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研究的几点回顾——纪念黄汲清先生诞100周年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此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新构造”研究的早期历史和奥布鲁切夫(1863~1956)对新构造研究的贡献,回顾了新构造研究历史中不同阶段的一些特点,介绍了天山内陆新造山带的新构造研究和欧美的“活动构造”研究在新构造的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展望了新构造研究当前发展的一些趋向。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Mr. Huang Jiqing’s birth, the author reviews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Neotectonics” stud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Obbruchov (1863 ~ 1956) to the study of neotectonics, and review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istory of neotectonic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 introduced the new structure of the inland Tien Shan new orogenic belt and the “active tectonics” in Europe and America in the new structure of the role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Looking forward to some trend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w structure research.
其他文献
留学生是国家之间人才资源交流的桥梁,也是新颖的人力资源。就内蒙古大学而言,蒙古国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比较大。本课题旨在开发一个针对蒙古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
冷风吹得门外的香樟树发抖,小树苗曲着身子,在躲避着风头,有鸟啼鸣,声音忽高忽低,像泉河边学吹响的小孩,天冷,不停地搓手,喇叭声断断续续。  太阳把窗帘布照白,透过窗缝投进一道长条的白痕,打在床头,我知道天已大亮了。平时忙,好在今天是星期日,可以疏懒些,多听听鸟声。  星期天,本来是基督徒做礼拜的日子,他们走进教堂,心平气和地祈祷,清除心灵的噪音和污垢。我们很多人如蚂蚁一般劳作,似乎有干不完的活,开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向互动,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职生创新创业团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