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而舞蹈音乐欣赏正是其中一门课程,因此,对其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当前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课程兴趣、期望及建议方面的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现状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音乐欣赏;舞蹈音乐;现状;策略
  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通的。舞蹈与音乐一样,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即两者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舞蹈是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正是为舞蹈动作行为提供了一种规则的依据,并作为配乐为舞蹈艺术服务,音响动态赋予了舞蹈外在的节律和内在的神韵,并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与舞蹈动态构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复调美。由此看来,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第二,能够帮助舞蹈者产生灵感、开发思维,创作和表演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即通过舞蹈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教学,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编舞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配乐;第三,能够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美学素养。在舞蹈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舞蹈音乐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并通过作品欣赏在愉悦中陶冶性情,引发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审美方面更深刻、积极地思索。
  一、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
  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接触专业音乐学习情况中,发现未学习的人数占25%,其余依次分年龄段1-5岁占3%,6-10岁占29%,11-15岁占21%,16岁以上才开始接触专业音乐学习的占22%;在器乐学习情况中,发现学过乐器的学生占47%,没有学过乐器的占53%;在识谱情况调查中,发现不会识谱的占14%,会识简谱的占60%,会识五线谱的占26%。上述结果表明学生们接触专业音乐学习的时间段分布不均,并且属于阶段性的学习音乐,乐器的掌握程度及识谱等乐理方面素养普遍偏低,有待提高。在课程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的音乐听力测试,也显现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79分,学生主要出错在听辨音色、识读乐谱和听辨题这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只有通过加强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才能使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为舞蹈进行创作和表演,并使学生能够独立地鉴赏和分析舞蹈音乐作品。
  (二)舞蹈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方面
  这里主要通过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课程开设的认识及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占57%,对课程无所谓的学生占35%,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占8%;认为舞蹈音乐欣赏课有用的学生占了92%,觉得没有用的只有8%。从两项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有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舞蹈音乐欣赏课程是有用的。造成该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专业特性有关。这是因为,一方面舞蹈专业的学生只重视自己的本专业学习,对其他相关学科则重视不够,所以感性上对该课程兴趣不浓;而另一方面舞蹈的学习、表演和创作都离不开音乐的辅助,比如民间舞教学中就会涉及不同民族风格的节奏训练,舞蹈音乐欣赏正好能够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音乐上的不足,所以学生在理性上又觉得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是有必要的。
  (三)舞蹈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期望与建议方面
  从调查问卷统计来看,学生对舞蹈音乐赏析课的期望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程内容上期望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舞蹈音乐作品,拓宽认识音乐的多样性,如改编的轻音乐、现代音乐,提高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与舞蹈之间配合的分析能力。其次,期望通过舞蹈音乐欣赏课程,提高音乐素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如对音乐节奏、音乐结构、音乐风格多样化的学习,以提升自己对舞蹈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最后,在课堂授课方式上,期望能够更加生动、灵活并有互动,多看、多听、多对比,用不同方式进行授课,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入课堂内容。
  (四)关于课程开设的问题方面
  这里主要说明客观条件限定了舞蹈音乐欣赏课程上课时间的比例。一是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而音乐类课程安排不够。舞蹈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只有一学期开设了音乐基础课,课时量明显不足。这样的结果即造成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学完及学懂乐理基础知识,也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相关课程的不够重视;二是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包括有:基础音乐课程和舞蹈音乐欣赏之间学习时间跨度大、舞蹈音乐欣赏安排时间段与毕业时间段重合等问题。教学实践中,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乐理基础课,而大四上学期才开设舞蹈音乐欣赏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造成学生对已学过的乐理基础知识淡忘及不扎实、学生对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理解难等问题;另外,由于舞蹈音乐欣赏课程开设时间为最后一学年中的上学期。但是在该阶段中,学生上学期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考试和毕业晚会,而又要为下学期的实习做准备,故导致学生无法专心于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的课程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一)夯实基础,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1.以音乐为本,以聆听为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在课程中加强音乐基础素养,那么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听”为中心点,教学活动要围绕“听”来开展,不能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的环节。正如美国音乐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指出的:“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当然舞蹈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由于舞蹈是视觉艺术这一特点,必不可少地还要借助一些“非音乐”的元素。在舞蹈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先以舞蹈作品的视频观看为切入点,使学生首先通过图像画面、视频来感受舞蹈动作的美,然后引导出这段舞蹈作品的配乐,或什么样的音乐与这段舞蹈相配等等,并进一步围绕“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美。   2.视唱音乐主题旋律
  围绕舞蹈音乐欣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取歌唱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舞蹈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乐曲共分十个小段,其结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起、承、转、合的特点,每段音乐之间具有换头合尾的音乐特点。故在赏析的过程中采取分段赏析,使学生能清楚了解作品结构并进行分段主题旋律的视唱,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把握,又在视唱的过程中理解旋律发展的特点。视唱旋律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考验,是对识谱能力、旋律节奏、音乐相关要素和音乐主题旋律记忆的学习。因为舞蹈音乐欣赏教学只有紧密地围绕着音乐的本质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二)多样化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1.学生教学实践训练
  学生教学实践训练方面即组织学生自主讲课,主要方式为学生自选舞蹈音乐作品进行赏析,讲解作品中舞蹈与音乐的特点和联系。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兴趣欠佳主要原因有,一是对音乐欣赏课缺乏了解,二是对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过学生教学实践课恰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学生的前期准备中,学生会自然地开始学习归纳自己准备讲课内容,认真搜集、整理和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相关舞蹈音乐方面视频等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开始会去了解作品音乐。试想没有了解,怎么会有兴趣呢?其次学生在理解音乐后,自然能够感受到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学生们讲课过程中,通过鼓励给予其正面评价等等方面,让学生体验到相应的成就感,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既是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又是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把握。
  2.教学内容、方式把握学生兴趣
  学生合理的期望与建议要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具体来说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教学计划要包含对不同风格题材的舞蹈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如古典舞音乐作品、民间舞音乐作品、芭蕾舞音乐作品、现当代舞音乐作品。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讲授。一是比较式,从作品的不同体裁和创作背景等角度出发,在比较中对舞蹈音乐作品的音乐结构划分并进行分段赏析。如舞蹈音乐作品《黄河》,乐曲来源《黄河大合唱》共八乐章,改编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后共分为四乐章,而舞蹈作品《黄河》的配乐,采取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黄河船夫曲》《黄河颂》和《保卫黄河》三个乐章的音乐。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赏析不同类型的音乐,又能了解舞蹈作品配乐的来源和背景。二是导入式,以故事带入介绍作品背景。采取导入式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能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感受和聆听音乐内容。三是对比式,从作品的风格等角度出发,对改编的古典音乐进行赏析。如舞蹈《进城》的配乐《野蜂飞舞》,乐曲原为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的插曲,而后改编成了具有现代音乐气息的马克西姆版《野蜂飞舞》。通过对马克西姆版《野蜂飞舞》的赏析,既是带入对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四是互动式,强调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共同参与对音乐的解析。如在民间舞音乐赏析的教学中,针对不同民族的舞蹈音乐节奏进行学习,以“打”“念”节奏的方式展开互动。通过以上几种不同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理解和分析舞蹈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根据客观条件限定了舞蹈音乐欣赏课程上课时间的比例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应适当增加基础音乐课程时间。作者建议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安排应为一学年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能够较为完整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音乐基础,从而为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是关于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作者建议舞蹈音乐欣赏课程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较为合适。这一方面解决了音乐欣赏课与基础音乐学习时间间隔过长问题,又可以避开了学生在大四时候比较忙碌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毕业考试剧目和毕业晚会剧目做好准备。
  三、结语
  舞蹈音乐欣赏首先是一门音乐欣赏课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对音乐欣赏的解释为:“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而舞蹈音乐欣赏又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课程,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当前舞蹈专业学生的一些教学现状和问题,主要包括舞蹈学生音乐素养、课程兴趣、期望及建议方面的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有待提高,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的解决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我们总教学目的应该是提高舞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舞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性,并帮助舞蹈者产生灵感、开发思维,创作和表演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美)艾伦·科普兰,丁少良译.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汽车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各种传感器,在整车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信号连续变化的传感器,展示了一种方向识别的控制算法。加入方向识别的目的是为了给后续逻辑处理提供
湘东北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长三背、大围山和葛藤岭等岩体,同属于九岭岩体的一部分。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SiO2含量变化于60%-72%、CaO为0.6
中新生代时期,欧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等几大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南海中、南部形成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构造格局.本文利用两种主要的
文章简要阐述了循环风空调的节能及占地空间优势,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功能段的设计方法及要求,根据各功能段的特点对材质进行选型,并对各功能段的制作进行描述,以实现喷漆室循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都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国内先后建设了大量的试验测试台架,尤其是发动机测试台架和动力总成测试台架,这是一条重资产的道路,怎么样使得这些动辄
针对OFDM系统由于定时度量函数存在副峰干扰造成同步误差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定时同步方法。基于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作为同步的训练序列,构建新的训练序列结构
为了提高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多无人机目标的实时性和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SD算法的多无人机检测方法。采用Mobilenetv2轻量化网络作为SSD主干网络,并对网络模型进行缩放及改进激活函数,以提高对无人机检测速度;扩大输入图像尺寸为512×512,并采用特征金字塔网络将不同分辨率和不同语意强度的多尺度特征层进行融合输入,充分提取特征信息以提高对多无人机检测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S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钢琴乐感能力,是钢琴弹奏艺术展现的灵魂所在,它主要就是指演奏者对音乐演奏本身的一种感受,一直比较直接的感官体验,并且关联到内心情感。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用于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它基本囊括了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能、音色感受、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对于钢琴初学者而言,天赋固然重要,而后期的技巧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乐感  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