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实践教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改善实践资源条件,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开拓多种渠道探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高等教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实践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1 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目标定位不明确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教育发展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起点[1]。在此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高职人才,大学教育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弥补他们在学历层次上的劣势,如果单纯的侧重技能或偏重应用势必会使高职学生成为社会劳动者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工,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1.2 实践教学环境单一,资源有限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指实践动手能力,更应该体现在参与具体科学研究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综合技术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还是局限于校内专业实验室的试验台上,不仅设备更新周期长,资源条件很难与当前科技发展跟进。而且实验内容大部分都是依照教材规定实现的,属于基本原理性的验证性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思考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尤其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术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只是完成了证明的过程,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这样使得实践教学目标与高职培养技能要求脱轨,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实践教学队伍组成结构不完善 高职培养面向职业岗位,教学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与教学效果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在师资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2],如教师科研意识较低,大学科研的集成项目难于实现等。另外,在教学团队组成中也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掌握科技前沿的专家学者,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信息脱离现实发展情况。
2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1 突出整合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 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指导理念,适应社会和人才发展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专业理论必修课程,调整专业技能课程,增设专业选修课程。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设计性实验作扩展,综合性实验来进一步提高,并对专业重点课程增加课程设计,生产实践等环节内容,加强毕业实习的项目活动。形成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层级式教学模块,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实践要求。
2.2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扩大实践教学空间 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物质保障,其中校内实验室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内容之一。然而,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对高校来说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扩展实践环境。一方面通过校内实验设备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同时,可通过实践竞赛,科技兴趣小组,岗位模仿实践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外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在职业中的实践体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课题,提升实践能力。
2.3 丰富实践教学队伍组成,优化师资结构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成为影响教学成果的直接因素。要丰富实践教学队伍的组成,需要校内专业教师和适当的校外兼职或兼课教师共同实现,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对专业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如网络培训,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建立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锻炼,顶岗学习不脱离实际,适应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知识技术更新,为教学提供更多更新的素材;制定各种教师资格的认证制度,完善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在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的过程中,积极的聘用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增加实践教学队伍的实力,并带给学生以更实用和广博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这样,从对内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到对外引进专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建立培养,流动,引进的师资优化体制,充实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2.4 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 结合专业课程要求,推广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对职业能力的认证机制,达到学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历层次,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明确专业职业培养方向,要有效地统筹兼顾学历与应用技能的双向要求,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认定证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这也是对教学实践部分成果的实质性肯定。
3 结束语
培养创新型高等教育人才,使其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围绕高职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惠玲.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导师制教育模式[J].价值工程,2011.
[2]马潇.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J].电子科技,2010.
[3]高立军,赵丽,线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陕西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价值工程,2011(32).
关键词: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高等教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实践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1 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目标定位不明确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教育发展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起点[1]。在此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高职人才,大学教育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弥补他们在学历层次上的劣势,如果单纯的侧重技能或偏重应用势必会使高职学生成为社会劳动者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工,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1.2 实践教学环境单一,资源有限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指实践动手能力,更应该体现在参与具体科学研究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综合技术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还是局限于校内专业实验室的试验台上,不仅设备更新周期长,资源条件很难与当前科技发展跟进。而且实验内容大部分都是依照教材规定实现的,属于基本原理性的验证性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思考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尤其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术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只是完成了证明的过程,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这样使得实践教学目标与高职培养技能要求脱轨,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实践教学队伍组成结构不完善 高职培养面向职业岗位,教学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与教学效果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在师资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2],如教师科研意识较低,大学科研的集成项目难于实现等。另外,在教学团队组成中也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掌握科技前沿的专家学者,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信息脱离现实发展情况。
2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1 突出整合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 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指导理念,适应社会和人才发展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专业理论必修课程,调整专业技能课程,增设专业选修课程。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设计性实验作扩展,综合性实验来进一步提高,并对专业重点课程增加课程设计,生产实践等环节内容,加强毕业实习的项目活动。形成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层级式教学模块,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实践要求。
2.2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扩大实践教学空间 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物质保障,其中校内实验室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内容之一。然而,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对高校来说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扩展实践环境。一方面通过校内实验设备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同时,可通过实践竞赛,科技兴趣小组,岗位模仿实践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外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在职业中的实践体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课题,提升实践能力。
2.3 丰富实践教学队伍组成,优化师资结构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成为影响教学成果的直接因素。要丰富实践教学队伍的组成,需要校内专业教师和适当的校外兼职或兼课教师共同实现,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对专业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如网络培训,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建立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锻炼,顶岗学习不脱离实际,适应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知识技术更新,为教学提供更多更新的素材;制定各种教师资格的认证制度,完善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在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的过程中,积极的聘用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增加实践教学队伍的实力,并带给学生以更实用和广博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这样,从对内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到对外引进专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建立培养,流动,引进的师资优化体制,充实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2.4 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 结合专业课程要求,推广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对职业能力的认证机制,达到学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历层次,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明确专业职业培养方向,要有效地统筹兼顾学历与应用技能的双向要求,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认定证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这也是对教学实践部分成果的实质性肯定。
3 结束语
培养创新型高等教育人才,使其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围绕高职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惠玲.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导师制教育模式[J].价值工程,2011.
[2]马潇.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J].电子科技,2010.
[3]高立军,赵丽,线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陕西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价值工程,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