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屏山将尔护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让一位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心甘情愿地步入婚姻的殿堂,究其原因,恐怕唯有“爱情”二字吧。
  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是画家、书法家,父亲是学者、诗人,陈衡哲注定不同寻常。4岁时,习诵诗书,“咏絮之才”初现;7岁时,她同中国女人传统的枷锁——缠足小战一场,获得全胜佳绩;十一、二岁的时候,梁启超、谭嗣同成了她的偶像;十三岁,不顾母亲劝阻,走上孤独的求学路;十七岁,与父亲对峙,坚定抗婚,从此立下“我永远不结婚”的誓言;二十四岁,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我国十位获奖学金赴美的第一批女留学生之一,“渴望自由,决心在知识界发展”,可以想见,在清末,这样一个大龄“剩女”的宣言该是多么惊世骇俗!
  然而,谁能料到呢?命运竟为他安排了任鸿隽,他不仅懂她、理解她,而且对这个“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女子表示,“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奉和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是的,他对她一见如故,不过此前,早已心仪很久。他们相识于留美期间,那时,他主编《留美学生季报》,有天,收到署名“莎菲”的投稿,一时惊为天人,那篇《来因女士传》“文词斐然,在国内已不数觏,求之国外女同学中尤为难得”。之后,俩人开始书信交流,在任鸿隽的邀请下,陈衡哲加入了中国科学社。
  一年后,在科学社的首次年会上,任鸿隽终于一睹芳容。眼前的陈衡哲,身材娇小,眉目清秀,虽然不施粉黛,亦无首饰加身,却别有一种迷人的风情,眉宇间的英气更令他怦然心动。留影时,他与她比肩而坐,定格在照片上的拘谨泄露了内心的秘密。
  分别之后,任鸿隽作诗称赞:“莫向湘沅觅彼偶,似此孤芳岂多有。”且“爱慕之情与日俱深”。然而,他这厢害着相思之苦,却无法向伊人表白,无奈,一腔相思只好对月遥寄:“不知近何事,明月殊恼人。安得驾蟾蜍,东西只转轮。”作为局外人,好友胡适看得清楚,戏谑地把此诗改为:“不知近何事,见月生烦恼。可惜此时情,那人不知道。”
  岂不知,陈衡哲对高大、深沉、儒雅的他,又如何没有感觉呢?半首残诗可见心迹:“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问你去年时,为何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
  就在任鸿隽把爱情的幸福快乐、甜蜜痛苦都栖息在陈衡哲的身上时,竟意外收到陈衡哲寄来的《风》《月》二首,从字面上看,虽然仅是歌咏自然风物,但任鸿隽还是激动不已,自古风月总关情,美丽的恋情像松鼠藏坚果一般,被任鸿隽隐匿在最安妥的树洞里。
  “清香合供《來因传》,新月重填百字词”,序幕徐徐拉开,自矜而又卓尔不群的陈衡哲恋爱了!爱情就是这样神奇而不可捉摸,它的力量不是谁能管束得了的,上一刻,她还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下一刻,却想把这个骄傲自豪的消息告诉全世界。在给三姐的家书中,陈衡哲这样说:“他对于我们的结婚有两个大愿望。其一是因为他对于旧家庭实在不满意,所以愿自己组织一个小家庭,俾种种梦想可以实现。其二是因为他深信我尚有一点文学的天才,欲为我预备一个清静安闲的小家庭,俾我得一心一意的去发达我的天才。”
  四年后,俩人双双回国,29岁的陈衡哲打破了自己不婚的誓言,在蔡元培和胡适的见证下,与33岁的任鸿隽订了终生之约。
  婚后,一对才子佳人倾心相随,任鸿隽致力于科学救国,陈衡哲则一心著书立说,代表作《西洋史》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连续再版,当时的青年学子,无不以求得一套《西洋史》为荣。同时,学者教授的爱情也并非常人眼中的呆板无趣,温暖的情味无处不在。在友人家做客时,面对旁人的赞美,她笑意盈盈地和身边温文尔雅的他交换一个眼色,他的嘴角便情不自禁地弯了起来,眼神里,含情脉脉。还有一次,夫妻俩像小儿女一样在家争闹,她瘦小的身躯撑成一个“大”字,两手两脚使劲张开,就那样挡在卧房门口,不让他进去,他连续几个“饿虎扑食”,想从一边攻进去,屡试屡败,她胜利了,得意地、淘气地笑,他输了,却也只呆呆地跟着笑,那神情,像个宽厚的兄长。
  人生路上,风雨雷电,寒霜雪雨,有时会在同一个时辰向你的头上倾倒下来,然而,只要爱人之间的感情在,坎坷和艰辛都会化作一种温暖的慰藉。任鸿隽在川大任校长时,陈衡哲随他一起赴任,其间,她连续发文抨击四川军阀和官僚的腐败,并对女学生“宁当英雄妾,不做庸人妻”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长篇通讯《川行琐记》更让四川当局又惊又惧,污蔑、谩骂、威胁、恫吓接踵而来,陈衡哲愤而离川,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北平。后来,不顾胡适力劝,任鸿隽坚持与妻子共进退,毅然辞去了川大校长的职务。
  在任鸿隽的呵护下,陈衡哲的成就更加卓越,受邀到西南联大作讲座,“盛名引来了大批听众,以致昆中北院那间大教室挤满了听众,座无虚席”,甚至,“清华北大的史学方面的教授,一个也不肯坐下,都站在台角边静听”,就连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时候都说:“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
  他没有食言,始终是一个屏风,为她遮风挡雨;她也没有辜负他的厚望,“一代才女”名扬天下。
  1961年,75岁的任鸿隽突发脑血栓去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知音和伴侣,几近双目失明的陈衡哲悲痛无比。停笔多年的她摸着纸写了数首哀词,其中一首《浪淘沙》催人泪下:“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人生事事足参商,愿作屏山将尔护,恣尔翱翔。山倒觉风强,柔刺刚伤;回黄转绿孰承当?猛忆深衷将护意,热泪盈眶。”次年7月,她又闭目写了数千字的悼念文——《任叔永不朽》,文中,她这样感慨:“这样的深契与成全,又岂是‘男子生儿愿为之有室’的那个平凡望愿所能了解的?”
  他走后,她过了十几年近乎隐居的生活,1976年1月7日,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名字,终于成为她双唇间最后的音乐。
  (编辑/杨逸 驾培生图)
其他文献
2009年12月,武汉火车站启用前,向社会发出招聘环卫工的通知。吸引了很多人报名,其中就有刚从江汉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的付莎莎。武汉火车站站前综合管理办事务中心副主任张凯扬是招聘负责人,在看了付莎莎的资料后禁不住问她:“你是大学生,又有优越的家境,为什么要来做薪水微薄的环卫工呢?”说话有点腼腆的付莎莎说:“其实很简单,我的家境是很富裕,但我不能无所事事,只有做点实在的事,才不辜负这个时代,再说火车站离
战国时,宋就在梁国一个边县当县令。有一天,负责治安的县尉气愤地报告说,楚国的士兵越界把辛苦种的瓜秧都弄死了,士兵们要求报复,也去把他们的瓜秧捣毁。  原来,这个县与楚国相邻,两国的边防士兵都种瓜,梁国人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费力去浇灌,结果可想而知。楚国县令发现了这个问题,将士兵们一顿责骂,楚国士兵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把怨气都发泄在梁国士兵身上,说要不是他们
有一次,人民委员会讨论关于彼得格勒的工业恢复计划。人民委员施略普尼柯夫做关于这一问题的报告。他用了许多美丽动听的词句,描绘了一幅十分诱人的前景。做完报告,颇有点喜形于色。列宁早已听出他的报告全是空话、大话。等报告一结束,就向报告人提出了几个问题。列宁说,他最感兴趣的是:目前在彼得格勒由哪一家工厂生产钉子?产量多少?纺织厂的原料和燃料还能保证用多少天?問题就这样简单,可报告人一下子给问住了。最后,只
陈道明拍戏有不少“怪癖”。怪僻之一是不脱戏服。一旦进入剧组,换上角色的衣服,陈道明就不会轻易脱下来。在《归来》的整个拍摄期,他一直穿着陆焉识的破棉袄,下了戏也不例外,回酒店时常常引来侧目。这个习惯并不是在拍《归来》时才养成的,从《康熙大帝》到《楚汉传奇》,无不如此。拍《楚汉传奇》是在冬天,陈道明就穿一条单裤,因为他觉得戏中的场景是在秋天,多穿一条裤子会影响视觉效果。就为这,拍完戏就得了重感冒。在片
女孩在高二时恋爱了,早恋的温度把她的心融化了,她迷失了方向,以为恋爱就是人生的全部。她和男孩双双相约,考同一所大学,可以在大学校园里继续他们的爱情。  可是等到估分出来以后,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男孩子的成绩差强人意,勉强只够上一所二流大学。而女孩的成绩还不错。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她作出了一个很出人意料的选择,为了能和男孩在一起,她决定放弃心仪的大学,而去报男孩的那所大学。  她的决定让父母大为恼火
2014年7月18日,17级的超强台风“威马逊”以65米每秒的速度登陆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16点,风雨中距离海边很近的南洋村已经变成汪洋。  在镇上做糕点的年轻人符传道立即打电话给家里的母亲:“现在村里的情况怎么样?”母亲格外焦急:“这次台风不寻常,大雨倾盆,狂风不止,海水猛烈地袭击村庄,村里的房子被水泡了,随时可能倒塌,人要赶紧转移,否则要出人命。”从母亲那知南洋村情况危急,符传道马上开着车,赶
早春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一组教父母使用微信的手绘图片,迅速被广大网友及草根人气微博转发,一时间成了网络热门话题。这组手绘的微信教程,画面简洁,标注清晰,言辞中满是对父母的爱,网友们纷纷点赞,称创作者有才、有爱,这一暖心之举,让天下父母的心里暖流涌动。  这组共8页的手绘微信教程出自80后的张明之手,他老家在山东,现在在北京一家美术教育机构工作。春节期间回山东老家,他特意给父母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在父亲住院的那段日子里,情绪变得难以控制。“不是说要尽孝吗,报答养父养母吗?现在需要你的时候到了,你有责任分担一部分啊。”当初,我是这样想的,我一边上学,一边尽孝,而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空前地近。  父亲是个不善言谈的人,这点从父亲脸上的笑容就可以洞察到,生命教会了我用感恩去激发感恩,这样感恩就会像奔腾的水一样永不枯竭。我在父亲的眼里也可以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也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日子过得很
心中有方向,所有的路都通向罗马  我的好友小钟被公司特派到英国伦敦学习,第一周。她就要参加好几场会议。因为怕迟到。她准备搭出租车去会场。  她一招手。一辆出租车就过来了,司机是一位非常有礼貌的小伙子。小钟坐好后,报了目的地,车子就稳稳当当地发动了。小钟临时想温习一下在会议上的发言,就从包里掏出笔记簿,准备默记几分钟。突然,她发现自己出发前看错了安排,她报给司机的是第二天会议的地点。她赶快说:“真对
张居正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他12岁即参加了荆州府的应试,考中秀才,并以立地交卷、文采横溢的文章,博得试官们的一致喝彩,从而声名大振。  他13岁到武昌参加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是时,正值湖广巡抚顾玉麟,来武汉巡游,陈束兴冲冲地把张居正的试卷拿给顾玉麟看,顾玉麟看后,也深深被张居正的文才折服,连连称赞是个人才。陈束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