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膜上灌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膜上灌春小麦大田试验资料,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处理不同土壤水分亏缺水平对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差异较大,覆膜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温度在全生育期始终较高,日最高土壤温度较露地丰水处理高9.8℃,而覆膜丰水、轻度与中度水分亏缺处理日最高土壤温度依次较露地丰水高6.4℃、4.6℃和1.7℃;受不同因素影响,三叶期和灌浆期各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较大,日变幅分别在2.1~11.4℃和2.4~13.5℃之间;在不同土层中,各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大致沿深度递减,0cm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为34.6~40.9℃,2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小,为3.0~3.5℃,0~5cm处除覆膜轻度和中度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处理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将对膜上灌春小麦土壤温度调控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论证和论证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中一门比较基础和重要的学科,自然缺少不了与科学论证活动的交叉与融合。2018年初,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其中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大方面。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合部分探究性活动和科学论证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采用声学原理对北京市区内分布在环路及放射状主干线上的10座道路立交桥的声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新建或改建道路立交桥中声环境保护的建议.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民交往、生产生活和祭祀祈愿的场所,反映了村内特定的生活方式、社会秩序和文化承继。近年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及现代乡村规划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原有文化内涵与发展脉络,面临着空间消逝与活力丧失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活化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图底关系理论,选取湘西地区不同类型的6个典型传统村落,针对其公共空间
对数字图书馆的三种存储体系架构DAS、NAS和SAN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全面的比较分析,就如何根据数字图书馆实际,选择更适合的存储架构体系,构建更合理存储解决方案进行了探
作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图书的存在形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图书馆客户服务体系亟待改进.文章阐述了在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同时,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
文章着重讲述了流媒体中流式传输的方法,对影响流媒体服务质量的成因做了详细的分析.
目前,已发展出超过几十种精度较好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这些算法大部分适用于MODIS、ASTER等卫星。少数学者已经探究利用风云三号MERSI单红外通道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但适用
RNA单链分子在细胞中会折叠形成各种各样的二级结构,这些二级结构与RNA功能的发挥密不可分。就信使RNA而言,它们的二级结构在各种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蛋白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