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三期开讲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7日14:30,由省文联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省曲协协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三期在成都会客厅举行。主讲嘉宾叮当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主题为“四川谐剧创作表演中的情与趣”的精彩讲解。
  讲坛现场人气爆满,厅内笑声不断,热闹非凡。现场近150名观众中,不仅有谐剧表演艺术家叮当的“粉丝”、叮当的弟子,以及众多谐剧艺术爱好者。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及著名谐剧演员、四川女谐传承人吴丹更是惊喜亮相现场,为其助阵。
  主讲人叮当首先为现场观众讲解了“四川谐剧是什么”,然后他从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开始,为观众介绍了四川谐剧的发展历程,为本期讲坛内容的展开做了良好铺垫。他表示,以沈伐、包德宾、严西秀、凌宗魁、凃太中、张廷玉、李永玲等为代表的四川谐剧第二代艺术家们在四川谐剧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轻的谐剧演员们未来应该多向前辈学习和致敬。关于本期讲坛的主题“四川谐剧创作表演中的情与趣”,叮当这样认为:“情”是谐剧的根本,“趣”是延续的生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蕴藏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上。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舞台形象都必须富有激情,才能体现出人物的鲜活和作品的真实,不然表演就只是在“秀表情”而已。“趣”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方言之趣,二是人物设置和情节上要有趣。
  鉴于谐剧本身的艺术特性,叮当在讲解过程中将艺术理论与实际表演相结合,用作品来验证理论,让观众现场感受了谐剧艺术“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真正内涵。叮当生动有趣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观众们在幽默风趣的表演中接受了一场谐剧艺术的洗礼,获得了对四川谐剧的全新认识。讲坛内容上,叮当除了讲解谐剧艺术的“情”与“趣”外,还提到了“难”。他认为谐剧“难”在如何传承和弘扬,难在真情,难在包袱、人物的设置。如何才能将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设置得更合乎情理,更贴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是每一个谐剧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叮当说道,“未来我将会继续努力,让四川曲艺、四川谐剧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还要让大家看得到。努力把四川的曲艺推广出去,让大家在全国的舞台上看到更多四川的艺术人才和优秀作品,是我奋斗的目标。”
  讲坛最后,著名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激动地说:“我听完讲坛后非常激动,感谢叮当在谐剧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与弘扬上做出的努力,他为广大曲艺人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希望他今后继续成长,收获更多可喜的成绩,不断努力成为真正的大家。”
  讲坛结束后,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去。谈及听完讲坛后的感受,部分观众表示,“今天的讲坛不仅是一场‘明星见面会’,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文化盛宴。希望未来能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拉近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让艺术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可谈的生活常态。”
  在讲坛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郝瑞宝的观众给《现代艺术》的小编发来邮件,他在邮件中表示:
  “非常感谢《现代艺术》搭建的‘文艺讲坛’平台,让我有幸能参加叮当老师的讲座,听了之后我非常激动和欣慰。激动是因为我没想到四川有这么精彩的谐剧,有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有这样执着努力的演员。叮当在现场表演的谐剧《麻将人生》片段,生动、真实地将‘麻将人’在‘打麻将’时的表情、动作刻画出来,把整个故事风趣、诙谐、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完叮当的现场表演,我真正明白了谐剧‘一人独演,满台生辉’的含义。我不知道这部戏要花费叮当多少力气,多少心思,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表演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才能在感动观众的同时感动自己。叮当的表演非常生动,逼真地将身边小人物的平凡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整个讲坛过程中,叮当的讲解深入浅出,表演生动感人,无论是现代题材的《麻将人生》片段,还是历史题材的《川军张三娃》片段,蹙眉挑眉、举手抬足间,嬉笑怒骂皆是戏。通过这场讲坛,我真正地感受到了谐剧的巨大魅力。”
  在郵件最后,郝瑞宝还表示,希望四川谐剧年轻的演员们能继承吸收前辈们优秀的艺术经验和表演技巧,同时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更好看的作品,用真情、幽默、诙谐、风趣的表演感动观众,让更多观众爱上看谐剧这朵“带刺的玫瑰”,从而把四川谐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它出现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
  叮当接受《现代艺术》记者采访时表示,“当选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文联副主席后,我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既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平台,我就要更全心全意为曲艺事业服务,引导和团结业内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百姓服务,为人民服务。”“《现代艺术》举办的文艺讲坛是很有必要的,省文联通过《现代艺术》这个窗口来联系更多的曲艺爱好者和普通群众,让老百姓与艺术家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是接地气的实践作为。这样既能让大家感受到艺术家们真实的一面,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和艺术传播出去。既实现了服务百姓,又能美化生活。未来,《现代艺术》的文艺讲坛也可以尝试着走出去,走到其他城市去,让多种艺术门类一起同台演出,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艺术的熏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下来,“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将继续邀请省内、国内知名文艺家,每月举办一次,每期讲坛内容将在《现代艺术》杂志上倾情呈现,为年底推出“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特辑奠定基础!2018年《现代艺术》杂志社将策马扬鞭,奋勇向前,继续为推出优秀作品、推出优秀人才,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要阶段,通过临摹把前人的经验学到手。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说:“临摹并非创作,但亦为创作之必经之路。我在学画时,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皋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草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所以注意者,临摹之后,不能如蚕之吐丝成茧,束缚自身。”可见临摹在研习山水画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不能作茧自缚,死搬硬套。  王旭自幼生活在重庆,巴山蜀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中市作家协会主席,民进巴中市委副主委。先后创作了200多个文艺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30多个,受到省政府、省政协表彰表扬。  推荐理由  2016年9月,创作的大型曲艺情景剧《望红台》在巴中首演;2017年9月,《望红台》选段《要得歌》进京参加“说
童年是丰富多彩的,童年的回忆更像是生命中璀璨的珍珠,散发着光芒,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其中有一件趣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記得自己小时候特别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我们家都会上演“拔河”大赛。我撅着屁股,哭着闹着说:“我不要去,我不要去上幼儿园!”妈妈好言相劝总是徒劳无功,就使劲拉着我的手。我只好用另一只手抱着桌子腿,抗争到底……  有一天,妈妈不再催我上学,拿来一本日历笑眯眯地对我说:“在
主管、主办单位:自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刘建勇  LIUJIANYONG  《蜀南文学》主编。1967年3月生,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自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2 001年被命名为“自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多项成果荣获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寄语  《蜀南文学》主编。1967年3月生,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自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袁泽兵   1968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四川巴蜀书画院画家。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国画百人佳作集》》《四川省诗书画院十周年纪念》《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集》等专著,出版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系列.袁泽兵专辑》《青山意不尽.袁泽兵山水画集》《湖光山色.山水绘画教程》《山水小品画法》等专辑。   “
程明刚  祖籍乐山井研。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院篆刻家,四川现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大学书法教育基地客座教授,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篆刻家,《西部陶艺》杂志编委,宝墩印社理事,开明印社、西蜀印社会员,現师从于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郭强先生。  篆刻作品曾被《中国篆刻杂志》《书法报》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专题报道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文学杂志社  罗伟章  LUO WEIZHANG  《四川文学》执行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大河之舞》《太阳底下》《声音史》《谁在敲门》等,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寂静史》《罗伟章中短篇小说》(5卷),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长篇非虚构《凉山叙事》。部分作品被译为英、韩、蒙等文字。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寄
一纸清鸢,提笔落墨,书一世真情。一刹流年,花甲前后览厚积薄发。不忘初心,笔耕不止,观其挥毫情真,落字成暖。  走近胡真来先生的花鸟画,犹如置身于一片野芳幽谷之中,那熟悉的一花一鸟不经意间就栖息到了满布尘埃的心灵上,使得人心豁然开朗,纯净无比。在胡真来先生的花鸟作品中,我们窥见的不仅仅只是现实生活的一角,也不只是当时内心的写照,更多的是他把对万物和生活哲学的领悟融汇其中,让人生禅意自然的流露。正是这
“气”的生成与创造,是诸多复杂的原因和层次构建而成,历代优秀、经典的作品,无不是作品意境内核的审美释放和艺术家的精神贯通,从而成为后世学习的程式与范本。因而,以“气”为根,以“气”为本,以“气”为核,是艺术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创作中具有独特审美与价值的内涵与标准,是为本质与核心表现所在。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对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山水画创作的核心价
主办单位: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赵安如  ZHAO ANRU  《成都文藝》执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培训中心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副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法定代表人),成都大学、市委党校等高校书法客座教授。书法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李白纪念馆、美国驻成都领使馆、英国国会上议院和成都市档案馆、成都方志馆、杜甫草堂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