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尔滨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已经把它作为当地的重点开发项目,单一的、传统的湿地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虚擬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为哈尔滨湿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论文主要提出了虚拟旅游在哈尔滨湿地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当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虚拟旅游;哈尔滨湿地;体验馆;宣传促销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时间、金钱等方面的因素致使许多旅游者不能到达所有的旅游地进行观光游览。[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旅游逐渐兴起,虚拟旅游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对旅游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的旅游地开始关注虚拟旅游,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景区的开发过程中来。哈尔滨近年来极大的关注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保护为前提,虚拟旅游的发展给哈尔滨湿地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虚拟旅游的概念
虚拟旅游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具体运用,它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虚拟旅游是指任何非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得旅游景点相关知识、信息的过程,这些非身临其境的方式可能是文字、图形、录像或其他方式。狭义的虚拟旅游源于虚拟现实,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使用者获得感性、理性的等多种有关旅游景点知识、信息的过程。[1]虚拟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它丰富了人们的旅游经历,但是不能完全取代现实旅游活动的开展,它为一些因个别条件无法进行旅游活动的人提供了便利。虚拟旅游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台式的,即各个景区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把一些景观用3D的手段体现出来,让人们有身历其境的感受,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另一种是营销式的,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把虚拟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制作一些软件之类的起到宣传的作用,为游客提供该景区的片段介绍、信息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2]
2.哈尔滨湿地的开发现状
哈尔滨境内的松花江,包括自上游双城市境内拉林河口至下游依兰县境内民主屯区段,由西向东缓缓流淌489km,江面开阔,水量充沛,形成哈尔滨城市中独特的水上风景线。哈尔滨湿地规划的重点区域为松花江上游哈尔滨市区与双城市交界至下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坝址段,全长大约120km的两岸江段以及两岸两侧约5km的范围。涉及4区1县,即道里区、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和宾县;包含47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规划面积2324km2。湿地原始辽阔、景色秀美,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也是哈尔滨市继冰雪之后最独特的旅游资源。已开发的主要湿地景区有太阳岛环岛湿地、白鱼泡湿地、伏尔加庄园阿什河湿地、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和哈尔滨到大顶子山沿江生态湿地。
哈尔滨湿地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开发利用,松花江边的太阳岛,及以冰雕冰灯为主的冰雪文化节是哈尔滨的主打旅游品牌,开发比较完善,政府的重视程度高,相对的松花江湿地的开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政府把冰雪资源作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政府逐渐把旅游发展的视野扩大,对湿地资源逐渐重视起来,提出了各种湿地旅游发展的政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生态战略目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哈尔滨市旅游部门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培育为前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构筑生态保护系统和旅游游览系统,打造松花江沿江战略产业带,拉动区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推动哈尔滨一江两岸繁荣发展。[3]
3.虚拟旅游在黑龙江湿地开发中的应用
旅游产品的种类多种多样,只有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虚拟旅游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市场,也为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虚拟旅游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信息传感设备开展的,投资不像现实旅游项目那么庞大,也不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在城市中的便利区域,人口密集区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虚拟旅游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中,虚拟旅游主要用在以下两方面:
3.1建立湿地体验馆
湿地中有许多的珍稀物种资源,这些资源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要分区进行,核心区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核心区是重点保护区域,里面都是一些珍稀物种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是难以恢复的。核心区的珍稀物种对人们有较大的吸引力,物以稀为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要满足游客对核心区的旅游欲望只有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卫星把核心区的资源景观拍摄下来传回地面,再利用3D技术让游客可以观赏到这些景观,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所以,在正常的开发区域内可以建立一些体验馆,把高科技的手段运用过来,运用电影的形式把这些影像资料展现在游客面前,清晰自然,为游客省去了许多的体力,但是也观赏到了一些保护区的景观,一举两得。例如,长影世纪城,它所在的区域不是优美的风景名胜区,它主要靠高科技的手段把电影的各方面技术展现在游客面前,3D技术让人们感受到巨大的视觉效果,即休闲娱乐、教育科研与一体,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这给哈尔滨湿地的虚拟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技术,通过虚拟旅游还可以把远古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行现代和远古的生态环境比较,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呼吁更多的人们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
3.2促销宣传
一个景区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宣传促销活动,景区可以制作一些宣传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即可以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又可以放在网络上起到宣传促销的作用。
游客外出旅游牵涉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大家在一个地区结束旅游活动之后都会倾向于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作为旅游的纪念或送与亲朋好友。景区的音像资料记录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尤其是3D技术制作的资料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观赏到当地的风光,不仅是视觉、听觉的感受,最主要的是人们可以融入其中,是旅游的最好纪念品,现在的电视大都具备3D的模式,人们不必担心技术,设备等问题。这些资料无形中也为当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把其中的片段放在景区的网站上供人们浏览,给人们提供最直观真实的信息资源,方便人们为旅行做出选择,选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致使旅游者不能提前试用旅游产品,旅游者得到的信息跟现实的旅游信息之间存在着偏差。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才能够解决,这种信息不能仅是简单的文字信息或图片信息,它必须是沉浸性、构想性、交互性的,即真实旅游的“再现”—虚拟旅游。潜在旅游者在虚拟旅游网站进行虚拟旅游,获得“旅游体验”,实现对旅游产品的“试用”。这为解决旅游产品“客货不可见面”的弊端开辟了思路。[2] 4.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4.1結合自身实际
虚拟旅游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哈尔滨湿地在进行虚拟旅游开发时要考虑到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发展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急于求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进行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应放在首位,做好宣传方面的技术工作。边旅游边开发,减轻景区的经济压力。
4.2分清主次
虚拟旅游是哈尔滨湿地的辅助旅游部分,不能不分主次,现实的湿地旅游还是该区发展的重点,不能退而求其次,那样是得不偿失的,失去了湿地旅游开发的初衷。虚拟旅游把现实的环境进行仿真处理,使人们可以在家就能观赏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的美景,不必经历长途的旅行,但是,现实旅游所经历的跋山涉水、长途旅行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丰富见闻、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等,更重要的是游客投身现实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旅游的乐趣,真正看到大自然的旺盛的生命力,能更接近自然,这些是虚拟旅游所没有的。[4]
4.3注意信息的选择保护和更新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丰富多样,不但可以方便虚拟旅游,同时也附带着其他的信息,虚拟信息量大,影响人们的选择。并且,网络信息的管理不严谨,许多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对人们产生影响。因此,在景区信息的管理上要严格的筛选,防止出现虚假信息对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虚拟旅游以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为载体,高新科技不断创新,它所涉及的信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发展,这是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景区为虚拟旅游制作的旅游信息,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发展,不能止步不前,这样会偏离发展虚拟旅游的初衷。
5.结论
虚拟旅游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丰富了旅游市场体系,使现实旅游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同时它又弥补了现实旅游的不足。对现实旅游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促销,并且使那些没有条件进行现实旅游的群体同样可以观赏到美景,享受旅游的乐趣。虚拟旅游利用其便利的网络条件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使旅游景区最大限度的采用先进的技术为游客提供更真实生动的视频信息,更好的宣传自身资源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且丰富了自身的旅游资源,把单一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虚拟旅游和现实旅游相结合,旅游效果更明显,游客的体验更丰富。哈尔滨湿地中虚拟旅游的开发利用为其景区的开发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景区的资源体系,必将为景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萍.虚拟旅游初探[J].新乡学院学报,2008,02(22):1.
[2]朱洪端.基于虚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应用[J].中国旅游报,2011,04(20):011.
[3]李文革,姜兆生.松江湿地旅游开发全景展望[J].哈尔滨日报,2010,11(17):009.
[4]裘伟廷.虚拟旅游的喜与忧[J].旅游科学,1999(03).
【关键词】虚拟旅游;哈尔滨湿地;体验馆;宣传促销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时间、金钱等方面的因素致使许多旅游者不能到达所有的旅游地进行观光游览。[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旅游逐渐兴起,虚拟旅游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对旅游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的旅游地开始关注虚拟旅游,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景区的开发过程中来。哈尔滨近年来极大的关注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保护为前提,虚拟旅游的发展给哈尔滨湿地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虚拟旅游的概念
虚拟旅游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具体运用,它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虚拟旅游是指任何非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得旅游景点相关知识、信息的过程,这些非身临其境的方式可能是文字、图形、录像或其他方式。狭义的虚拟旅游源于虚拟现实,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使用者获得感性、理性的等多种有关旅游景点知识、信息的过程。[1]虚拟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它丰富了人们的旅游经历,但是不能完全取代现实旅游活动的开展,它为一些因个别条件无法进行旅游活动的人提供了便利。虚拟旅游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台式的,即各个景区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把一些景观用3D的手段体现出来,让人们有身历其境的感受,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另一种是营销式的,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把虚拟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制作一些软件之类的起到宣传的作用,为游客提供该景区的片段介绍、信息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2]
2.哈尔滨湿地的开发现状
哈尔滨境内的松花江,包括自上游双城市境内拉林河口至下游依兰县境内民主屯区段,由西向东缓缓流淌489km,江面开阔,水量充沛,形成哈尔滨城市中独特的水上风景线。哈尔滨湿地规划的重点区域为松花江上游哈尔滨市区与双城市交界至下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坝址段,全长大约120km的两岸江段以及两岸两侧约5km的范围。涉及4区1县,即道里区、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和宾县;包含47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规划面积2324km2。湿地原始辽阔、景色秀美,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也是哈尔滨市继冰雪之后最独特的旅游资源。已开发的主要湿地景区有太阳岛环岛湿地、白鱼泡湿地、伏尔加庄园阿什河湿地、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和哈尔滨到大顶子山沿江生态湿地。
哈尔滨湿地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开发利用,松花江边的太阳岛,及以冰雕冰灯为主的冰雪文化节是哈尔滨的主打旅游品牌,开发比较完善,政府的重视程度高,相对的松花江湿地的开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政府把冰雪资源作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政府逐渐把旅游发展的视野扩大,对湿地资源逐渐重视起来,提出了各种湿地旅游发展的政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生态战略目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哈尔滨市旅游部门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培育为前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构筑生态保护系统和旅游游览系统,打造松花江沿江战略产业带,拉动区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推动哈尔滨一江两岸繁荣发展。[3]
3.虚拟旅游在黑龙江湿地开发中的应用
旅游产品的种类多种多样,只有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虚拟旅游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市场,也为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虚拟旅游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信息传感设备开展的,投资不像现实旅游项目那么庞大,也不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在城市中的便利区域,人口密集区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虚拟旅游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中,虚拟旅游主要用在以下两方面:
3.1建立湿地体验馆
湿地中有许多的珍稀物种资源,这些资源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要分区进行,核心区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核心区是重点保护区域,里面都是一些珍稀物种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是难以恢复的。核心区的珍稀物种对人们有较大的吸引力,物以稀为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要满足游客对核心区的旅游欲望只有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卫星把核心区的资源景观拍摄下来传回地面,再利用3D技术让游客可以观赏到这些景观,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所以,在正常的开发区域内可以建立一些体验馆,把高科技的手段运用过来,运用电影的形式把这些影像资料展现在游客面前,清晰自然,为游客省去了许多的体力,但是也观赏到了一些保护区的景观,一举两得。例如,长影世纪城,它所在的区域不是优美的风景名胜区,它主要靠高科技的手段把电影的各方面技术展现在游客面前,3D技术让人们感受到巨大的视觉效果,即休闲娱乐、教育科研与一体,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这给哈尔滨湿地的虚拟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和经验技术,通过虚拟旅游还可以把远古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行现代和远古的生态环境比较,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呼吁更多的人们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
3.2促销宣传
一个景区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宣传促销活动,景区可以制作一些宣传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即可以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又可以放在网络上起到宣传促销的作用。
游客外出旅游牵涉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大家在一个地区结束旅游活动之后都会倾向于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作为旅游的纪念或送与亲朋好友。景区的音像资料记录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尤其是3D技术制作的资料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观赏到当地的风光,不仅是视觉、听觉的感受,最主要的是人们可以融入其中,是旅游的最好纪念品,现在的电视大都具备3D的模式,人们不必担心技术,设备等问题。这些资料无形中也为当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把其中的片段放在景区的网站上供人们浏览,给人们提供最直观真实的信息资源,方便人们为旅行做出选择,选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致使旅游者不能提前试用旅游产品,旅游者得到的信息跟现实的旅游信息之间存在着偏差。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才能够解决,这种信息不能仅是简单的文字信息或图片信息,它必须是沉浸性、构想性、交互性的,即真实旅游的“再现”—虚拟旅游。潜在旅游者在虚拟旅游网站进行虚拟旅游,获得“旅游体验”,实现对旅游产品的“试用”。这为解决旅游产品“客货不可见面”的弊端开辟了思路。[2] 4.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4.1結合自身实际
虚拟旅游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哈尔滨湿地在进行虚拟旅游开发时要考虑到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发展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急于求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进行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应放在首位,做好宣传方面的技术工作。边旅游边开发,减轻景区的经济压力。
4.2分清主次
虚拟旅游是哈尔滨湿地的辅助旅游部分,不能不分主次,现实的湿地旅游还是该区发展的重点,不能退而求其次,那样是得不偿失的,失去了湿地旅游开发的初衷。虚拟旅游把现实的环境进行仿真处理,使人们可以在家就能观赏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的美景,不必经历长途的旅行,但是,现实旅游所经历的跋山涉水、长途旅行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丰富见闻、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等,更重要的是游客投身现实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旅游的乐趣,真正看到大自然的旺盛的生命力,能更接近自然,这些是虚拟旅游所没有的。[4]
4.3注意信息的选择保护和更新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丰富多样,不但可以方便虚拟旅游,同时也附带着其他的信息,虚拟信息量大,影响人们的选择。并且,网络信息的管理不严谨,许多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对人们产生影响。因此,在景区信息的管理上要严格的筛选,防止出现虚假信息对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虚拟旅游以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为载体,高新科技不断创新,它所涉及的信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发展,这是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景区为虚拟旅游制作的旅游信息,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发展,不能止步不前,这样会偏离发展虚拟旅游的初衷。
5.结论
虚拟旅游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丰富了旅游市场体系,使现实旅游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同时它又弥补了现实旅游的不足。对现实旅游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促销,并且使那些没有条件进行现实旅游的群体同样可以观赏到美景,享受旅游的乐趣。虚拟旅游利用其便利的网络条件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使旅游景区最大限度的采用先进的技术为游客提供更真实生动的视频信息,更好的宣传自身资源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且丰富了自身的旅游资源,把单一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虚拟旅游和现实旅游相结合,旅游效果更明显,游客的体验更丰富。哈尔滨湿地中虚拟旅游的开发利用为其景区的开发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景区的资源体系,必将为景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萍.虚拟旅游初探[J].新乡学院学报,2008,02(22):1.
[2]朱洪端.基于虚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应用[J].中国旅游报,2011,04(20):011.
[3]李文革,姜兆生.松江湿地旅游开发全景展望[J].哈尔滨日报,2010,11(17):009.
[4]裘伟廷.虚拟旅游的喜与忧[J].旅游科学,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