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脚掌落地”好,还是“脚跟落地”好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跑步简单易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之一。然而研究发现,跑步者中运动损伤发生率很高。因此,科学合理跑步,预防跑步损伤非常重要。
   近年来,跑步落地方式成为跑步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脚跟落地”方式最常见
   一般地说,生活中常见的跑步落地方式主要分为后足落地和前足落地。后足落地是指落地时足跟最先接触地面,是最常见的落地方式,有研究显示,超过85%的跑步者采取后足落地的跑步方式。前足落地是指脚落地时,前脚掌最先接触地面,约15%的跑步者主要使用前足落地的跑步方式。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每次跑步落地时,人体都会对地面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同时地面也会对人体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即地面反作用力。观察发现,每次跑步落地时,人体要承受相当于2~3倍体重的冲击力。在进行长距离跑步时,这种反复的冲击力会不断累积,极有可能导致下肢运动损伤。
   两种落地方式都不“完美”
   研究发现,后足落地很明显地存在两个冲击力的波峰(冲击力最强点)。第一个波峰出现在足跟与地面接触的瞬间,此时的冲击力主要来自跑步者足和小腿的重量。第二个波峰出现在落地过程的中间时刻,此时的冲击力主要来自跑步者全身的重量。显然,第二个波峰的“冲击力”要比第一个波峰大。当跑步者采用前足落地的方式时,后足落地时的第一个冲击力波峰不存在,而只存在落地过程中间时刻的冲击力波峰。
   有人认为,后足落地的第一个冲击力波峰是造成采用后足落地跑步者下肢出现更多过劳性损伤的重要因素,跑步者只要选择前足落地的方式,就可以有效避免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否真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少研究发现,当跑步者转为使用前足落地时,会出现足弓、跟腱及小腿后侧肌肉酸痛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运动损伤。
   首先,两种落地方式在总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上并无显著差异,跑步者受到的总冲击力并无不同。那么,为什么前足落地的沖击力会少一个波峰呢?关键在于不同落地方式吸收冲击力部位的差异。在接触地面时,采用前足落地方式的跑步者通过踝关节更大的跖屈,进而更多地动员足弓、跟腱和小腿后侧肌肉及软组织来帮助吸收这部分冲击力,因此冲击力只有一个波峰。而采用后足落地的跑步者在触地时,其踝关节背屈,无法更多地动员足弓、跟腱和小腿后侧肌肉及软组织,因此这部分冲击力更多由胫骨和膝关节直接吸收,骨和关节对冲击力的吸收没有肌肉、肌腱高效,因而多一个冲击力波峰。
   从生物力学角度上看,并不存在最佳的跑步落地方式。无论选择哪种跑步落地方式,都不会改变接触地面产生的总冲击力,而只是改变了下肢吸收冲击力的部位。采用前足落地可能增加跑步者发生踝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风险,采用后足落地可能增加跑步者发生胫骨应力性骨折及膝关节损伤的风险。
   增加肌肉力量更重要
   无论采用哪种落地方式,跑步者都需要增加下肢肌肉力量。良好的肌肉力量可以帮助关节缓冲、吸收跑步落地时的冲击力,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前足落地的跑步者,尤其要注意增强对足弓和小腿后侧肌肉力量的训练。采用后足落地的跑步者,尤其要注意对大腿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的训练。跑步者还需要在跑步后进行拉伸。研究发现,运动后肌纤维排列紊乱,跑步后拉伸肌肉可以有效促进肌纤维恢复原有的整齐排列,消除肌肉疲劳,加快肌肉恢复。
   科学跑步的7个要点
   正确的跑姿对预防相关运动损伤非常关键,也有利于将跑步运动坚持下去。
  1. 头部保持正直,不可左右摇摆,肩膀放松,挺胸收腹。
  2. 肘关节屈曲约90度,紧凑连贯地进行前后摆臂,避免手臂越过身体正中线。
  3. 保持骨盆稳定,避免骨盆上下摆动。
  4. 跑步时膝关节方向必须与脚尖方向相同,避免膝关节内扣。
  5. 跑步步频尽量控制在每分钟180~190步,落地时足尽量在重心的正下方,落地时要轻盈,避免过于沉重地落地。
  6. 身体适度前倾,利用重力产生加速,进而推动身体向前。
  7. 跑步要有计划,注意控制运动量,既要从跑步中获得健康与乐趣,又要注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张秋霞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运动康复系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秘书长,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康复评定与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与运动控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经常崴脚是一种“后遗症”   经常崴脚,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
患者故事之1:乙肝大三阳,不控制脂肪肝总不见疗效  患者王女士,48岁,体型偏胖,三年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有中度脂肪肝,进一步检查出乙肝大三阳,HBV DNA(乙肝病毒DNA)为1.44x108拷贝/毫升,ALT(丙氨酸转氨酶)为203单位/升,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为177单位/升,当时医生给予恩替卡韦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三个月后检查ALT降至97单位/升 ,AST 为83单位
医生手记  61岁的黄阿婆和63岁的胡奶奶都患有2型糖尿病。周一早晨,她们结伴来到门诊,刚进诊室,两个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吵开了。原来前几日,黄阿婆在网上看到黄连素可以治疗糖尿病,便告诉胡奶奶。胡奶奶认为黄阿婆瞎说,黄连素是治“拉肚子”的,怎么可能治糖尿病?黄阿婆说,网上写得很清楚,黄连素可以治疗糖尿病。于是,两个人来到医院咨询医生,黄连素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究竟能否治疗糖尿病?下面,就让我们来讲一讲
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患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受场所和设备限制,肾移植有排异风险且肾源短缺,因此,多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腹膜透析作为长期治疗手段。“居家自助”:还肾病患者“诗和远方”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腹膜腔,并不断更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腰背肌的锻炼对预防各种类型的腰痛都有较好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蹬空增力法、直腿抬高法等。锻炼要量力而行,可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适当增减运动强度。  五点支撑法:平躺后通过头、双肘、双足的支撑,将腰背部和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坚持1分钟,每天练习3~5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锻炼次数。  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将双肘放于胸前,即以头和双脚为支撑点将身体撑起,同时
工作辛苦,健康不佳  我和老伴都是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我当时被分配到冶金地质队工作。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艰苦、流动性大,我在湖北阳新工作时,感染了血吸虫病;在云南工作时,又被诊断为甲亢,当时体重只有40千克。我的老伴在工作时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行动困难。2002年,她被确诊患糖尿病,健康状况一直很差。  我和老伴都在20世纪80年代退休,深感前半辈子只知工作,不顾健康,活得辛苦。幸而国家给
医学整形美容(医美)离不开“安全、无痛、舒适”的麻醉。遗憾的是,在美容手术前,大多数人只关心医生的技术及美容后的效果,很少有人去了解该美容机构有没有麻醉科和麻醉医生,以及手术使用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更没有想到可能遭遇的麻醉风险。事实上,有条件的美容机构均会配备专业的麻醉医生,但仍有很多美容机构并不具备条件,麻醉意外时有发生。手术不同,麻醉方法不同  目前,医美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全麻)、
数字健康管理:科技与医疗的“完美结合”   健康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数字健康管理是一种 将领先科技与医疗保健技术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方式,通过 采集人体相关数据,为人们提供个体化的医疗保健建议等 健康管理服务。随着数字健康管理理念的兴起,世界各国 都掀起了数字健康研究和应用的热潮。近年来,中国在数 字健康管理方面发展迅速,一批优秀的健康管理企业和专 业人才涌现出来,福州市鹤瑞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
需求转变,保健食品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传统食疗文化,祖国传统医学中,药物与食物的界限并不明显,一些药物本身也是食物,如生姜、大枣、山楂、马齿苋、白扁豆、龙眼、百合、昆布、枸杞、桃仁、菊花、黑芝麻等。3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曾指出:“药毒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气味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先人们最早的健康养生基础理论。传统中医学和中药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食欲减退(厌食)、消瘦、营养不良、骨骼肌减少(肌少症)及衰弱的老年患者。很多患者家属都很焦急,甚至存在一些营养治疗方面的认识误区,认为只要尽快输液、补充静脉营养制剂就能快速改善老人的营养状态。患者家属经常这样要求医生:“大夫,老人吃不下东西,赶紧输营养液吧!”“我们不在乎钱,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请多给老人用些吧!”“我们家老人都住院几天了,人都瘦了,怎么还不给输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