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写,写好东西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1日下午,整理自己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当我翻开1992年第2期《运河》文学刊物时,被卷首两篇文章所吸引,认真拜读起来。一篇是作家浩然写的《艺术航船的指南针》,紧接的另一篇是作家刘绍棠写的《目标始终如一》,都是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而作。
  《运河》是北京市通县(今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刊物,两位著名作家能应约撰稿,一是看出作家的平易近人,二是感受到他们对文学园地的殷殷之情。
  接着往里翻阅《运河》,在第13页是我写的小说《香火》,当翻至另一面第14页时,我惊奇地叫了起来,血液呼地一下冲上脑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铁凝,曾给我写的一封信夹在其中!
  这封信,让我魂牵梦绕了二十几年,一直在寻找,多少次都认为遗失了,但又不甘心。没想到时间流淌到2015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给我送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怎能不令人兴奋。
  我轻轻拿起这封信,信封有些发黄。邮戳显示,信是1989.11.24寄出,1989.11.27寄到。寄往的地址是:北京通县86983部队宣传科,收信人是钢凝同志。那时我在北京军区空军混成某旅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寄出的地址是:河北省文联创作室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那时铁凝是河北省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从已打开的信封左端,抽出信纸,信纸是折叠的,慢慢展开,信的全文一下子呈现在眼前。用的是河北省文联专用稿纸,铁凝写的内容是:
  钢凝同志:
  冬天好!
  十月八日来信及寄赠的《中国青年报》均妥收,我因去京开会,未能及时作复,请谅。
  你的原稿和报纸上的文章我都读过了,谢谢你这样的认真和热情。与报纸上的文章相比,我更喜欢你原稿的题目:“铁凝,你好。”这个题目显得亲切且平实,你说呢?
  前些日我去了十渡看电影《香雪》摄制组拍摄最后几个镜头,感慨很多。我会记住我善良的年轻同行们对我的关注和爱心,好好地写,写好东西。
  祝
  愉快!
  铁凝
  1989.11.23
  信不长,一页纸。读罢信的内容,我被铁凝最后八个字所触动:“好好地写,写好东西。”这八个字,不仅是铁凝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广大文学爱好者说的。扪心自问,时至今日,做得又怎样?我实在是汗颜!尽管发表了一些东西,也有小说获奖,但离“好好地写,写好东西”的标准相差太远了。
  1989年,我26岁,对“好好地写,写好东西”八个字的含义没有深刻的理解。至2015年,26年过去了,再读“好好地写,写好东西”八个字,方才悟出其中滋味。铁凝告诫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和诱惑,出高质量的作品!如果再早10年甚至更早发现此信,那对我的激励和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1989年,那是一个敏感的年份。那个时期,市场经济大潮拍岸漫地,人人都想提着鞋子走路,脚丫子最好沾沾水,别过膝,挣些钱,美美的。那个时期,人心不稳,浮躁异常,各种思想交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在文学小道上奋斗的人们,有很多人迷惘起来,有的投入了商海,有的扔掉了手中的笔。那时坚持纯文学(或称正统文学)的写作者们,心灵上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与磨难。纯文学期刊的生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发行量一减再减,有的转型了,有的停刊了。猎奇的报纸杂志倒异常兴盛,充斥着街头摊铺。
  总有一些意志坚定的人,绝不放弃心中的梦想。铁凝为代表的那批新生代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咬定青山不放松,紧握手中的笔,坚持应有的文学精神和价值,一直好好地写,写好东西,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和各种思潮的考验,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向上的好的文学作品。
  由于有了这份坚守,铁凝为代表的那批作家,不管是人品还是作品,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能忘怀。铁凝的小说《哦,香雪》《麦秸垛》《无雨之城》《玫瑰门》等等,给人们打下的烙印,至今还是那么温馨而又有温度!
  我和铁凝是见过面的,记得是1989年4月某一天,铁凝和作家陈冲(保定一男作家)到沧州市,给文学爱好者讲文学创作方面的课。我那时还在部队,正好探亲在东光老家,听说女作家铁凝到沧州市来讲课,机会难得,我就参加了这次活动。课后还参加了一个座谈会,提了几个问题。座谈会之前,经时任沧州市文联办公室主任李学通同志的牵线,到铁凝下榻的宾馆拜见了铁凝。李主任把我作了介绍,当时铁凝说,“知道知道。”她还好奇地问:“你就姓钢吗?好像百家姓里没有姓钢的。”
  我挺纳闷,她怎么会知道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1985年3月参加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千字小说征文”活动,我在广西边防前线轮战期间写的小说《故乡的泥土》获得一等奖有关。那次举办的千字小说大奖赛还是个新生事物,影响相当大。据《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讲,征稿期间,每天要收到几麻袋稿件,有8万多作者投稿。我想这次大赛女作家铁凝也给予了关注吧。
  听了铁凝的课后,我写了一篇《铁凝的创作之谜》的文章,在1989年10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我取的题目本来叫《铁凝,你好》,发表时编辑改成了《铁凝的创作之谜》,我想编辑改得对,符合文章要说的意思,也抓眼球啊。我拟的题目是从个人美好的角度考虑的,和文章内容不太符。还有这么一个小插曲,记得我到《中国青年报》送这篇稿子时,编辑罗强烈还嘿嘿直乐,边看边说:“钢凝写铁凝,好,好!”
  写到这儿,我还是想引用一下我写铁凝文章中的一个片断,来重温那个美好的年代——
  《哦,香雪》的问世,使你终于成为明星在文坛上闪烁!
  在不少作家迷惘、徘徊、踯躅的时候,在不少作家毅然决然地踏上经商之途的时候,你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像一颗炸弹扔了出来。
  不少文学友人发问:“平时我们的生活都差不多,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多那么好?”
  是凭你的聪明才智?是凭你的辛勤耕耘?还是你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然而,你才三十出头。
  哦,铁凝,你是一个难解的谜,你不想让人知晓你的谜,人们无法破译你的谜,你将永远是一个谜。
  桃花盛开的四月,你和作家陈冲来到大运河旁,铁狮雄踞的地方,为沧州市的文学爱好者“指点迷津”。我恰在此流连,有幸拜访了你。
  你正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漂亮。你的两只大眼睛确像波光粼粼的潭,清彻、剔透,折射着魅力之光。
  我问:“什么样的人才能搞文学?”
  你答:“天真的人,幼稚的人。”
  我大惑不解,懵懵懂懂。
  你又说:“文学需要天真,天真愈显得幼稚,幼稚更显天真。”
  我幡然醒悟,精辟、透彻!……
  写这篇文字,不仅追记与铁凝的一段往事,还想鼓励自己勤拿笔,好好地写,写好东西,让曾经的“文学梦”,感动自己。
  责任编辑 王秀云
其他文献
按约定,今天我该把小说稿交给月儿.她昨晚还在电话里嘻嘻地问:“明天一早交作业没问题吧?过了明天上午我的版面就不再留给你了.”我说:“每天听你三次四次的追债,再多听一天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湖州驻军98医院当护士。这事儿发生在初夏。某天中午正要换班去吃饭,护士长对我说,你先别去食堂了,院里决定把那个滞留婴儿室的孩子给老乡送回去。这是12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256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9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1
“等我长大了,你变小了,  我也打你一顿!”小时候,  屁股挨了一巴掌的我对爸爸说  这个愿望霍金说能实现  时间可以弯曲、折叠  穿过虫洞,父亲母亲从墓碑下  长出来  可以年少,可以年长  可以顶撞、打或被打,可以抱紧  现在是秋天,叶子落下  带着疲惫的歉意,被装订、压缩  在时间积木的缝隙间隐现  并终被遗弃  有一天,时间也会被遗弃吗?  像一个弥留的病人  所有的钟表越走越慢,最后停 
期刊
孤儿院  或许不该如此称呼。但他们  的确  来自妇产医院遗弃的走廊、郊  外草丛  或农村厕所那冰冷的粪水里,  带着  与生俱来的缺陷,或残疾  而此刻,他们衣着整齐、高低  参差地  睁大清澈的眼眸,用听话的  而又自我保护的警惕神色和  秩序  从我手中取走糖果、童话书,  和我小心翼翼的爱  屋角长方形的小铁床上,四个  月大的女婴  在奋力啼哭。当她小小的胸腔  震动周围空气,如某种强
期刊
我不喜欢  与没有表情的脸对话  早晨的广安街,人们行色匆匆,透着活力和紧凑。  在那个瞬间,  我爱了他们一下。  那是心理的表情,不由自主。  季节转换,冷暖寒暑,  许多人表情各异,  他们内心有没有真实,无从知  道。  有时候就觉得,身边的人们,  动态,表情,口型,目光,  和几十年前,我初次看他们的  时候,  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我崇拜孩子,  崇拜孩子的眼神、表情和声音。  常
期刊
期刊
<正>保险科技的运用以及其带来的进步与改善将对保险业产生冲击,甚至重塑医疗保险的业态和全价值链。保险科技的浪潮席卷而来,目前已经成为金融科技领域最重要和最受投资人青
期刊
自2009年以来,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的特点,提出了集中监控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