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办公室业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毕业生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咨询量激增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开发一个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程序,现以该应用的设计与实现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便有关高校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管理
  当前各高校学生档案仍以纸质为主、电子为辅的手段进行管理,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毕业生档案经由学校寄出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需要咨询其档案的去向,而档案去向管理多依赖人工查询方式进行,主要由档案管理人员口头解答各类问题,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及毕业生来说都是耗时间耗精力的事情。因此,在新时代“互联网 ”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去管理毕业生档案的转递信息迫在眉睫。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毕业生约有4300人,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1名,学生助理2名,毕业生档案去向管理工作量大,依靠现有的人力难以实现高效管理。学校学工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程序,该应用可同时支持PC端及移动端访问,查询精确,传播途径多样,现就该应用的设计与实现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便有关高校工作人员参考。
  一、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需求
  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服务对象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到管理部门的需求,因此需满足以下两点:
  (一)毕业生查询的需求。毕业生最关心的即是档案是否转出、档案接收单位、接收地址、档案收件人信息及邮政编号等信息,毕业生的查询条件必须保证唯一性。
  (二)档案管理员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员需对档案去向转递信息进行收集、增加、修改、删除、更新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并能通过系统对档案转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毕业生自身查询需求以及档案管理员有序管理需求,将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再辅以微信公众号、QQ等宣传渠道,进而为毕业生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浏览功能,运用“互联网 ”思维实现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设计
  根据上述两类人员的需求,应用功能主要分为前台档案查询模块和后台档案管理模块。前台档案查询模块包括毕业生查询条件输入和档案转递信息展示,使用对象为毕业生。后台档案管理模块包括数据表管理、对档案转递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及统计等操作,使用对象为档案管理员。应用功能模块主要包含档案查询、档案管理及数据库设计三大模块。
  (一)档案查询设计。档案查询使用对象是学生,学生输入姓名和学号后即可查看自己的档案派遣信息,同时为了保证学生隐私及准确性,不支持模糊查询。
  (二)档案管理设计。档案管理主要是便于档案管理员进行有序管理,数据表管理即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和调整应用使用的数据表字段、格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操作。
  (三)數据库设计。根据需求,该应用涉及到的数据库表有学生信息表、档案转递数据表和日志表,其中学生信息表和档案转递数据表以学生学号为主键进行关联,日志表记录数据修改途径,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三、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实现
  (一)查询应用程序开发。根据应用的功能设计,开发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程序。考虑查询的便捷性,本应用采取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所有的业务逻辑及数据支持均在服务器中完成,用户无需安装其它客户端软件而随时随地访问。本应用档案查询界面使用html5 CSS3来撰写Web-based的应用程式,档案管理界面基于jsp servlet jdbc MySql模式进行开发。Html5提供了完善的实时通信支持,并且兼容性强,适用于网页端及移动端访问,开发及维护成本低,打开即可使用最新版本,免去更新升级过程。同时jsp页面中动态和静态的内容可以相互分离,实现界面与业务逻辑的分离,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学生信息及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均需录入到mysql数据库中储存,在录入的时候一定遵循数据的规范性。
  (二)查询应用的特点。该应用开发完成后具有如下特点:1.方便灵活,对客户端要求低,只要能够上网就能登录使用。2.传播途径广,H5页面可以通过QQ及微信平台进行大面积宣传,即用即丢,满足一次性查询需求。3.管理后台功能强大,易于进行扩充,维护方便。
  四、档案去向查询应用的效果
  我校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应用于2018年5月上线试运行,包含了2015届及以后的毕业生档案去向数据,可以满足1.3万多名毕业生自助查询自己档案的需求。往届毕业生只需要输入姓名及学号即可查到自己档案的去向,同时支持PC端及移动端的访问。
  该应用改变了传统电话咨询和实地查询信息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就业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毕业生中反响良好。
其他文献
“冯一平,高级记者,196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先后从事工农业、文教、时政和军事题材的报道,后专职体育报道。先后担任体育组组长、体育部业务指导、体育部副主任等职。  曾组织实施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赛事的报道。  曾参与和主持的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评比一等奖,优秀节目还送到近百个驻外使领馆宣传展播。  曾担任过中
【摘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传家宝和基本功。具有开发区特点的党政合一型办公室,承担着联系领导、协调部门、服务企业的重要职责。审视新时代具有开发区特点的党政综合型办公室具体工作,就是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主动对标对表“中办”标准,主动联系领导、协调部门、服务企业,着力综合服务,致力助企便民,从调查研究做起,努力锻造标准支部、一流部门、模范机关。  【关键词】办公室
不知从何时起,毫无征兆的皮疹、瘙痒、咳嗽、鼻涕、喷嚏甚至哮喘接踵而来……有些人是打出生起就受困于此,但越来越多的人却是在成年之后的某一天开始罹患上述症状,无论哪一种,都说明你可能已经是过敏体质。好好一个人,怎么就成了过敏体质了?一旦成了过敏体质还有办法调节吗?  过敏体质并非都来自遗传  什么是过敏体质?如果从免疫学角度来解释,过敏体质是指机体对外来人侵抗原产生一种异常的不恰当的免疫反应。所谓不恰
遷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利用新旧知识、技能、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利用迁移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从而实现对新知的掌握,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改进教学内容,拓宽迁移空间  科学素养的培养只依靠课堂上4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学科好玩又有趣的特点
实地考察是一个开阔学生见识的极好机会,但是交通会是一个问题——老师坐在第一排给司机指路,并且不断地提醒坐在后面的学生注意在车上保持安全行为。为了不再重复长时间坐大巴的不愉快经历,我们决定将二年级的实地考察地点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从学校出发,能步行到达的地方。  我们围绕当地的河流开发了一系列集科学、社会研究、数学和文学于一体的单元活动,并在收集学生有关河流问题的基础上开始本年度关于河流单元的学习。
儿童一出生,就在构建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和对外部世界的解释。有些概念或想法来源于儿童与自然现象的接触中,有一些则是从媒体、同伴或成人那里获得的。有些概念或想法可能符合科学事实,也有一些不符合科学事实。如果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错误的想法没有被发现和纠正,它们将会伴随着学生一起生长,将来就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更改,对以后的科学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对于
麦家登上央视《朗读者》的讲台,现场朗读了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一段父亲与叛逆少年之间相处的故事文/南山  在近现代文学领域,父亲写给子女的信件,有不少深入人心的案例,比如梁启超家信、傅雷家书。最近,又一位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动了众多人。这个人就是麦家。  身为华语“谍战文学之父”,麦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过一个个孤独而神秘的天才人物形象,带读者走进非一般的精神世界。现实生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发并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和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学习,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科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领他们主动思考。本文以三年级《鞋底的花纹》一课为例,谈如何用问题引领
随着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实践为主的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课更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何更好地将小学科学和STEM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基于此,本文将谈谈对《建高塔》一课开发的创新教具——“多功能斜面仪”。  设计初衷  1.提出问题  2018年执教《建高塔》一课时,我们对学生搭建的高塔进行稳定性测试时发现,一般的方法麻烦、不准确,且倾斜角不易连续
当医生是张永奎从小的志向。在张永奎小时候,家乡六横岛上有位有名的外科医生叫王岩,他抢救了很多病人,可以说,由于他的影响在张永奎心中种下了医生梦。加之他看到了海岛医疗条件差,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两方原因相结合,使张永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报考了浙江医科大学。  1976年毕业,张永奎被分配到了浙江舟山医院,斩钉截铁要当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当时的舟山医院医疗条件差,医护人员非常少,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