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血症对病毒性肝炎血清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血浆内毒素(LPS)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结果:血清胆红素升高组内毒素检出率及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胆红素及内毒素结合共同评估,可有效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清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69-02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经肝脏枯否氏细胞清除。当肝功能严重损害尤其是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时,对内毒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可导致内毒素血症,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用鲎试剂检测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52.5mmol/L,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6岁;观察组52例患者血清胆红素≥52.5mmol/L,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8岁。
  1.2检测方法 采用鲎变型细胞溶解物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剂),鲎试剂Ι试剂盒由深圳市医学化学所提供。清晨空腹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ml置于无热原肝素抗凝管待测;吸取样品0.1ml与鲎试剂0.05ml轻轻摇匀,置于37?C水浴25min,再加入鲎三肽0.05ml,置于37?C水浴3min,随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0.5ml氨基磺氨酸0.5ml,萘乙二胺0.5ml混匀,与波长545nm比色读数。
  内毒素血症判断标准 阳性标准≥50ng/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内毒素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正常情況下,入侵到内脏和体循环的细菌或细菌产物包括内毒素可被肝脏的网状内皮吞噬系统(RES)所破坏,健康人体循环中检测不到或仅有极低水平的内毒素。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者由于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致肠腔内胆盐减少,对肠腔内内毒素破坏降低,进而加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RES功能下降,肝脏清除能力受损,使得细菌或细菌产物更易到达外周循环,造成血浆内毒素增高。而内毒素刺激机体分泌以TNF-α为核心的多种炎症介质,促进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诱导肝细胞凋亡,参与炎症级联反应,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是慢性肝炎重症化的重要因素。两者互为因果,加重肝脏损害。临床上将两者结合共同评估预测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患者重症化,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 唐虹,刘群,孙国德.内毒素与内毒素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2):109-110.
  [3] 汪承柏.重视慢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4)193-4.
其他文献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链接;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00-01    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地医疗中心1989年推出无缝医疗机构管理理念以来,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部分医疗组织中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初步实践,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过去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存在严重“断链”现象,未来急救模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