技术测得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对抗体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其次,采用静态光散射技术(static light
【机 构】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单克隆抗体产品室,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及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稳定性是抗体成药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探讨从单抗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胶体稳定性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曲妥珠、利妥昔及贝伐珠为例,从不同角度表征了这3种单抗的稳定性特点,展示了单抗分子稳定性评价的多种维度和思路.首先,通过检测蛋白内源性荧光(intrinsic fluorescence,IF)技术测得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对抗体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其次,采用静态光散射技术(stat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SLS)预测抗体的胶体稳定性.随后,采用等温稳定性试验(60℃,48 h)对样品的稳定性表现进行实时监测.最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DLS)从蛋白溶解状态下其自身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角度预测蛋白聚集倾向.结果 IF技术检测发现3种抗体分子第1个熔解温度Tm1均在65℃以上,说明其结构均较稳定.SLS检测显示曲妥珠胶体稳定性最好,升温至95 ℃未检测到明显的聚集信号,而利妥昔和贝伐珠则在70℃左右出现明显聚集.等温稳定性试验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DLS技术检测显示,曲妥珠的第二维里系数(B22)和扩散相互作用系数(KD)均为正值(3.19×10-3和65.46),预示长期胶体稳定性较好,利妥昔次之,而贝伐珠的B22和KD均为负值(-1.44×10-4和-6.46),提示蛋白分子间容易自缔合.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种技术、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单抗药物稳定性评价的内容、层次和深度,为抗体分子筛选、制剂配方优化、抗体分子与制剂配方间的不同组合,以及稳定性监测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主要活性成分PMB1和PMB2)的血药浓度,结合其全血稳定性研究制定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到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腈(含甲酸6.67%)蛋白沉淀,取上清加水稀释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18(2.1 mm×100 mm,3μm,岛津公司);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 min-1,柱温40℃;分别考察全血/血浆中P
目的 研究山茱萸果核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方法 采用DIAION HP20、Sephsdex-LH20、ODS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DPPH和ABTS法评价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从山茱萸果核体积分数70%丙酮提取物中,共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特里马素Ⅰ(1)、1,2,3-三-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4,6-三-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
目的 研究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透皮贴剂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相关规定,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 根据美国FDA 2018年4月发布的部分透皮贴剂目录,结合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进行分析,从具体研究类型入手,着重对部分品种从试验设计、试验方案、受试者选择及纳入与排除标准、检测物质、生物等效性豁免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结果 与常规剂型相比,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规定透皮贴剂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除了开展以药动学为终点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