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思考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兴起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从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上来讲,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乡村旅游一直是生态环保的代名词,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环境背景下,淳朴的民风、自然未经修饰的景观、原汁原味的特色产品,都是众多人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生活。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转移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完成。总体来说,在全域旅游战略计划具体实施的背景中,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且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可行的。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特点,对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研究现今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视角;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在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前三种文明发展的反思,而生态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了人们迫切维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协调[1]。人、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现今人们正在为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所造成的后果忏悔,并且对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从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乡村旅游不仅在中国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世界经济产业中依然是重要分支之一,其最初在20 世纪 60从西班牙产生并开始发展,后经多个国家借鉴和改造,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了一项特色产业[2]。现今人们生活于高楼林立,建筑漫天的城市中,反而渴望回归生态原始生态和自然状态,基于国家提出的全域旅游战略部署计划,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突出现代生态观念,并且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快速改革,促进中国各类产业全面发展。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以“四新”为核心理念的战略,具体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整合、优化区域的各类资源,包括旅游资源、工业资源、服务资源、生态资源等等一系列资源,并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建设,优化提升,促使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共同发展,共同融合[3]。全域旅游的四新概念,实质是指资源观、产品观、产业观、市场观等四方面的全面升级。可以说,全域旅游是当前国家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是切实提升我国旅游整体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有效战略。全域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发展的全新方向,不再如传统发展一般单纯注重旅游数量的增长,而是将目光和核心放在旅游质量的提升上,立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以旅游观全景,以市场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向往的旅游模式为导向,从而全方面促进旅游相关的产业和产品升级,实现旅游产业融合,旅游资源创新,最终以全域旅游的模式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创新。
  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自被提出和发展,各个地域对于其实际定义和理解都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差异不大。在有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以农业文化景观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和相关的生产活动为主要背景,融合了当地传统的民族、民俗资源,最终建设和发展成为融参观、娱乐、休闲、学习、参与等一系列活动为一体的旅游方式。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实质是指以乡野农村风景、风光以及当地的民俗活动为吸引物,将城市居民的追求田园风光、农村生活的理想为基础,以满足相关游客的需求和希望,从而发展和建设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虽然定义众多,但总体来说,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迅速,且在部分区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整体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体验性等显著特点,尤其是乡村性,表现出了乡村旅游的实际特性,包括当地的地域条件以及旅游资源特性等等,都是基于乡村性的基础上诞生的。乡村旅游规划是当前我国政府和国家全力支持的发展产业,当然在建设过程中也应当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如此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预期发展目标[4]。
  三、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具备先天性优势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秘籍,农业产业资源丰富且发展趋势甚好,此外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地域风情以及民俗多样,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产业联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完全可行的[5]。我国一直都存在着“三农”问题,此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和广大群众重点关心的问题,由此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带动相关的经济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此外,在物质生活质量极高,城市生产水平高度发达的现在,人们更加向往田园生活,感受民俗风情,基于这些人们的需求,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十分可行的。
  四、当前限制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乡村文化深度缺乏
  选择乡村旅游的游客,首先向往和感受的是当地的特色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不同,民俗风情也不同,而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直接体现,表现出了某个地域道德重点和灵魂。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所在地的农耕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民间建筑习俗、生活习俗等。这些都是乡村乃至全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7]。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认识不足、盲目追求城市化、千篇一律、缺少基于當地文化的特色产品。有的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心态,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乡村旅游失去了乡村原有的韵味,乡村不乡村,城市不城市。从历史角度而言,乡村发展随着时间的变迁,沉积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完整的保留了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且地方性的手工技艺也在乡村被完整的传承下来,这些特有的资源和民俗都是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中最珍贵的资源,但现今由于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快速迅猛,这些最具吸引力和最能体现乡村特性的文化精髓却深度缺失,或者没有将其有效的利用起来,造成了乡村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限制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产品特色不够突出
  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契机,且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该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特色景观、特色民俗、特色产物以及特色的历史或红色意义。现今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巨大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各地盲目跟风,投资、建设、宣传。无论适不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各地都纷纷效仿建设,导致越来越多的乡村产品失去了原有的特色[8]。一个个乡村旅游区迅速被建设完成,然而这些乡村旅游的旅游项目基本上都停留在农家采摘垂钓、农家饭菜、棋牌娱乐上。娱乐活动少、活动方式单一且雷同,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让旅游者来过一次不想来第二次。这种低层次重复开发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性,很多产品的消费者体验度严重不够。这些盲目的跟风建设行为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一个缺少民俗特色,缺少特色产品,且缺乏游客体验的旅游地,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和好的评价,旅游多数是靠口碑宣传,由此这些地区就失去了宣传和发展的机会。
  (三)乡村旅游产业缺少联动性
  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旅游层面,它还肩负着乡村建设以及许多社会经济功能,包括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品、保护生态环境等等。乡村旅游与乡村农业、工业、手工业密不可分,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农业、手工业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和水平。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方式粗放、产品单调重复缺乏特色、重复建设造成恶性竞争、乡村居民参与度低、经营主体多是零星散户。这些问题致使乡村旅游未能形成产业化,不能与乡村传统农业、工业和手工业互相融合促进、造成旅游业的孤立发展,这种相互独立的发展现象是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乡村旅游产业应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将农业、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等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性的、全套性的旅游基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乡村旅游建设进度来看,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亟待提升。
  五、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建立乡村旅游新发展计划
  基于上述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要想做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科学的规划,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打破乡村旅游的区域限制,考虑交通、设施、设备,吃、住、行、游等各项相关因素,进行完整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9]。传统的乡村旅游通常将游客限制于当地的景区内,却忽略了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的真实目的,无法体验当地的乡村风貌、风俗特产是旅游者的遗憾。对于当地的产业资源等非常珍贵和最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应该全部被列入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之列。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由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围绕全域旅游的思维重新进行规划。规划的着眼点应将整个乡村作为一个综合的旅游体系进行开发,总体布局和谋划;其次,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当地特色资源的应用,做到尊重当地特色,达到保持乡村风土人情原貌、保护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目的,重视当地手工艺、历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将历史遗留的精华和特色记录和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乡村特有的资源开发成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不能在乡村旅游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不能以吸引游客为目的肆意加工和包装,随意改造乡村风貌,应用人工等手段破坏原始生态环境,更不能以虚假的状态营造某种假象。乡村旅游注重的是原汁原味的特色,应该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游客,带领其领略不一样的、令人难忘的风土人情。
  (二)突显乡村旅游的产品特色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市喧嚣繁华,乡村静谧安详,基于此,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计划中,要注重乡村原始风味的保留,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民俗特点的娱乐、游玩设施。乡村对于城市人而言有独特的吸引力,无论是地理风貌、民风、民俗、民居、形式多样的节日纪念活动、传统艺术的传承、特色手工艺、地方戏曲、特色小吃、特色产物、特色风景等等[10]。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应该挖掘这些特有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让这些非物质文化服务于旅游业,让它们成为乡村旅游最有吸引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地方。此外,乡村游发展切记不能模仿,不能盲目建设跟风,而应该是创新,将自然风情完美呈现。根据乡村的独特性,开发具有本乡村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并且结合自身特色选取一两个重点发展特色,例如戏曲、工艺品等等。当一批游客体验在该地区有过特色体验之后,若该乡村的特色和产品能够吸引这些游客,那么该地区就获得了最好的口碑宣传机会。众所周知,游客旅游除了利用网络等工具查看旅游宣传册,更多的是在朋友亲人的推荐下选择旅游的地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拥有特色,且这些特色能够吸引游客,并获得游客的好评,那么这个地方就会被自然而然的宣传出去。
  (三)促进乡村旅游向产业化发展
  在全域旅游戰略实施的大背景中,乡村旅游走向产业化,并面向产业化逐渐转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乡村旅游产业应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将农业、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等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性的、全套性的旅游基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乡村旅游建设进度来看,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那么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要求利用全域化的思维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互动,开创乡村旅游综合发展的大格局。首先,要转变传统各个景区单独立发展、独立承担的局面,科学规划各个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休闲区等,统一管理各功能区,突破各自发展的尴尬局面;其次,将该地区的传统农业、工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一系列产业更好地融合。以旅游业为带头性经济产业,促进其它产业共同发展。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旅游发展仅仅是一种产业的发展,且这种发展是在当地政府、农民、企业等诸多贡献者共同努力和建设下完成的,由此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各个领域进行回馈,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契机,带动周边所有经济的发展才是重点。对于当地的居民而言,可以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借旅游发展的契机开发和销售特色农业产品,并且更新自身的技术理念,从而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共同发展。   六、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计划,并且支持中国各个区域地方性旅游特色快速转变,由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在未来的几年或十几年内面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在全域旅游战略计划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而满足各地旅游需求者的全面需求。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基于全域旅游发展计劃的实施角度,发展乡村旅游,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要且可行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验,并且某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良好的成绩。乡村旅游作为优化我国整体产业结构、提升和改善农民生活状态、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迅速落实的重要产业,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克服当前限制其发展的问题,未来必然会有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参考文献
  [1]覃群. 中国、加拿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以阳朔大榕树景区与加拿大St.Jacobs Village为例[J]. 旅游论坛,2012,01:102-108.
  [2]何格,胡艳梅. 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四川长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06:85-90.
  [3]刘海波,李少游.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 生态经济,2013,04:138-141.
  [4]张永强,赵铭,李道成,王刚毅.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牙克石农场为例[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11-19.
  [5]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地理研究,2015,08:1409-1421.
  [6]刘俊梅,闫敏.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昭苏县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3:31-33.
  [7]吴俊,孙宝鼎,李鹏举,李红英.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7,09:158-161.
  [8]黄伸. 回归自然 亲近山水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铜鼓乡村旅游[J]. 江西农业,2017,12:44-45.
  [9]余佳华,黄润. 全域旅游视角下安徽大别山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04:40-43.
  [10]陈博杰. 全域旅游视角下海南乡村景观保护策略探究——以琼海为例[J]. 现代园艺,2017,15:102-104.
其他文献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秘书处于2003年7月设立.我担任副秘书长,2004年3月始任执行副秘书长,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协助会长处理各项事务,摸索探索商会运作模式,与会员为友,把商会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结构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有节点设计不满足要求的问题、有稳定问题、有挠度问题等,特别是消防问题,不断引起各
他在英国留学后,带回了医学博士后和医学哲学博士的双料学位。他也是北京医院第一位援疆干部    在很多人的眼里,手术室是最神秘的地方,主刀医生、麻醉师、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大家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患者的身上。  但是在这场拥有“观众”的常规手术中,最吸引人注意力的却是一台机器人,他们在手术室中的职责是辅助主刀医生进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要知道,这台名为Davinci的机器人
2009年6月25日,财政部印发了(财企[2009]117号,以下简称).日前,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现全文刊登,供参阅!
商会的运作目前来说还没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很多商会都有很强的会长和秘书长的个人风格色彩,而行业商会更是一个新生事物.
期刊
近年来,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
区域协作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勃伦纳(Brenner,999)等学者研究大量的发展事实证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正凭借土地、环境、运输系统等固定的地域资本,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