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立柱的“舍”

来源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房舍”“宿舍”的“舍”字。
  图1是金文,上面是“人”字形屋顶,中间是横梁和柱子,下面是房屋基石。圖2、图3为战国文字。图2的屋顶和屋基同图1,横梁和柱子变为像青铜时代就出现的斗拱形。图3在柱子左右两侧增加两根斜柱,使立柱更加稳固。图4是小篆,结构与图1相同。
  《说文解字》说:“舍,市居日舍。”《仪礼·觐礼》说:“天子赐舍。”舍,就是客馆、客舍。“舍”的字形结构,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建筑习俗。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它的基本构造方式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十一座房子,除一座半地穴式外,其余十座都是用夯土加土坯做墙、木柱做梁架的地面建筑。西周时,房屋建筑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已用瓦盖屋顶。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台陈村发掘的西周中晚期的宫室建筑,房顶已大量用瓦覆盖,瓦的种类还很多。
  到了汉代,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木结构已逐渐定型化。唐代木结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东大殿,至今还保存完整。到了宋代,建筑技术和艺术都达到了成熟阶段,造型更趋秀丽,砖石建筑大有发展,还出现了“无梁殿”。
  从我国传统的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起始、发展、成熟和创新的简史中,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横梁立柱、两面坡式的建筑,可见“舍”字对我国传统建筑习俗的反映多么逼真!
  (选自《汉字与民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版。有改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