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如何优化教学内容设置、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绘图、读图技能,提高制图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工程制图;少学时;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然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研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少课时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是针对电子、电气、通信、工业管理等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专业图等内容。
1.1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热情不高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因此作为工科学生必修课。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分析原因:一方面许多学生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感到工程制图难学,需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有时还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由此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1.2部分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程制图》的课程时数不断减少,已由原有的60-80学时减少到30-40学时,然而对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因此降低,教学内容也没有减少。
由于课时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侧重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全面性没有系统的了解。在课时配置上,侧重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较少。从课程教学内容看部分学时内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在如此背景下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只能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无法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结果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
2.少课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措施
2.1 精简教学内容
2.1.1明晰培养规格,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取舍
对于工程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要优化工程制图课程中理论性过强、过难过深、学生普遍反应不易理解的内容,对教材作出适当的取舍,将各部分内容进行更加合理的整合。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不显得庞杂零乱。就《工程制图》的基本要求而言,学生具备专业图纸的绘制和读图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教学内容包括了制图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专业图样的绘制、计算机CAD绘图四个部分。
制图的基本知识多是绘图的基础,只需一节课的授课即可。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是教学重点内容是绘图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详细讲解三视图的形成以及基本原理。对点、线、面的投影特性进行略讲,但是不能不讲,因为它是立体投影的基础,特别是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内容的基础。专业图样的绘制内容是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此部分内容可根据课时量适当删减,不宜追求难度,以满足专业图样的识读为准。计算机CAD绘图一般采用AutoCAD软件作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AutoCAD 绘制图形、文本输入、尺寸标注等,其它内容少讲或不讲。此部分内容也可根据课时量删除不讲。
2.1.2 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由于高职学生掌握基础层次参差不齐,在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解问题的能力差别也很明显,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环境或实物,反复观察,仔细揣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将基础夯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中完成时,才是符合学习者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
2.2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
2.2.1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如动画和视频录像,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绘图知识和读图技能与实际应用有序、灵活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制图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2.2.2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反映和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特别是习题课更应该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对少课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
3.1增加课堂训练力度,合理确定作业难度和数量
每节课都有若干知识点,教师必须精讲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多挤出时间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习题布置要合理,有针对性,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徒手草图的训练、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应再过分强调尺规绘图。但是读图和绘图能力的要求应加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调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应选择徒手草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途径,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绘图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更趋完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4.改革考核方法
4.1 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制图考核方式很多,有闭卷、开卷和半开卷考试;有笔试和口试等。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提问以及考勤等相结合的方式。
4.2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1)尺规作图及完成质量30%;(2)提问及考勤:20%;(3)期末考试成绩:50%。
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绘图、读图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5.结论
总之,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57- 161.
作者简介:
陈淑玲(1970-),浙江诸暨,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图学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工程制图;少学时;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然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研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少课时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是针对电子、电气、通信、工业管理等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专业图等内容。
1.1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热情不高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因此作为工科学生必修课。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分析原因:一方面许多学生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感到工程制图难学,需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有时还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由此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1.2部分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程制图》的课程时数不断减少,已由原有的60-80学时减少到30-40学时,然而对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因此降低,教学内容也没有减少。
由于课时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侧重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全面性没有系统的了解。在课时配置上,侧重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较少。从课程教学内容看部分学时内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在如此背景下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只能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无法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时间。结果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
2.少课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措施
2.1 精简教学内容
2.1.1明晰培养规格,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取舍
对于工程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要优化工程制图课程中理论性过强、过难过深、学生普遍反应不易理解的内容,对教材作出适当的取舍,将各部分内容进行更加合理的整合。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不显得庞杂零乱。就《工程制图》的基本要求而言,学生具备专业图纸的绘制和读图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教学内容包括了制图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专业图样的绘制、计算机CAD绘图四个部分。
制图的基本知识多是绘图的基础,只需一节课的授课即可。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是教学重点内容是绘图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详细讲解三视图的形成以及基本原理。对点、线、面的投影特性进行略讲,但是不能不讲,因为它是立体投影的基础,特别是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内容的基础。专业图样的绘制内容是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此部分内容可根据课时量适当删减,不宜追求难度,以满足专业图样的识读为准。计算机CAD绘图一般采用AutoCAD软件作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AutoCAD 绘制图形、文本输入、尺寸标注等,其它内容少讲或不讲。此部分内容也可根据课时量删除不讲。
2.1.2 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由于高职学生掌握基础层次参差不齐,在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解问题的能力差别也很明显,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循序渐进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环境或实物,反复观察,仔细揣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将基础夯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中完成时,才是符合学习者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
2.2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
2.2.1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如动画和视频录像,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绘图知识和读图技能与实际应用有序、灵活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制图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2.2.2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反映和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特别是习题课更应该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对少课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
3.1增加课堂训练力度,合理确定作业难度和数量
每节课都有若干知识点,教师必须精讲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多挤出时间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以便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习题布置要合理,有针对性,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徒手草图的训练、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应再过分强调尺规绘图。但是读图和绘图能力的要求应加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调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应选择徒手草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途径,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绘图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更趋完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4.改革考核方法
4.1 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制图考核方式很多,有闭卷、开卷和半开卷考试;有笔试和口试等。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提问以及考勤等相结合的方式。
4.2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1)尺规作图及完成质量30%;(2)提问及考勤:20%;(3)期末考试成绩:50%。
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绘图、读图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5.结论
总之,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57- 161.
作者简介:
陈淑玲(1970-),浙江诸暨,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图学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