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7日14:30,由省文联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省曲协协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三期在成都会客厅举行。主讲嘉宾叮当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主题为“四川谐剧创作表演中的情与趣”的精彩讲解。
讲坛现场人气爆满,厅内笑声不断,热闹非凡。现场近150名观众中,不仅有谐剧表演艺术家叮当的“粉丝”、叮当的弟子,以及众多谐剧艺术爱好者。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及著名谐剧演员、四川女谐传承人吴丹更是惊喜亮相现场,为其助阵。
主讲人叮当首先为现场观众讲解了“四川谐剧是什么”,然后他从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开始,为观众介绍了四川谐剧的发展历程,为本期讲坛内容的展开做了良好铺垫。他表示,以沈伐、包德宾、严西秀、凌宗魁、凃太中、张廷玉、李永玲等为代表的四川谐剧第二代艺术家们在四川谐剧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轻的谐剧演员们未来应该多向前辈学习和致敬。关于本期讲坛的主题“四川谐剧创作表演中的情与趣”,叮当这样认为:“情”是谐剧的根本,“趣”是延续的生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蕴藏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上。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舞台形象都必须富有激情,才能体现出人物的鲜活和作品的真实,不然表演就只是在“秀表情”而已。“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方言之趣,二是人物设置和情节上要有趣。
鉴于谐剧本身的艺术特性,叮当在讲解过程中将艺术理论与实际表演相结合,用作品来验证理论,让观众现场感受了谐剧艺术“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真正内涵。叮当生动有趣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观众们在幽默风趣的表演中接受了一场谐剧艺术的洗礼,获得了对四川谐剧的全新认识。讲坛内容上,叮当除了讲解谐剧艺术的“情”与“趣”外,还提到了“难”。他认为谐剧“难”在如何传承和弘扬,难在真情,难在包袱、人物的设置。如何才能将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设置得更合乎情理,更贴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是每一个谐剧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叮当说道,“未来我将会继续努力,让四川曲艺、四川谐剧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还要让大家看得到。努力把四川的曲艺推广出去,让大家在全国的舞台上看到更多四川的艺术人才和优秀作品,是我奋斗的目标。”
讲坛最后,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激动地说:“我听完讲坛后非常激动,感谢叮当在谐剧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与弘扬上做出的努力,他为广大曲艺人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希望他今后继续成长,收获更多可喜的成绩,不断努力成为真正的大家。”
讲坛结束后,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去。谈及听完讲坛后的感受,部分观众表示,“今天的讲坛不仅是一场‘明星见面会’,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文化盛宴。希望未来能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拉近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让艺术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可谈的生活常态。”
在讲坛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郝瑞宝的观众给《现代艺术》的小编发来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
“非常感谢《现代艺术》搭建的‘文艺讲坛’平台,让我有幸能参加叮当老师的讲座,听了之后我非常激动和欣慰。激动是因为我没想到四川有这么精彩的谐剧,有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有这样执着努力的演员。叮当在现场表演的谐剧《麻将人生》片段,生动、真实地将‘麻将人’在‘打麻将’时的表情、动作刻画出来,把整个故事风趣、诙谐、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完叮当的现场表演,我真正明白了谐剧‘一人独演,满台生辉’的含义。我不知道这部戏要花费叮当多少力气,多少心思,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表演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才能在感动观众的同时感动自己。叮当的表演非常生动,逼真地将身边小人物的平凡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整个讲坛过程中,叮当的讲解深入浅出,表演生动感人,无论是现代题材的《麻将人生》片段,还是历史题材的《川军张三娃》片段,蹙眉挑眉、举手抬足间,嬉笑怒骂皆是戏。通过这场讲坛,我真正地感受到了谐剧的巨大魅力。”
在郵件最后,郝瑞宝还表示,希望四川谐剧年轻的演员们能继承吸收前辈们优秀的艺术经验和表演技巧,同时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更好看的作品,用真情、幽默、诙谐、风趣的表演感动观众,让更多观众爱上看谐剧这朵“带刺的玫瑰”,从而把四川谐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它出现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
叮当接受《现代艺术》记者采访时表示,“当选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文联副主席后,我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既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平台,我就要更全心全意为曲艺事业服务,引导和团结业内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百姓服务,为人民服务。”“《现代艺术》举办的文艺讲坛是很有必要的,省文联通过《现代艺术》这个窗口来联系更多的曲艺爱好者和普通群众,让老百姓与艺术家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是接地气的实践作为。这样既能让大家感受到艺术家们真实的一面,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和艺术传播出去。既实现了服务百姓,又能美化生活。未来,《现代艺术》的文艺讲坛也可以尝试着走出去,走到其他城市去,让多种艺术门类一起同台演出,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艺术的熏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下来,“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将继续邀请省内、国内知名文艺家,每月举办一次,每期讲坛内容将在《现代艺术》杂志上倾情呈现,为年底推出“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特辑奠定基础!2018年《现代艺术》杂志社将策马扬鞭,奋勇向前,继续为推出优秀作品、推出优秀人才,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讲坛现场人气爆满,厅内笑声不断,热闹非凡。现场近150名观众中,不仅有谐剧表演艺术家叮当的“粉丝”、叮当的弟子,以及众多谐剧艺术爱好者。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及著名谐剧演员、四川女谐传承人吴丹更是惊喜亮相现场,为其助阵。
主讲人叮当首先为现场观众讲解了“四川谐剧是什么”,然后他从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开始,为观众介绍了四川谐剧的发展历程,为本期讲坛内容的展开做了良好铺垫。他表示,以沈伐、包德宾、严西秀、凌宗魁、凃太中、张廷玉、李永玲等为代表的四川谐剧第二代艺术家们在四川谐剧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轻的谐剧演员们未来应该多向前辈学习和致敬。关于本期讲坛的主题“四川谐剧创作表演中的情与趣”,叮当这样认为:“情”是谐剧的根本,“趣”是延续的生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蕴藏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上。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舞台形象都必须富有激情,才能体现出人物的鲜活和作品的真实,不然表演就只是在“秀表情”而已。“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方言之趣,二是人物设置和情节上要有趣。
鉴于谐剧本身的艺术特性,叮当在讲解过程中将艺术理论与实际表演相结合,用作品来验证理论,让观众现场感受了谐剧艺术“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真正内涵。叮当生动有趣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观众们在幽默风趣的表演中接受了一场谐剧艺术的洗礼,获得了对四川谐剧的全新认识。讲坛内容上,叮当除了讲解谐剧艺术的“情”与“趣”外,还提到了“难”。他认为谐剧“难”在如何传承和弘扬,难在真情,难在包袱、人物的设置。如何才能将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设置得更合乎情理,更贴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是每一个谐剧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叮当说道,“未来我将会继续努力,让四川曲艺、四川谐剧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还要让大家看得到。努力把四川的曲艺推广出去,让大家在全国的舞台上看到更多四川的艺术人才和优秀作品,是我奋斗的目标。”
讲坛最后,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激动地说:“我听完讲坛后非常激动,感谢叮当在谐剧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与弘扬上做出的努力,他为广大曲艺人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希望他今后继续成长,收获更多可喜的成绩,不断努力成为真正的大家。”
讲坛结束后,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去。谈及听完讲坛后的感受,部分观众表示,“今天的讲坛不仅是一场‘明星见面会’,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文化盛宴。希望未来能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拉近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让艺术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可谈的生活常态。”
在讲坛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郝瑞宝的观众给《现代艺术》的小编发来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
“非常感谢《现代艺术》搭建的‘文艺讲坛’平台,让我有幸能参加叮当老师的讲座,听了之后我非常激动和欣慰。激动是因为我没想到四川有这么精彩的谐剧,有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有这样执着努力的演员。叮当在现场表演的谐剧《麻将人生》片段,生动、真实地将‘麻将人’在‘打麻将’时的表情、动作刻画出来,把整个故事风趣、诙谐、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完叮当的现场表演,我真正明白了谐剧‘一人独演,满台生辉’的含义。我不知道这部戏要花费叮当多少力气,多少心思,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表演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才能在感动观众的同时感动自己。叮当的表演非常生动,逼真地将身边小人物的平凡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整个讲坛过程中,叮当的讲解深入浅出,表演生动感人,无论是现代题材的《麻将人生》片段,还是历史题材的《川军张三娃》片段,蹙眉挑眉、举手抬足间,嬉笑怒骂皆是戏。通过这场讲坛,我真正地感受到了谐剧的巨大魅力。”
在郵件最后,郝瑞宝还表示,希望四川谐剧年轻的演员们能继承吸收前辈们优秀的艺术经验和表演技巧,同时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更好看的作品,用真情、幽默、诙谐、风趣的表演感动观众,让更多观众爱上看谐剧这朵“带刺的玫瑰”,从而把四川谐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它出现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
叮当接受《现代艺术》记者采访时表示,“当选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文联副主席后,我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既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平台,我就要更全心全意为曲艺事业服务,引导和团结业内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百姓服务,为人民服务。”“《现代艺术》举办的文艺讲坛是很有必要的,省文联通过《现代艺术》这个窗口来联系更多的曲艺爱好者和普通群众,让老百姓与艺术家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是接地气的实践作为。这样既能让大家感受到艺术家们真实的一面,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和艺术传播出去。既实现了服务百姓,又能美化生活。未来,《现代艺术》的文艺讲坛也可以尝试着走出去,走到其他城市去,让多种艺术门类一起同台演出,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艺术的熏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下来,“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将继续邀请省内、国内知名文艺家,每月举办一次,每期讲坛内容将在《现代艺术》杂志上倾情呈现,为年底推出“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特辑奠定基础!2018年《现代艺术》杂志社将策马扬鞭,奋勇向前,继续为推出优秀作品、推出优秀人才,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