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托人乡下寻亲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11月,湖南华容县隆西公社隆庆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贺凤生(1932-1992)来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从此,人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在华容县有亲戚。
  20世纪末,著名作家艾湘涛的报告文学《通天人物》发表、电视剧《毛泽东和他的乡亲》播出,其中有个情节:生产队长贺凤生作为毛泽东的表侄,赴京告御状,向毛泽东如实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当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直接促成了1962年春节期间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和农村政策的调整。这已成为人们熟知的逸事趣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的亲戚,除了姑母贺家外,舅父文家也有人迁到了华容。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还专门嘱托弟媳、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去华容寻亲。
  王淑兰去湖南华容寻亲是在1963年9月中旬。秋凉后的一天,一顶在当时就已少见的名叫“三人拐”的轿子,颤颤悠悠地从南县通往注滋口镇(华容县南端的小镇)的大路缓缓走来。在注滋口西边的分路处,轿子停下,王淑兰走下轿子,用浓重的湘乡口音向在地里劳作的乡亲打听:“请问,这里就是注滋口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王淑兰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里的变化真大呀!我都认不出来了。”继而又问,“去新安垸怎么走?”“到孤儿垸还有多远?”
  一位中年大嫂见老太太不同寻常,反过来向王淑兰打探:“娭毑(aī jiě,湘方言,祖母或者老年妇女尊称)您这是从哪里来,要回娘家,还是走亲戚啊?”一位轿夫快语相告:“这位是毛四娭毑(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在毛家一共生了七个子女,毛泽东的前面有两个哥哥,都夭折了。毛泽东实际排行第三,毛泽民是老四。所以,家里人称毛泽东为三哥,称王淑兰为四嫂,到了晚年,晚辈们尊称王淑兰为毛四娭毑),是毛主席的亲人,是从韶山专程来华容寻亲的咧!”毛主席的亲人!人们感到震惊,纷纷停下劳作和脚步,默然肃立,目送毛四娭毑的轿子从小镇南边的新堤上走过。当时,本文作者之一的聂国祥正在附近割马草,用一双高度近视的眼睛,目睹了“三人拐”经过小镇的风采。
  在镇东南的隆庆大队第二生产队,王淑兰很快找到了表兄文桂初(1892-1971)的家,并认出了坐在门前的表兄。文桂初当时年过七十,身体很硬朗。但来到面前的老太太是谁,他一时没有回过神来。
  王淑兰走上前去,向表兄打招呼:“十九哥,你还认得我吗?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们呢。”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容,文桂初顿时喜形于色:“这不是毛四嫂吗?”
  “是啊,是啊!现在的晚辈都叫我毛四娭毑咧。”
  “哎呀!稀客,稀客!快请到屋里坐。”
  这时,正在菜园里种菜的表嫂刘桂秀(1904-1989),见家里来了贵客,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回到屋里,筛茶递水,一阵寒暄,张罗着杀鸡买菜做饭。
  一会儿,家住不远处的表弟文桂湘(1907-1995)、胡桂香(1917-1989)夫妇也来了。文桂初还派人把家住孤儿垸码头的表侄贺凤生也喊来了。亲人相见,欢聚一堂,大家都非常欣喜,有说不尽的亲情与思念,道不完的往事与回忆。
  毛四娭毑说:“这一次,是三哥嘱咐我专程来华容寻找你们这些亲人的。三哥说,自从民国十四年(1925),你们表兄弟一起在韶山闹革命,搞农民运动,后来遭到反动派的追杀,他就远走他乡搞革命去了,你们几位表兄弟避难搬家到了华容。除民国十五年(1926)他来华容考察农民运动,和你们见过一面,以后一直没有音信,都快40年了。我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离开华容的,和你们分别也快30年了。早两年我就想来,无奈有时琐事缠身,走不开,有时哮喘病发作,身体不好又走不动。我这次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来。所以,趁现在秋凉,我就来了。”亲人们听到王淑兰的述说,无不感慨系之。
  文桂初等文家兄弟,从1925年韶山农民运动失败后,于1926年避难来到华容做帮工种田。同来的还有贺晓秋(1895-1960)。贺晓秋既是毛泽东的姑表兄弟,也是文桂初的远房表亲,文桂初的曾祖母姓贺。做了几年帮工之后,文桂初得到由戴姓东家送给的十几亩水田。1928年,文桂初把家正式迁到华容。迁到华容安家的有兄弟三人,即文桂生(1883-1957)、文桂初、文桂湘。贺晓秋一家则于1927年迁到了南县华阁丁字堤,后搬家定居孤儿垸。
  在文家兄弟三人中,文桂初和毛泽东的关系最为密切。两人的年龄不相上下,儿童时代,他们都在湘乡县唐家圪(唐佳阁)生活,既是表亲,又是儿时的伙伴。毛泽东两岁时,被母亲送到外婆家带养,直至1902年九岁时,由父亲接回韶山冲读书。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了七年,还拜八舅父文正莹(1859-1929)为干爹。干爹给毛泽东取名“文润之”,所以毛泽东一直以“润之”为字。文正莹是秀才出生,是唐家圪有名望的文化人,也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他开了一家塾馆,座学授徒,文桂初常常和毛泽东到塾馆做旁听生。毛泽东六岁正式进入干爹的塾馆读书。
  1951年,文家表兄文涧泉(1881-1967)、文运昌(1884-1961)去北京探望毛泽东,受到毛泽东、江青夫妇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新中国成立前,文运昌曾在南华安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也把家迁到了南县。此时,文运昌还住在南县白蚌口,与文桂初常有往来。文桂初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因工作繁忙,委托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文桂初写了回信。文桂初听说毛泽东对自己亲人要求严格,自家兄弟文运昌提出要毛泽东给推荐工作,被毛泽东婉言拒绝,知道上北京找毛泽东,也只是叙叙亲情友情,加上自己家里农活多,事情杂,就打消了上北京见毛泽东的念头。
  可是,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这些表兄弟。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在和弟媳王淑兰谈到华容的这几位表兄弟时,嘱托她,一定要找到他们,把他们带到北京去会会面,住一段时间。王淑兰在华容找到他们后,本来约好第二年秋凉之后,带两位表兄弟夫妇一同去北京会见毛泽东的,无奈第二年没有等到秋凉,就于1964年7月6日因病在长沙去世。文桂初等去北京的打算也就只好作罷。
  (责任编辑/叶 筱)
  (电子邮箱:wind.0116@163.com)
其他文献
通过对音视频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流程进行分析,对新时期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audio and video recognition techn
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导致基础教育失衡问题产生的因素,既有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认识不清和误解,也有地方公共
基于不同角度对微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网络传播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pro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地被扩大,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流程中,建筑工程地质勘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教育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始终涉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组成一个变量系统,共同决定着变革的成功或失败.富兰认为变革实施的关键因素可分为变革的特征、地方特征和外
从广播电视发射监控角度出发,进行多方面问题的分析。 From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point of departure, the analysis of many issues.
岩芯钻探施工在地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属于核心而且是重要的难点,虽然我国在岩芯钻探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是,在我国业内专家、学者不断的探索、实践下,也促使我国
始于2007年之夏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美国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反思危机发生的原因,规避监管的过度市场自由主义和虚拟资本日趋疯狂的逐利行为无疑是罪魁
照片人物简介:  胡庆丰,安踏宁波分公司股东,宁波视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市政协委员。他为人踏实,吃苦耐劳,是诚信经营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曾获得2007年度宁波现代农民创业
航测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地图测绘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航测遥感技术应用的深度在不断加深、范围在不断加大.本文结合航测遥感技术在地图测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