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膜扭转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0岁.已婚,农民.肥胖体型.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5 d余,加重1 d"住院.患者5 d前在田里劳动时突然感脐周疼痛,第二天感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伴恶心,未呕吐,当地卫生院予抗炎对症治疗4 d,未见明显好转,遂到我院就诊。

其他文献
例1 女,32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年,加重5 d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CT提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以体尾部为著,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提示胰腺癌.ERCP提示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术中见胰体尾占位,有包膜.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标本12 cm×6 cm×6 cm,切面灰白灰红色,部分质硬,可见灶性出血坏死。
期刊
肝内胆管结石取石后残石率和复发率都比较高,1957年黄志强首先提出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效果很好,优良率可达到90.6%,蔡景修[1]报道749例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优良率达87.17%.我们自2000年12月开始尝试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近肾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闭塞较为少见.传统治疗主要采用(降)主动脉-双(髂)股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但手术创伤大,心肺功能维持和预防肾缺血损伤的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我们于2007年9月采用取栓术联合腔内支架的方法成功治疗了1例近肾动脉的腹主动脉闭塞病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肝胆管结石约占普外科疾病的10%~45%[1-2],手术后残石率居高不下,多次手术一直是普通外科的棘手问题.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我们采用腹腔镜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air pneumatic ballistic lithotripsy,APBL)成功治疗肝胆管结石1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期刊
目前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采用选择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很少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但高度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避免残余病变组织复发、癌变而再次手术,近年来国外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呈上升趋势[1].
期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69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3、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组分别为33.1%和19.7%,非复发转移组分别为92.8%和86.
患者,女,27岁.因右腋窝肿物2年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右腋窝肿物,如蚕豆大小,无不适,未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但仍无疼痛等症状,现因影响美观而求治.此期间患者未怀孕亦未服用避孕药物.查体:右腋窝可及约9 cm×4 cm大小肿物,位于皮下,近椭圆形,分叶感,质韧光滑,界限清,无压痛,活动好.皮肤表面未见乳头样结构,双乳腺及左腋窝未及肿物,未发现颈部、滑车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期刊
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2周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查体:胆囊区饱满,无明显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肝膈顶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右前叶胆管及右肝管内可见软组织影,与膈顶部占位相延续,部分肝内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中度均匀强化;胆囊明显增大,胆总管无扩张。
期刊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对人胰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及小肠黏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Ⅱ型受体(IGFR-Ⅰ、-Ⅱ)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移植瘤的表达;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注射生长激素的实验组(GH组)及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NS组),荷瘤裸鼠在依次注射GH后第1、2、6及24 h取材,Western方法 观察移
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工作期间救治的20例透析用动静脉瘘(AV fistula)并发假性动脉瘤(PA)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