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想的学习成绩是班上最好的,许多时候,碰到特别难的题,全班就只有他能解得出来,因此,向他询问作业、借课堂笔记的同学很多。
可突然有一天,李想居然在班上明码标价做起“生意”来:询问作业5分钟收费2元,借一次课堂笔记1元,以此类推,零钱自备。大家傻眼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家以为他只是开玩笑,同学一场,教人解道题要收费,那还不得让人耻笑?有个女生拿着一道数学题去试探真假。没想到,李想先是看了看手表,再看了看题目,说:“5分钟搞定,请先交钱。”那女生把早已准备好的钱递了过去,李想毫不犹豫地就接过钱放进口袋,然后开始讲解题目。大家都愣住了,这李想在搞什么?还真的收钱呀。
原本挺大方、随和的李想,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不仅变成了“财迷”,还越来越吝啬,大家都在背地里骂他是“葛朗台”。
李想自己也应该知道吧,他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大家对他很不满,但他却振振有词:“我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李想收费归收费,讲题倒是很耐心,深入浅出,听的人很快就能理解;他的课堂笔记更是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虽然大家鄙视他的做法,但还是愿意光顾他的“生意”。
作为李想的好朋友,我理解不了他的行为。每当看到他孤单的背影,我心里就很为他难受。有一次课间休息,趁着周围没人,我好心问他:“李想,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用钱?我愿意帮你。”“没有呀!”他笑着说。“那你怎么教人解道题也要收钱呢?你不怕别人说你吗?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我疑惑地问。“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花精力、花时间帮别人,收点费用很正常呀!”他依旧一脸微笑。紧接着,他又说:“你遇到不懂的题时,就少去一次必胜客,来‘照顾照顾’我的‘生意’,大家都有好处,如何?”看着他一脸正经的表情,我觉得自己的好心被驴踢了,怒从心起,不由得忿忿地说:“你真是不可救药的‘葛朗台’!”
但李想一如既往,根本没有半点想要改变的意思,毫不在乎别人当面叫他“葛朗台”。
有一次自习课,我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想了半天都理不出头绪来,问了周围的同学,也没人会解。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照顾”李想的“生意”。
“先交钱吧!”李想笑容可掬地伸出手。我掏出10元钱,气乎乎地递给他。“有零钱吗?”他问。“没有!剩下的给你当小费。”我冷嘲热讽。“那好,我看你这段时间数学成绩都退步了,今天你就多问几题,我不能白收你的钱。”他说。我冷冷地瞪着他,看他很自然地把钱塞进口袋,还冲着我笑,心里气得直哆嗦:这家伙,脸皮还真是厚呀!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就像所有跟他做过“生意”的同学说的一样:李想很“敬业”,解题有一套,他的点拨,确实能让人豁然开朗。
李想的“生意”开展了将近一年,班上的同学虽然不欣赏他的做法,叫他“葛朗台”,但也渐渐习惯和接受了他的“可耻行为”。以前,大家总是把自己口袋里的零花钱花得精光,现在多少会留下一点备用,万一有难题需要请教李想,他可是不赊账的。
我一直很奇怪,老班为什么如此放任李想?对他的“敛财”行为,既不制止也不批评,难道就因为他是优等生?
如果不是学校组织捐款,特别是校领导亲自把大锦旗送到我们班来表扬大家,我想我们会一直误会李想。
那次捐款,李想自己捐了100元,又以班级的名义再向灾区捐出了1796.50元。他把钱交给学校的同时,还附上了一张明细表。
惊讶的我们后来是从老班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李想把那些教我们解题而收取的钱都攒了起来。那些所谓的“业务费”,他分文未动,一笔一笔很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老班说:“刚听说李想教人解题要收费这件事时,我确实是大吃一惊,想不明白他的意图。后来我找李想谈话,才知道他是看大家平时零用钱花得太凶了,于是想到这个法子,从大家的零花钱中‘抠’出一部分来,攒在一起……只是委屈了李想,一直被大家误会。我想替他向大家解释,他却要我为他守住这个秘密……”
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有人欢叫道:“‘葛朗台’原来不是‘守财奴’呀!”
“哈哈哈……”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可突然有一天,李想居然在班上明码标价做起“生意”来:询问作业5分钟收费2元,借一次课堂笔记1元,以此类推,零钱自备。大家傻眼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家以为他只是开玩笑,同学一场,教人解道题要收费,那还不得让人耻笑?有个女生拿着一道数学题去试探真假。没想到,李想先是看了看手表,再看了看题目,说:“5分钟搞定,请先交钱。”那女生把早已准备好的钱递了过去,李想毫不犹豫地就接过钱放进口袋,然后开始讲解题目。大家都愣住了,这李想在搞什么?还真的收钱呀。
原本挺大方、随和的李想,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不仅变成了“财迷”,还越来越吝啬,大家都在背地里骂他是“葛朗台”。
李想自己也应该知道吧,他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大家对他很不满,但他却振振有词:“我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李想收费归收费,讲题倒是很耐心,深入浅出,听的人很快就能理解;他的课堂笔记更是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虽然大家鄙视他的做法,但还是愿意光顾他的“生意”。
作为李想的好朋友,我理解不了他的行为。每当看到他孤单的背影,我心里就很为他难受。有一次课间休息,趁着周围没人,我好心问他:“李想,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用钱?我愿意帮你。”“没有呀!”他笑着说。“那你怎么教人解道题也要收钱呢?你不怕别人说你吗?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我疑惑地问。“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花精力、花时间帮别人,收点费用很正常呀!”他依旧一脸微笑。紧接着,他又说:“你遇到不懂的题时,就少去一次必胜客,来‘照顾照顾’我的‘生意’,大家都有好处,如何?”看着他一脸正经的表情,我觉得自己的好心被驴踢了,怒从心起,不由得忿忿地说:“你真是不可救药的‘葛朗台’!”
但李想一如既往,根本没有半点想要改变的意思,毫不在乎别人当面叫他“葛朗台”。
有一次自习课,我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想了半天都理不出头绪来,问了周围的同学,也没人会解。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照顾”李想的“生意”。
“先交钱吧!”李想笑容可掬地伸出手。我掏出10元钱,气乎乎地递给他。“有零钱吗?”他问。“没有!剩下的给你当小费。”我冷嘲热讽。“那好,我看你这段时间数学成绩都退步了,今天你就多问几题,我不能白收你的钱。”他说。我冷冷地瞪着他,看他很自然地把钱塞进口袋,还冲着我笑,心里气得直哆嗦:这家伙,脸皮还真是厚呀!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就像所有跟他做过“生意”的同学说的一样:李想很“敬业”,解题有一套,他的点拨,确实能让人豁然开朗。
李想的“生意”开展了将近一年,班上的同学虽然不欣赏他的做法,叫他“葛朗台”,但也渐渐习惯和接受了他的“可耻行为”。以前,大家总是把自己口袋里的零花钱花得精光,现在多少会留下一点备用,万一有难题需要请教李想,他可是不赊账的。
我一直很奇怪,老班为什么如此放任李想?对他的“敛财”行为,既不制止也不批评,难道就因为他是优等生?
如果不是学校组织捐款,特别是校领导亲自把大锦旗送到我们班来表扬大家,我想我们会一直误会李想。
那次捐款,李想自己捐了100元,又以班级的名义再向灾区捐出了1796.50元。他把钱交给学校的同时,还附上了一张明细表。
惊讶的我们后来是从老班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李想把那些教我们解题而收取的钱都攒了起来。那些所谓的“业务费”,他分文未动,一笔一笔很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老班说:“刚听说李想教人解题要收费这件事时,我确实是大吃一惊,想不明白他的意图。后来我找李想谈话,才知道他是看大家平时零用钱花得太凶了,于是想到这个法子,从大家的零花钱中‘抠’出一部分来,攒在一起……只是委屈了李想,一直被大家误会。我想替他向大家解释,他却要我为他守住这个秘密……”
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有人欢叫道:“‘葛朗台’原来不是‘守财奴’呀!”
“哈哈哈……”所有人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