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为“研究者”的教学尝试浅议

来源 :学术论文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构建"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冲击,从"教师--教材--学生"变成"学生--教材--老师"。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探索--小组研讨--结果表述--师生共评。
  1.基本框架
  创设情境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创设探索的情境,有两层含义。一是创设师生之间和谐的环境。最好的探索情境是民主的氛围和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新型关系。教师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学生只有在安全、自由、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创设认知需要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与冲突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人新的学习背景中,让孩子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结论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探索的意识。
  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这里的问题既可以是统领全篇的"大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小问题"。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激发学生思考。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质疑,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
  小组研讨是学生个体探究的延续。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开展小组研讨,不但能活跃"研究"氛围,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网",使研究信息大量、高频地在课堂中互动。学生在"研讨"中取长补短,在热烈的探究、争论、交流中显现灵感。这样,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发生碰撞,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结果表述这是探究活动的终结环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写、演、说、唱、画等)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充分显现出来。
  师生评价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全过程,既要评价"研究成果",又要关注"研究过程"。评价的方式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小组间的评价。师生评价能帮助学生总结研究中的成败得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操作要领
  保证时间既然是"研究"就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得有时间保证。具体说来,要力求做到三个保证:(1)保证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2)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3)保证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作为教师,不要太在乎课堂内讲了多少语文知识与学习方法,而要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哪些内容,形成了哪些能力。
  巧妙点拨为寻求"问题--研究"模式的高效运作,也须用控制论原理,对学生研究中呈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有的放矢的處理。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project)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project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
  (2)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
  ①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②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
  当然,学生自主探究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小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原汁原味的经历探索过程,突出一个"真"字。只要学生用心参与,允许学生什么也没研究出来,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儿童内在的"研究"需要,是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是他们独立地在课内外、校内外获取各种信息的实践,是他们和伙伴合作,与他人沟通的习惯,是他们朦胧的科学意识产生,是他们探究活动中的大胆设想、艰苦的研究、快乐的体验。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这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变“维持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如下几点:  一、创设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因为创新源于问题解决,不是教能得到的。教师就应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或独立或协作)的一系列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有关本科教学法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法在我国法理学教方法中仍应占基础位置; 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和借鉴辩论式
对于创新的价值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去怀疑,但是是否更加激烈的竞争状况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投入则引起了很多的争论,而本文试图从反垄断角度进行一下梳理。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为了满足用电需求,电网技术也不断升级换代。但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所面临的缝隙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
一、需求分析  (一)系统目标  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图书借阅模块。完成图书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出版社信息管理。  (二)系统功能需求  ·所有用户分为管理用户、读者用户。  ·用管理户分为图书管理用户、读者管理用户、借阅管理用户。  * 图书管理用户可以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图书信息和出版社信息。  * 读者管理用户可以录入、修改、删除、查询读者信息。
期刊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走在州府蒙自南湖畔,欧式风格的法式建筑与不远处的中式明清建筑成为吸引眼球的两大景观.蒙自县是云南省的南大门,一批批中外记者采访团、中外名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2012年开始,我省决
近年来,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所需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日益白热化,企业间的经济交往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赊销这种有效地竞争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