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结合术中超声引导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1例采用荧光染色结合超声引导下完成的腹腔镜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ICG荧光染色采用术前静脉注射和术中正染法。结果原发性肝癌36例。其中20例为肝内病灶,荧光染色不显影,在术中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结合术中超声引导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1例采用荧光染色结合超声引导下完成的腹腔镜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ICG荧光染色采用术前静脉注射和术中正染法。
结果原发性肝癌36例。其中20例为肝内病灶,荧光染色不显影,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消融;16例为包膜下病灶,荧光染色均显影,但15例肉眼不易分辨边界。转移性肝癌18例,病灶总数54枚,肝内及肝包膜下病灶荧光染色均未显影,包膜下病灶与周边染色肝组织对比明显。肝血管瘤27例,病灶均处于肝表面,荧光染色不显影,与周围染色肝组织对比明显。8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单枚肿瘤消融时间(8.5 ± 3.5)min,术中出血0~20 ml,术中皮下气肿2例,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出血0例,术后肾功能不全0例,术后胆漏、周边组织损伤0例。
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消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是安全有效的消融方式,结合荧光显像可更加清晰地分辨正常肝组织及肿瘤,并对肝血管瘤消融的即时评估有帮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施行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91例)和钬激光碎石治疗(95例)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资料。结果表明胆道镜液电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液电碎石术相比,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操作灵活、创伤小的优点,虽单次治疗费用较高,但其总治疗费用较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肝脏Ⅶ段的肿瘤切除术,因术中视野暴露困难等原因,临床上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1例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Ⅶ段(S7)切除手术流程。患者手术时间4.2 h,出血300 ml,肝门阻断4次,共62 min。术后病理显示为肝脏S7中分化肝细胞癌,大小1.5 cm×1 cm。患者术后随访至今(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当今肝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首选的综合治疗,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如肝肿瘤的定位、边界界定、是否存在转移灶等。而近年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吲哚菁绿显影引导的肝切除术是肝胆外科新的进展及热点。该技术使肝胆外科手术更便利及弥补了当前肝切除术中部分不足。为此,总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开展的吲哚菁绿显影引导的肝切除技术及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
肝脏Ⅷ段的肿瘤切除术,因术中视野暴露困难,手术设备难以到达及出血不易控制等原因,临床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一例肝脏Ⅷ段中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中超声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Ⅷ段切除手术流程。患者肿瘤体积34.9 ml,Ⅷ段体积206.6 ml,全肝体积1 035.6 ml。患者术后随访至今(4月余),未见肿瘤复发。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时间及剂量、肿瘤显影特点、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结果68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65例按预先计划实施ICG荧光腹腔镜肝脏手术。其中32例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施行的250例LP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0例患者(4.0%, 10/250)因各种并发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7例(其中2例合并胰瘘,1例合并胆胰瘘),胃肠吻合口输出袢穿孔1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胰腺炎1例。再次时间为首次手术后第1至82天。再手术
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要求在彻底去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肝脏的解剖和功能完整。作者认为,腹腔镜解剖性Ⅱ段(S2)肝切除适用于大通量中心的S2良性病变、肝功能不佳的S2肝细胞癌以及部分转移性肝癌。本文报道了1例S2肝内结石并肝脏萎缩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S2切除的手术流程。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导航工具,逐渐被更多的外科医生认可并接受。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确定断肝平面和肿瘤边界,同时在探查术中胆漏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是解剖性肝切除还是肝脏肿瘤的局部切除,都展示出很大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目前,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吲哚菁绿注射时机、吲哚菁绿在不同肝脏体
目的观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与传统经皮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PTOBF取石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PTOBF取石组)35例患者,对照组(传统PTCS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术前给药时机,以获得术中满意的荧光显影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60例肝脏肿瘤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情况,就显影效果进行简易分级,分析其ICG R15值和术前给药天数,观察患者在不同时间给药的术中荧光显像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59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术中荧光显影总体满意率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