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 理性相待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为人类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丰富我们的生活。然而虚拟终究是虚像,不能成为现实,更不能沉溺其中。安·兰德说:理性是不在任何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下的一种道德。面对虚拟现实,我们要保持理性,与它保持适当距离,生活在理性的穹顶之下!
  逸仙先生曾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坐在井底望天只会让你更落后于时代。拥抱这个新时代吧,正如《天堂电影院》中所说的: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是全世界。虚拟现实呈现的虽是幻影,但这将为人类社会打开全新的领域!《三体》中预言将出现虚拟现实的游戏,而不久前在日本举办的Animer Japan让这一预想成为现实!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生命需要尝鲜来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但是如果选择过分亲近虚拟带来的快乐,那么幻觉会替代视觉,所有的真实都将变成虚拟世界的代码。《菜根谭》曾言:“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花迎鸟笑……彼自尘苦其心尔。”理性会帮助我们留守心灵的纯净,保持内心世界的真实。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能让我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这个社会,让社会笼罩在理性的穹顶之下!虚拟能否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干净。顾城要让人活得干净,因为只有干净的心才能保持理性,才能穿梭于虚实之间而不被虚幻与泡沫缠缚了身心。
  而如何保持理性取决于我们自己。雨果曾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开我的未来,也不愿得有力者垂青。让我们打开未来的,是我们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以及时刻清澈的理性光辉。那些虚伪、虚荣,都是外表光鲜内心腐烂的苹果。对于这些,尽早远离且越远越好。新世界中少不了浮夸、名利与诱惑,而保持一颗理智的心,透视世界的真实与虚幻亦是我们的使命。一如那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束光,许就是穿梭于虚实之间,让你在迷茫中不至于走失的理性之光吧!
  虚拟现实设备会融入生活,但绝不可能代替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容混淆。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是在理性引导之下作出的抉择。虚实之间,以理相待,可以让科技弥补我们体验与感知的不足,亦可以让我们得到真实世界里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虚实之间,请以理相待!
  点 评
  文章在第一段提出观点,接着在第二段通过引用进入论证。论证时将“虚拟”这个新世界的出现放在时代潮流的背景下,指出拥抱新世界是大势所趋。接着进一步指出面对虚拟生活我们所应该有的态度——理性对待,同时也论述了为什么要理性对待的道理。全文边引边议,议论的推进明显,在不断推进的议论中,读者也可以感受到文中比较强烈的思辨色彩,这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得分:57分。
其他文献
人人心间都应有一块无瑕美玉,它常常散发出一种灵气,使人们的身心得以净化。这就是文学,而文学的最好载体便是名著。  曾有许多人解释过何谓文学的价值,比如铁凝说过,文学是灯,即便是如豆的灯光,也能照亮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  文学的价值无法估量,但拥有它却不是以腰缠万贯为前提。如你我这般普通学生,周末花些时间泡在图书馆里,便可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一番。再比如先前报道过的那个在街边看报读书的流浪汉,他也许身
“印象南塘”的建成也有段时日了,它是热闹的、繁华的。南塘,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模样。  小的时候,南塘没有这般“摩肩接踵”的各式店面,只有朴素的间间小矮房,朴实的人们,还有普通的生活。那个时候,到了夜晚,家家户户都睡得早,外面除了断续的束束微弱的路灯光,就是黑茫茫的一片。除了偶尔响起梦呓般的几声虫鸣,猫儿跑过草丛时枝叶颤抖的声音,以及不知谁家传来的沉重的鼻息,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仿若时间都静止在了这块土
踱步于盐官古镇的河边,望着被雨滴点缀得有些发亮的老树。相比于其他江南古镇,盐官宰相风情街似乎显得有些普通:石板路、古建筑民居、贯穿全城的河流。然而于我而言,它有种额外的意义——家。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盐官人,我却已将近四年没有好好走过这条曾经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有些记忆也已经淡忘了。那天,趁着天色还早,我兴致勃勃地走遍了整条不大的街——石板路两旁栽种着上了年纪的古树。路旁还有一家销售盆栽的老店,店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有这样一座小城,玲珑剔透,温柔婉约。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绵延的小桥流水,也有古色古香的樟木楼栈,有蜿蜒的青石板路,也有淳朴善良的古乡人民。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乍暖还寒时,春天已经伸出她细腻丰腴的手,水袖长挥了。柔暖的风矜持而温厚,乌镇的风,有着碧玉一般的质感。迎春花挤满了墙头,明黄一片,枝丫参差,和风习习。大叶海棠也开得
我的祖屋,是一座上了年纪的古宅。岁月在青石板上游走,刻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纹,像是旧时光景的再现。  记忆中的祖父,总是端一把摇椅,抱着我,懒懒地躺在阳光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或是为我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奇。尚不知事的我常愿意倚在他的怀里,安静且认真地听着,脑海中哪吒和孙悟空正酣战,翻云涌浪,浪花溅在我脸上,带来一丝丝清凉;柔软的云朵和美丽的仙子则在我梦里飞舞着,像极了祖父又香又甜的怀抱。于是记住了“
“同学们都说我是个爱书如命的书女,赠我‘小书虫’的雅号已有10年历史。你要问我的最爱:看书!最想要的礼物:新书!最想去的地方:书店!最想做的事:写作!”  赖桢,一个活泼灵动、阳光健康的女孩,现就读于我所任教的新昌中学高二文科重点班。记得在文学社成立大会上,首次社团干部进行自我介绍时,她就因为伶牙俐齿、说话如倒豆,而让我印象深刻。  国画,书法,钢琴……赖桢的兴趣很多:“我想,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
喜欢文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美国的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他的名气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短篇小说结尾处理上的创造性贡献: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这种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禁拍案称奇。  当然,这种手法别人也用,只是欧·亨利用得多,用得纯熟,用得巧妙,成为了他写作的一种特色。  这样的设计
秋意渐浓。每当这段洋溢着收获喜悦的金色时节飘然而至,渐寒的秋风已然携着有些哀伤的落叶,在那些残留着岁月斑驳印记的墓碑上流连、眷恋。陵园的空气里总有一种呜咽——脚下的泥土在缄默中包裹着一个又一个不愿被岁月拆封的记忆。谁又知道那一棵歪脖的松柏,沉默中有着怎样的悲凉?谁又知道那些裹挟着硝烟的子弹,最终烂在了哪片草地里?谁又知道那块坑洼的石板下面,埋葬的是怎样一颗曾经搏动的心?青山绿水,岁月如梭,有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