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优化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着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整体优化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入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在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探索有益的工学结合形式;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进行课程群建设。本文就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理念、和体系方面对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索。
  關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优化;工学结合
  目前,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也相应的给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革新培养方式,调整学科建设结构,用现代科技发展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逐步实现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因此,有效地发挥出艺术设计教学的教育作用,构建符合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以学院式的教育模式转化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使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出现。
  1 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课程应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对岗位实践的过程追求完整和严谨。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忽略了其“职业”的特性,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俨然成了本科院校的“压缩版”。虽然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了实训环节,但在多数情况下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之上,并没有切实制定出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也缺乏相应足够的实训基地。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合理。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和整体的培养上表现为对理论课程安排较少,课时安排较短,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实践课的掌握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不同于中职学生和一般技术工人,他们要同时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偏离了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实践技能。同时,理论教育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也起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教学方式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在内容上没有延续性。实践性课程流于形式,并且由于学校和企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很多学生都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各个专业的学生并不了解市场。学习基地较少,即使有,因为多种原因也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无法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所以实践课只能任其走形式,形同虚设。
  2 如何建构科学的艺术设计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然而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要立足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1 基础课程结构
  (1)专业修养基础模块:包括政治理论、大学语文、法律基础、社会心理等。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交往与处世能力。
  (2)专业理论基础模块:包括艺术概论、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3)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平面类软件、动画类软件、网页设计软件、建模等。该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
  2.2 专业设计方向课程结构
  (1)室内设计方向模块: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商业环境设计、家居与景观设计。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模块:包括环境设施设计、展示设计、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该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大环境的理念,学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与环境协调的方法。
  (3)动画设计方向模块:包括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宣传网站的设计、宣传片头的设计、建模设计。该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动画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3 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1)教学实习模块:包括素描风景写生、色彩风景写生、每门专业课程的综合作业设计。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掌握,延伸课内教学内容。
  (2)项目设计模块: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综合设计过程中理解专业技术与理论课程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市场、考察市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模块:该模块的目的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原理的考察和全面的总结,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业基础课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具体应适应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表现能力与造型能力的锻炼。设计教育应该在一种充满审美氛围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广泛表现于设计教学中的审美冈素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智力,促进审美感知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改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以就业为教学目标,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地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学好理论知识,而在企业的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学到足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能够在实习过程中为企业完成定量的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处理好课程设置中的静态与动态的相互关系。公共基层课程相对稳定,保证高职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定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开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对艺术设计工作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并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课程安排可以构建三大模块,一个是基础设计平台课程,一个是专业设计主干课程,一个是项目式教学和毕业设计课程。尤其是项目式教学和毕业设计课程,作为三大模块之一来抓,一年级是不分专业的,二年级突出核心课程专业设计能力,一年级着眼于培养通识专业设计课程;二年级强调专业,三年级又回到一个核心项目实战上,以这个为龙頭,把一、二年级所学的内容浓缩成一个以完整的设计项目形式来表现。
  (3)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确定课程设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从岗位需求出发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4)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的设计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整体设计的,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穿插融合,结合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与社会、企业的距离,这对学生的设计技能的提升起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与企业携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在参与社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促进专业发展,在“工学结合” 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输送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姬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9).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师彦青.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计的艺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研究[J].包装世界,2010(5).
  [5] 黎卫.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疝气患儿8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結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术中均采用氯胺胴行全
摘 要: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和艺术之间是有很深的联系的,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本质进行比较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是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科学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来对世界的真理进行探索,而艺术则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对世界之美的一种探寻。科学和艺术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统一矛盾的辨证的关系,从对
【摘 要】 目的:观察肠镜诊疗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例实施肠镜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先给予咪达唑仑,再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躁动率、肠镜检查成功率、呼吸抑制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妊娠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结合FDA妊娠药物分类、药品说明书和相关研究,为妊娠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通过
【摘 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大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模式,主要内容:①常规临床抢救,给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