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之间,备受关注的高考又尘埃落定。考后的考生们除了关注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外,报考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就成为另一个深受关注甚至让人焦虑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社会舆论与媒体有意或无意的鼓吹和诱导下,“上大学”的观念已逐渐为“上名牌大学”“上一类大学”所取代,考生们纷纷把目光锁定在“走进清华”“走进北大”甚至“走进哈佛”上。《哈佛女孩刘亦婷》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分热销的书,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的心态和现实。但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笔者发现,清华、北大、哈佛这些名校、一类大学,其实并不适合所有的考生,如果盲目追求所谓“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走进哈佛”,即便能够梦想成真,但之后的结果有可能并不美满。报考之际,光靠热情、憧憬是不够的,还须必要的理性和冷静。关注“大学后”,理智而充分地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条件和上了大学之后的发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这才是报考时最理性、最科学的方式和心态。
诚然,较之普通大学,名牌大学、一类大学无疑具有某些先发优势,能够考入名牌大学、一类大学,在当今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将会获得相对更多的机会。但是,相对于普通高校,这些大学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更激烈的竞争。如果报考时只偏执于它们表面的荣耀,而忽视了它们相对更高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即便能够考入梦想中的大学,但在激烈的竞争、沉重的压力下,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并最终有可能变得消极和沉沦。笔者就不止一次接触过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当年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备享了荣耀和期待。但是,上学伊始他们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人家已经能够进行电脑编程,自己却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人家早已能够熟练地与外教交流,而自己却只会“哑巴英语”……为了弥补自身只有应试能力强的“先天不足”,他们往往学得很疲惫、很艰苦,但还是有不少人只能很失败地毕了业。而与他们当年同时报考的另外一些同学,虽然没能“走进清华”“走进北大”,但在所谓的二类、三类高校里经过四年的历练和充电,纷纷顺利地考硕升研,走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这只是一些特例,但这些特例却昭示着一些深刻的共性,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如何最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才是报考之际最重要的原则和理性;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远比“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走进哈佛”更重要,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毕竟,“上大学”只是一时,“大学后”才关系到一世!报考之际,应少一份盲目,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虚荣,多一份真实。关注“大学后”,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这才能走出实实在在、顺顺利利的人生之路!——“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编辑 蓝 忆)
近几年来,在社会舆论与媒体有意或无意的鼓吹和诱导下,“上大学”的观念已逐渐为“上名牌大学”“上一类大学”所取代,考生们纷纷把目光锁定在“走进清华”“走进北大”甚至“走进哈佛”上。《哈佛女孩刘亦婷》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分热销的书,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的心态和现实。但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笔者发现,清华、北大、哈佛这些名校、一类大学,其实并不适合所有的考生,如果盲目追求所谓“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走进哈佛”,即便能够梦想成真,但之后的结果有可能并不美满。报考之际,光靠热情、憧憬是不够的,还须必要的理性和冷静。关注“大学后”,理智而充分地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条件和上了大学之后的发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这才是报考时最理性、最科学的方式和心态。
诚然,较之普通大学,名牌大学、一类大学无疑具有某些先发优势,能够考入名牌大学、一类大学,在当今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将会获得相对更多的机会。但是,相对于普通高校,这些大学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更激烈的竞争。如果报考时只偏执于它们表面的荣耀,而忽视了它们相对更高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即便能够考入梦想中的大学,但在激烈的竞争、沉重的压力下,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并最终有可能变得消极和沉沦。笔者就不止一次接触过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当年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备享了荣耀和期待。但是,上学伊始他们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人家已经能够进行电脑编程,自己却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人家早已能够熟练地与外教交流,而自己却只会“哑巴英语”……为了弥补自身只有应试能力强的“先天不足”,他们往往学得很疲惫、很艰苦,但还是有不少人只能很失败地毕了业。而与他们当年同时报考的另外一些同学,虽然没能“走进清华”“走进北大”,但在所谓的二类、三类高校里经过四年的历练和充电,纷纷顺利地考硕升研,走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这只是一些特例,但这些特例却昭示着一些深刻的共性,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如何最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才是报考之际最重要的原则和理性;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远比“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走进哈佛”更重要,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毕竟,“上大学”只是一时,“大学后”才关系到一世!报考之际,应少一份盲目,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虚荣,多一份真实。关注“大学后”,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这才能走出实实在在、顺顺利利的人生之路!——“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编辑 蓝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