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脂肪酸与血糖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空腹游离脂肪酸及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300例病程>5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空腹游离脂肪酸。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300例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组、血糖调节异常组2项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血糖正常组空腹游离脂肪酸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导致部分患者游离脂肪酸及血糖处于平衡失调状态。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游离脂肪酸 血糖 抗精神病药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11-01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会导致代谢紊乱[1~3]。血浆游离脂肪酸(FFAs)大多数由储存于脂肪组织细胞中的三酰甘油经脂肪分解酶分解而来,已有的研究显示持续的FFAs升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凋亡,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作为代谢指标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研究初步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FFAs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的关系,以了解这组患者的代谢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入组标准: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年;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药物或酒依赖史;病前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史;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对本研究过程知情并同意参加。符合入组标准者共300例,年龄27~79岁,平均(49.8±10.6)岁;发病年龄15~45岁,平均(23.1±4.6)岁;病程6~55年,平均(26.7±10.4)年。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过夜禁食14 h,次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放置EDTA抗凝试管中,静置1 h后离心,一部分血浆直接送检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一部分血浆置于-70℃的超低温冰箱中以备检测空腹FFAs。餐后2 h再以直接法测末梢血糖。FP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病临床症状者归为糖尿病组(DM组);虽无糖尿病临床症状但2次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亦归为糖尿病组患者。FPG≥6.1 mmol/L且<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归为血糖调节异常组(AGT组)。FPG<6.1 mmol/L归为正常组(NGT组)。血浆FFAs测定:FFAs测试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取0.2 ml血浆,加缓冲液0.5 ml、铜试剂1.0 ml、氯仿4.0 ml旋涡混匀2 min,静置5min,4 000 r/min×10 min,仔细吸去上层蓝色液体及蛋白凝块弃之,用注射器或移液器吸取下层抽提液2 ml与标准品进行比色,利用公式推算FFAs含量。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用x2检验比较3组间用药种类差异;用单向方差分析(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间年龄、用药时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FFAs、TG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各组FFAs与FPG关系。
  2 结果
  2.1 经单向方差分析(ANOVA),用药时间、FPG、TG、血清FFAs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5,0.000,0.000,0.039),各组均数多重比较(LSD法)后发现DM组与NGT组在用药时间、FPG、FFAs、TG等几个指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3,0.000,0.012和0.000);AGT组与NGT组在FPG、TG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21)。
  2.2 血浆FFAs与FPG、TG的相关关系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300例血浆FFAs与FPG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01),与TG水平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别作DM组、AGT组血浆FFAs与FPG及TG的相关分析,结果均无显著相关性。作NGT组血浆FFAs与FPG及TG相关分析,结果血浆FFAs与FPG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05);为了排除肥胖的影响因素,将NGT组中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25的患者剔除,再进行上述相关分析,血浆FFAs仍与FPG呈显著正相关(r=0.317,P=0.002)。
  3 讨论
  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遗传及环境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仅就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一影响因素,对FFAs与FPG作初步探讨,作为代谢指标之一,FFAs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限于调查过程中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人数过少,本研究仅报告了男性患者的研究结果,今后将作两性代谢指标方面的进一步探讨,以期对临床早期发现代谢异常提供依据[5]。
  参考文献
  [1]Newcomer JW.Metabol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antipsychotic use[J].J Clin Psychiatry,2001,62:3.
  [2]Tuula Heiskanen,Leo Niskanen,Riitta Lyytikainen.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J Clin Psychiatry,2003,65:4.
  [3]Newcomer JW,Haupt DW,Fucetola R.Abnormalities in glucose regula-tion during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ArchGen Psych-iatry,2002,59:337.
  [4]Wyne KL.Free fatty acid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Med,2003,8:115.
  [5]Buse JB.Metabolic side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s: focus on hyperglycemiaand diabetes[J].J Clin Psychiatry,2002,63:3.
其他文献
对引自不同国家的38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在广东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可刈割4次,其中第二茬产量最高,第四茬产量最低,第三茬产量稍高于第一茬;4茬鲜
以苜蓿盲蝽属昆虫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的7种昆虫进行了同种内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种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
【摘 要】 药品微生物检验是在研制、生产、储存药物的过程中,根据药物标准,评定药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内应用日趋广泛,我国科技水平与日增长,但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药品 微生物 检验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的作用与意义  (一)药品微生物检测的特点  药品微生物检测是对药品里含有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检测包括了药品生产到药品检测的所有环节[1]。检测药品
首次将Matlab软件用于叠片联轴器的叠片参数优化.得出了叠片在综合载荷作用下,为使叠片的应力达到取小而优化出叠片的最佳尺寸并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叠片应力的影响.为今后
摘要:  目的:探讨对15例外伤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0年以来到我院就诊的15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于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非手术组7例患者中,痊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5.7%;手术治疗患者8例,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1例,其总体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改善硬膜下积液的病症表现,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整体治
介绍了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及常用件图库的开发思想和建库方法,完成了图库的建立,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