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各个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做为向信息社会提供实用性、操作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究如何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使其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能力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任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 Teaching
Wu Yalin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21117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expanded,community to higher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as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 provide practical,operational personnel colleges,expl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teaching to make it more adapt to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the ability to have a very important requirement.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Task of teaching;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Independent study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是还是仅仅满足于将一系列操作简单的在学生面前的展示。但是在学生就业时,就凸显出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及设备,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方法与培养对象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我们现在只是把“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方法,这就导致多数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会综合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因材施教”,没有考虑到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
二、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环节与内容的编排,建立较为完整、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考证促学”的教学观念,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认识
我们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学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工作和学习,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遇到与后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发挥辅助和主导作用。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教师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
四、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施的实训环节中,除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师团队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以探索的精神对待自己将要教授的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可展示给学生一片新天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且适时地对原有的培养过程作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明海,山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課程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6
[3]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吴亚林,讲师,毕业于南通大学信息工程系,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年,发表过多篇相关教学论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任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 Teaching
Wu Yalin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21117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expanded,community to higher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as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 provide practical,operational personnel colleges,expl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teaching to make it more adapt to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the ability to have a very important requirement.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Task of teaching;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Independent study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是还是仅仅满足于将一系列操作简单的在学生面前的展示。但是在学生就业时,就凸显出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及设备,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方法与培养对象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我们现在只是把“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方法,这就导致多数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会综合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因材施教”,没有考虑到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
二、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环节与内容的编排,建立较为完整、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考证促学”的教学观念,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认识
我们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学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工作和学习,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遇到与后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发挥辅助和主导作用。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教师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
四、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施的实训环节中,除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师团队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以探索的精神对待自己将要教授的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可展示给学生一片新天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且适时地对原有的培养过程作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明海,山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課程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6
[3]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吴亚林,讲师,毕业于南通大学信息工程系,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年,发表过多篇相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