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5.228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2~35岁,平均24±2岁;乙肝或丙肝肝硬化43例,肝豆状核变性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诊断均符合2005年肝炎防治指南及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有适应证的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给予驱铜治疗及对症治疗。
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应用SCL-90自评量化表评分[2],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各测评因子评分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前后比较。
心理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疑虑,入院后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关心患者,倾听患者内心的疑虑,给予患者耐心和浅显易懂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宣教肝病知识,纠正错误认识。愚昧源于无知,内心的恐惧,焦虑,外界的歧视,都是由于缺乏肝炎的知识,对肝炎的传播途径,发病及预后不了解。通过讲解肝病知识,告知患者肝炎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肝炎或肝硬化后,心情低落,丧失生活的信心,不能正确面对困难,我们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使其感觉到他和我们一样是社会的成员,在社会歧视在短時间内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更大的心理空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及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2~35岁,平均24±2岁;乙肝或丙肝肝硬化43例,肝豆状核变性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诊断均符合2005年肝炎防治指南及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有适应证的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给予驱铜治疗及对症治疗。
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应用SCL-90自评量化表评分[2],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各测评因子评分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前后比较。
心理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疑虑,入院后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关心患者,倾听患者内心的疑虑,给予患者耐心和浅显易懂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宣教肝病知识,纠正错误认识。愚昧源于无知,内心的恐惧,焦虑,外界的歧视,都是由于缺乏肝炎的知识,对肝炎的传播途径,发病及预后不了解。通过讲解肝病知识,告知患者肝炎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肝炎或肝硬化后,心情低落,丧失生活的信心,不能正确面对困难,我们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使其感觉到他和我们一样是社会的成员,在社会歧视在短時间内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更大的心理空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及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