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思路: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究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落脚点所在,从作者的行文思路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理解文本,从而促进语文学习。
  一、解读行文思路可以深刻地解读语言
  语言是外在形式的意义表达,也是作者思维形式和思考过程的内在逻辑形式。如果理解了作者语言的内在逻辑形式,那么对语言的赏析将会更加深刻,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中写道:“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此情此景我觉得再好也没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赶到哪儿去了。”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林中小溪的喜爱和赞美。如果我们对前面三个小分句仔细推敲,联系全文内容可知,“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一句实际是指作者看到小溪冲破重重障碍,顽强追求自由水域的过程;“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中的“早晚”在文中反复出现九次,凸显小溪对光明未来的信念;“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仔细阅读便感受到这是小溪与周围景物构成的美丽境界。三句话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对全文进行了归结,是作者表达的最终结晶。通过内在逻辑分析,会更好地理解这三句语的行文思路,会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语言。
  二、解读行文思路可以细腻地感受情感
  作者的行文思路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解读作者的行文思路,可以解读作者写作心理变化,可以再现作者写作时的想象。比如:在解读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如果我们仅从单句来解读诗人情感,会产生片面的认识。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只能感受到作者的烦恼,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只能感知到作者的豪情,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只能了解到作者的忧愁,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只能感受到作者的消极。单句解读不能完整地理解作者的心理、情感变化,更不容易引导学生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果将每句的情感连成一条线,从诗歌的行文思路看待作者的情感变化,会发现全诗一波三折,情感跌宕起伏,真正感受到作者慷慨豪迈的真性情才会比较容易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解读行文思路可以深入地探究思想
  言为心声,行文思路即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探究行文思路,追寻思想的源头,必然可以更加深刻了解作者叙写文本的原因,真正理解作者思想,理解文本主旨。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从文章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中的“心乐之”以及作者对景色的描绘,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比较愉悦的,然而文末这样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忧伤、凄凉。为何作者从“心乐之”转而变成“寂寥、忧伤”?这是令人不解的问题。如果我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会发现文章第三自然段是作者情感变化的触发点、转折点。第三段这样写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如果我们理一理全文的思路,可以清楚看到:“景色(青树翠蔓、游鱼奇石)→‘心乐之’→源头(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悄怆幽邃’”。思路清楚后我们不仅理解了作者文末忧伤的原因,而且还可以多角度理解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前面的“乐”能够反衬后面的“忧”,前面的“乐”是暂时的,后面的“忧”才是作者此篇文章的归结点。
  四、解读行文思路可以明晰作者写作风格
  文本语言、体裁选择、形象塑造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作者的风格,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清文本思路、感受人物情感思想的变化也是感知作者风格的有效方法。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要明晰苏轼诗文的“豪放、豁达、乐观”风格特点,首先应简单地将《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的行文思路与情感变化理清。《水调歌头》:1.小记(写作背景):抑郁(政治不得意,怀念子由) →2.上阕(月下饮酒):消极遁世 →积极入世(出世→入世)→3.下阕(对月怀人):埋怨→释然。通过行文思路分析,学生会非常清楚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变化。作者由“抑郁”到“乐观”,由“消极遁世”到“积极入世”,由“埋怨”到“释然”,这些转变让读者感受到苏轼在这首词中以理倾情的特点,更理解了苏轼的旷达与乐观。《记承天寺夜游》:1.记叙,交代原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难以入睡→2.描写,陶醉月色,抛弃世俗→3.议论,回到现实,自我排遣。通过行文思路的分析,这篇短文的情感变化会一目了然,同样也会感受到苏轼如何逐渐调整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苏轼的一贯风格确系“旷达、乐观”。
  解读行文思路不能回到传统教学上简单的分段,也不能仅仅为解答几道试题而简单寻找几个标志性的词语。解读行文思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理解文本为基础
  理清文本思路有别于传统语文教学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做法。解读行文思路过程中,无论是对一个小层次内部句子间关系的分析,还是对全篇行文布局的把握,都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行文思路是文章的经脉,那么文章内容就是血肉。离开了血肉,就没有经脉。实际上,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先认知再概括,先感性后理性。因此,要想理清行文思路就必须吃透文本。
  2.行文思路为载体
  解读行文思路的目标不仅仅是行文思路本身,更重要的是理清关系,解读变化。行文思路的把握只是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一个载体。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后,还需联系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本。
  3.情感变化为纽带
  分析行文思路的方法较多。可以从外在的叙写内容的变化来确定行文思路,如:从观察地点、时间的变化来理清行文思路,也可从论述、说明的角度,分析内在的逻辑来确定。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会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也是把握文章中心的有效途径。因此,梳理作者行文思路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4.迁移读写为目的
  对行文思路的理清与理解,可以直接探寻到作者的情感历程和思维逻辑。梳理行文思路的最终目的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对文本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理解作者行文思路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读者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方法,外化为学生语言的表达形式、写作的行文思路、思想感情的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22600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用压疮预警上报制度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方法制定压疮预警上报表,临床应用该表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逐级上报护理部,进行会诊,提出护理措施,并进行追踪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2012年1—3月使用中药注射
急性胃十二指肠扩张是指短期内胃及十二指肠内有大量内容物不能排出,使胃及十二指肠极度膨胀,而出现反复呕吐、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发病
目的了解六安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以期为无偿献血员招募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选择的六安地区在校大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对丙酸氟替卡松用药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首次诊断为AR并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的患者,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依从性调
孔乙己是悲苦的,这个悲苦不是孔乙己一个人的,而是那个社会的所有长衣帮的,这一悲苦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小说之所以能将孔乙己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封建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