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让数学阅读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阅读成为实现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现状意义策略途径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如下能力:①语言理解能力;②语言转换能力;③语言表述能力;④概括联想能力;⑤有效猜测能力;⑥直觉创新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1、教师。
大部分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掌握先进的阅读手段(登陆相关数学网站等);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只零星地读过课改方面的文章;上课时要求学生关上书本,一心听讲;没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更没有引导学生将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论文;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理论及指导。
2、学生。
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拿到数学题后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依样画葫芦式的解题;自认为对解决实际问题头疼,因为题目中的众多条件难以进行正确理解;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在听课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解题练习;极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课后记数学日记的习惯。3、课堂。当下的数学课堂,点击声多了,读书声少了,教师成了课件的操纵者,孩子成了课件的欣赏者,甚至读题都成了课件或教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此不剥夺了孩子的读题权、思考权了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众所周知,如今学生的读题能力都有所下降,把“75”看成“57”,把“多”看成“少”,把“...”看成“...”已不足为奇。很多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数学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其实,让学生亲身读题不仅能让他们读懂题意,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何乐而不为!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目标
通过数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以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让数学阅读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阅读成为实现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三.“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项在县直初中各年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目前已成为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解题练习。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但在课改的今天,不少数学教师恐怕学生不会,一直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学生手里有课本却不让他们亲近和阅读课本,并且强制他们听讲,这真是强横至极。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所以,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四.“数学阅读”的策略
由于数学课本既是教本 也是学本,为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短时高效地完成课时内数学教学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将来走进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勇敢表达提出问题、主动想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最为薄弱的应用题,更应把数学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当成一个重要课题加以探索研究。
总之,只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培养能力入手,多给予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多给一些阅读时间,多给一些阅读的材料;学生就会改变只要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的观念,转而从培养自己的能力出发,培养自己的数学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普遍得到提高。
【关键词】现状意义策略途径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如下能力:①语言理解能力;②语言转换能力;③语言表述能力;④概括联想能力;⑤有效猜测能力;⑥直觉创新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1、教师。
大部分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掌握先进的阅读手段(登陆相关数学网站等);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只零星地读过课改方面的文章;上课时要求学生关上书本,一心听讲;没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更没有引导学生将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论文;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理论及指导。
2、学生。
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拿到数学题后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依样画葫芦式的解题;自认为对解决实际问题头疼,因为题目中的众多条件难以进行正确理解;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在听课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解题练习;极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课后记数学日记的习惯。3、课堂。当下的数学课堂,点击声多了,读书声少了,教师成了课件的操纵者,孩子成了课件的欣赏者,甚至读题都成了课件或教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此不剥夺了孩子的读题权、思考权了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众所周知,如今学生的读题能力都有所下降,把“75”看成“57”,把“多”看成“少”,把“...”看成“...”已不足为奇。很多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数学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其实,让学生亲身读题不仅能让他们读懂题意,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何乐而不为!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目标
通过数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以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让数学阅读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阅读成为实现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三.“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项在县直初中各年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目前已成为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解题练习。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但在课改的今天,不少数学教师恐怕学生不会,一直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学生手里有课本却不让他们亲近和阅读课本,并且强制他们听讲,这真是强横至极。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所以,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四.“数学阅读”的策略
由于数学课本既是教本 也是学本,为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短时高效地完成课时内数学教学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将来走进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勇敢表达提出问题、主动想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最为薄弱的应用题,更应把数学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当成一个重要课题加以探索研究。
总之,只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培养能力入手,多给予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多给一些阅读时间,多给一些阅读的材料;学生就会改变只要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的观念,转而从培养自己的能力出发,培养自己的数学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普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