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重力与引力相关概念,探究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概念转变教学
  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与概念都是在学习中逐步构建的.概念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物理概念的科学构建,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关键,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与自身体验的基础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网络的梳理与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一、物理概念综述
  第一,物理概念的构成.物理概念主要分为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两个组成部分.首先,前概念.就是泛指学生已有的相关物理知识,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方式.也就是在教师讲授知识之前,学生对于相关事物的看法与观念.前概念是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学生自身的前概念是否积极、正确,都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所在,学生基于自身的前概念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前概念的重视,将其作为物理概念教学的基础.其次,迷思概念.就是在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学生自身思维模式与概念知识间存在的内在冲突或差异性,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相关知识带来困扰.迷思概念的形成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交流等有关.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利用这些与公认不同的概念,对各种物理问题进行解释.
  第二,物理概念的转变.基于物理概念的组成,教师明确了前概念与迷思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其是否正确,都是教师应该正视的问题.在讲解物理知识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的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进行系统了解,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方式,不断塑造与更新学生的相关物理概念,进而提高学生对全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整个过程,就是概念转变的过程.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为重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转变学生新旧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冲突问题,进而解决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提高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的认知能力.
  二、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第一,构建情境.情境构建与创设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物理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同时,因为学生自身前概念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与困惑.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直观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有针对地构建相关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消除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例如,在讲解重力与引力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首先,将学生按照同桌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间隔一臂半的距离彼此相对站立,并进行推动,其中一个学生在推动过程中会明显地感受到另一个学生也对自己产生了力.然后,以组为单位,发放皮筋,让学生同时拉动,学生发现力的产生,并让学生感受谁的力更大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一定的猜测,再让学生同时拉动弹簧秤,学生发现弹簧秤的数值一致.最后,适当提出力的相互概念,让学生了解力是无法单独存在的.这样,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转变,更新了学生的相关物理知识.
  第二,课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转换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样,在物理概念转变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应用此种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力与重力相对较为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相关概念逐渐升华.在生活中,学生对于引力与重力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学生对于引力与重力的前概念相对较为深刻,不利于相关物理概念的转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式,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转换与理解.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实验:首先,通过面积相同的两张纸片以及一张白纸作为主要实验工具;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两种重量不同的物体,那个下降速度更快?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相对较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较快.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将纸揉成团与报纸在同一高度内同时松手,学生发现纸团先落地,这时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疑问,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然后教师再将另一张纸做成粉笔大小的圆柱体,然后重复实验步骤,学
  生发现两者的下降速度相同,此时学生就会充满疑问,自身的前概念就与实验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空气阻力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
  第三,教学实践.研究教材知识发现,重力与引力的概念不断深化,涉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概念.这些教学内容与知识相对较为分散,学生无法在特定的章节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无法理解物理知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能力,通过对重力、引力相关概念的系统设置,利用纵向课程引导,提高学生对其深入认知,进而构建科学的概念转换教学模式.其一,针对重力以及引力教学课程的纵向构建与设计.在讲重力与引力物理知识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安排、科学的统筹,分层教学、深化衔接,提高学生对重力与引力概念的认知与了解.例如,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重力与引力教学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自身的前概念内容,有针对地设计相关问题:重力、万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基本概念与内在关系是什么?其二,在开展课程设计与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概念转换思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迷思概念的认知与了解,利用合作学习模式、物理探究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自身的概念冲突,深化学生的概念理解.在设计与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加强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冲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迷思概念.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地球上的不同位置上,物理的重力有没有变化等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学生的迷思概念.其三,引入全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自身的概念冲突解决能力,逐步树立全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讲重力知识时,教师可以对重力与地球吸引力的内在关系、存在的区别以及重力大小、重力方向以及重心的概念等相关知识与概念进行引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问题,合理地安排課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概念转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物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
  参考文献
  姜民.浅谈高中物理的概念转变教学——以重力和引力概念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09.
  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初中科学高效教学探微  □浙江省台州温岭市第四中学 孙优红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初中科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期,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仅是希望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深化教学研究,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将适当的图象与题意中给出的公式有机结合的方法,便是所谓的数形结合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条件冗杂难解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形象易懂的图象,代表了诸多繁杂的条件,从而转变为精简的关系;而数学公式也可以提供较为精准的分析,科学地为图象服务.因此,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于物理解题大有裨益.  一、数形结合思想概要  在实际的运用中,数学公式与图象符号的施用较为灵活,可以结合彼此间的优缺点进行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既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能以新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降低高中化学理解难度,使化学教学内容“接地气”,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科目.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化学也在不断优化教育模式,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的特点,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手段.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  化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来说都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分析化学的特
慕课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个新概念.这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工具与网络化资源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放性课程,是一个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素材的平台,对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知识架构有很大的帮助.慕课教学引入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让学引思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灵
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结合不同的学科、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这个时期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物理理论知识,还可以透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解决与解释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这给个性化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实施依托,也让多样化的教学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积极给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在个性化的教学实施背景下推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身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构建高效课堂.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给予广大教师一定的借鉴意义,欢迎指正赐教.  一、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但我对现今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視.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
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发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的同时还能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改善课堂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才能使得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调动和激活,反之,如果学生长期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学习,一定会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一旦产生抵触或者厌烦的心理,那么数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也就会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物理课程更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它是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物质质量结构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采用“情境创设”.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不仅满足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同时还有利于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