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知识、信念及行为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3月在本院心内科行PCI的患者200例,按其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排除心理精神障碍、不能在本院复诊及死亡病例。对干预组实施以医院(住院期间)+家庭为中心(出院后)的自我管理项目,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定期电话指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预试验的《PCI患者自我管理项目手册》并确定的10个自我管理知识模块。评估工具采用①自行设计并经过预试验的一般情况问卷和《PCI患者健康知识问卷》;②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③冠心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CSMS)量表;④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医护患及家属共同参与下制定康复计划。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于患者入院后、术前中后、出院前及出院后,对试验组实施论证后的康复计划和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主办的"心行动"——心脏支架手术康复知识讲座,住院期间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出院后1~3月每月第四周集体培训1次,由专家授课答疑,患者及家属现身经验分享,同时于每周一~周五9:00~17:00开通免费教育咨询热线等。对照组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教育及评估,定期电话随访指导,开通教育咨询热线。与试验组同期进行效果评价。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自我管理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健康知识得分、自我效能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心功能评分及戒烟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检测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资料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管理项目可提高PCI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对预后管理的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症状和心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